一首诗道出宇宙真谛,杜甫甘拜下风,你肯定听过此诗
Posted 杜甫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首诗道出宇宙真谛,杜甫甘拜下风,你肯定听过此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首诗道出宇宙真谛,杜甫甘拜下风,你肯定听过此诗
导读: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人才辈出,创造了极为繁荣的文化,唐诗、宋词更是让人膜拜。纵观整个唐朝,出现过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及白居易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唐诗三百首》,里面很多有名的诗句,让人终生难忘。
由于当时才华横溢的诗人太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才华不行。曾就有这样一位官员,其官职仅为右拾遗,属于没有权力的咨询建议官员。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其一首诗道出宇宙真谛,令诗圣杜甫甘拜下风。直到现在,即使没听过此人的名字,但绝对听过他写的这首诗。
陈子昂,字伯玉,唐朝初年著名的诗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或许是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侠气冲天,豪情万丈,立志杀敌报国。唐睿宗时期,24岁的陈子昂考中进士,其才华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被任命为右拾遗。不久后,跟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并针对边关局势多次直言进谏,却没有被朝廷采纳。
郁郁不得志的他,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地人民的痛苦的诗篇,抒发报国壮志无法实现的悲愤。看到自己的才华难以施展,遂辞官回到了老家,因曾经得罪过权臣武三思,即使弃官回家的他,也没有躲过武三思的迫害。在为父亲守孝期间,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导致陈子昂含冤入狱,并最终冤死狱中。
据不完全统计,陈子昂留下了近百首诗歌,其中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他的诗风质朴浑厚,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杜甫、韩愈等人都曾是他的粉丝。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则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俯仰古今,道出了对宇宙的思考,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你认为,还有哪首诗可与《登幽州台歌》相媲美呢?
相关参考
取名是一项学问,有些人讲究算命运势,有人则讲究词彙与寓意的美感,有些具有古典气息的字,就经常成为女性名字。日前,中国就有历史就有一个有趣的名字,曾经诞生了两任的皇后,如今却如同如菜市名场般普及,女性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10则小故事让你领会人生真谛”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关
如果要列举出唐代,不,是古代两位水平最高的杜姓诗人,会是哪两位?第一当然要推杜甫,第二恐怕也无甚悬念,可推杜牧。杜牧的诗俊朗清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新绵邈,意境十足;「”清明时节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为人所称道。世人都云昭君深明大义,以一己之力,换得大汉和匈奴之和平。可是又有几人能懂她心中的苦闷?就像杜甫所言「”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两句出自他的《咏怀古迹·其
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瀟洒,也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關於兩人誰是「詩壇一哥」的爭論,千年來都沒有定論。雖然後世經常有人為這兩位爭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兩人第
關注一下,讓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詩詞#在中國古代,梅花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寫的對象,比如王安石的的詩詞: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宋代大詩人盧梅坡的詩詞: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等等,這些都已經
此人被嘲笑却不反驳,考中状元后写下一首诗,14字道出人生真谛
曾鹤龄是江西泰和人,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状元。说起曾鹤龄考取状元的经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曾鹤龄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永乐三年(1405年),23岁的曾鹤龄与兄长曾椿龄一起参加乡试,兄弟二人
古代的大才女,为了爱情与人私奔,创作的一句诗,道出爱情的真谛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长得也比较漂亮。她家境比较优越,父亲卓王孙是当时的富商,家中拥有良田千顷,童仆数百人,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更是堆了一屋子。卓王孙思想比较开明,在女儿卓文君很小的
杜甫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全篇吹捧一名將,2年後,名將卻投降了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最為鼎盛的王朝,無論是文化還是外交,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從而也誕生了杜甫這位詩人,寫下了無數憂國憂民,膾炙人口的詩句,然而即便是這一位大詩聖,也有十分尷尬的時候,《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
我们打小都知道潘安是古代第一美男,至于他是哪朝哪代的还真没留意。上了大学,学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后,才知道他是西晋文人、政客。他本名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因杜甫一首《花底》诗,「”恐是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