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牵连被取消状元头衔,后来又考中了状元
Posted 状元
篇首语:人起心发,树起根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因受牵连被取消状元头衔,后来又考中了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受牵连被取消状元头衔,后来又考中了状元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不管是遇到什么情况,每次只能选出一位状元,绝不可能出现并列第一的情况。能够考中状元者,不仅具备过人的才华,也有运气的成份存在。令人惊讶的是,古代曾有这么一个状元,因受牵连被皇帝取消资格,但他非常不甘心,后来又考中了状元。
王世则,五代末年广西永福人,出身相当贫寒,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十岁的时候,在一次上山砍柴的过程中,不幸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虽然大难不死,却因此摔断了一条腿。王世则非常想读书,却又没有机会,只能趁着机会趴在学校窗户外面听课。
因为他智商比较高,居然比别人学的东西还多,甚至有些知识听一遍就记住了。有一次,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独角兽”的三子对联,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出,正当老师想要发火的时候,窗外的王世则下意识给出了“比目鱼”的下联,老师大惊不已,认为这孩子聪明过人,从此就让他到教室里听课。
对于难得的学习机会,王世则非常珍惜,学习更加用功,很快就考中了秀才,十九岁就中了举人,乡里人都称赞他为神童,纷纷慷慨解囊。公元983年,王世则带着亲朋好友的期望,到京城参加会试,轻而易举地考中了进士,并以极为优异的成绩杀入总决赛,也就是由宋太宗赵光义亲自主持的殿试。
在殿试当中,王世则洋洋洒洒地完成了试卷,并成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宋太宗非常惊讶,当看到王世则的文章后,顿时拍手叫绝,尤其是“勾画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这几句话,简直犹如神来之笔,极力称赞了大宋江山的盛况,也因此被钦点为状元,从此入朝为官。
几个月后,有一位与王世则同科的进士,在做县令的时候,其县境内军粮失火焚毁,宋太宗非常生气,此时有人谏言,说该科进士能力都一般。王世则由于受到此事件的牵连,不仅被免去官职,而且还被取消了状元的资格。王世则非常不甘心,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回家后努力读书,三年后又考中了状元,因此被称为“连科状元”。
宋太宗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对他非常器重,王世则工作非常努力,为官相当清廉,提拔了不少有才之士。后来,王世则与冯拯等人上书皇帝,请求他册立许王赵元僖为皇太子,此事让宋太宗非常恼火,就把他贬到外地做官了,直到宋真宗继位后,他才被调回京城。公元1008年的时候,王世则因病去世,年仅45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相关参考
状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头衔,中了状元也意味着进了官场,摆脱了之前的身份。但是状元只是名声好,具体授职还是很低,不管多有能耐的人都得从基层干起。网络配图有这么一个人,身为贵族子弟却只要读书,并且考上了
此人因名字难听,被慈禧太后取消了状元资格,后来差点娶了宋美龄
今天全国各地陆续颁布了高考分数,相信很多考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后都能高兴的跳起来。不过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他就没这么好运了,当年他也是寒窗数十载,终于考取了状元,但是却因为一个荒唐的原因被踢出状元人选,他就
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是个读书人,做过州县一带的小官。父亲居官清正,没有给他太多的钱财,就在王安石十八岁撒手而去。此时的王安石从此陷入困顿。因为桌上的饭菜一天天的减少,王家人都在积极谋求生存的手段。守孝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科举的最高荣誉。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因此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在中国科举史上,考中进士者仅有十多万名,而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更
此人被嘲笑却不反驳,考中状元后写下一首诗,14字道出人生真谛
曾鹤龄是江西泰和人,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状元。说起曾鹤龄考取状元的经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曾鹤龄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永乐三年(1405年),23岁的曾鹤龄与兄长曾椿龄一起参加乡试,兄弟二人
元和九年,长安城爆出一个特大新闻。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个叫张又新的年轻人力拔头筹,考中了状元。这本来并不稀奇,毕竟每次考试都会有第一名。但这位张又新,在三次大考中都是第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连
导读:从隋朝之后,历代王朝就将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无数考生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按照当
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
赵匡胤(资料图片)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图王弘力)史上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
史上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