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出了一个上联,唐伯虎一脸懵逼,至死都没能对出下联
Posted 上联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和尚出了一个上联,唐伯虎一脸懵逼,至死都没能对出下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和尚出了一个上联,唐伯虎一脸懵逼,至死都没能对出下联
唐寅是明朝著名的大才子,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和桃花庵主,是明朝的大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从小就聪颖过人,再加上后天的勤奋读书,很快就名声大振。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专门刻了一枚印章随身携带,尽显风流倜傥之姿!
到了弘治十一年,年仅28岁的唐伯虎高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成为唐解元。从此,唐伯虎更是名声大噪,名震整个苏州。全苏州的人都想见识一下这位才子的风采,其中也包括很多大家闺秀。年轻的唐伯虎获得如此高的成就,自然就开始飘飘然起来。
唐伯虎感觉自己第二年肯定能高中状元。走起路来也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有一次唐伯虎去苏州城内的一家寺庙拜佛烧香。寺庙的主持方丈听闻是大才子唐伯虎到来,亲自迎接。但是年轻气盛,而且正是意气风发的唐伯虎并没有把主持放在眼中,缺失了很多礼节。这让主持很是不悦,准备杀杀唐伯虎的傲气。
主持双手合十,高颂佛号对唐伯虎说道:“久闻唐解元才高八斗,今日光临鄙寺,真是蓬荜生辉,老衲这里有一副上联,请唐解元对一下可好?”唐伯虎眼皮都没抬一下,傲慢的说道“这又何难,尽管说来!”,主持听后缓缓的说道;“画里桃花,春色一只开不谢。”
唐伯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随口就对道:水中梅影,雪痕千点浸难消!
主持微微一笑,说道“唐解元真是才思敏捷,老衲甚是佩服,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个上联,希望解元不吝赐教。”才高八斗的唐伯虎,自然也没有拒绝。于是乎,主持就放了一个大招,说了这么一个上联:
四大皆空,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
唐伯虎一听,彻底蒙了。这个上联不简单了!出自《金刚经》,将原文的经典化为句子成一上联。那么下联就必须从另外一部经典中寻找,而且还要保证对仗工整。唐伯虎苦思冥想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只好连忙道歉,自称惭愧,从此再也不敢恃才傲物。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此副上联距今已有500年,一直无人对出,不知各位朋友有何妙对?
相关参考
明朝末年,苏州吴县来了一位新的县令,此人年过五旬,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称得上才华横溢,喜欢吟诗作对,尤其擅长对对联。有一天,县令带着下属在街上喝茶,顿时灵感大发,随口说出了一个上联,下属全都大眼瞪小眼
古代出现过不少才华横溢的皇帝,比如擅长写词的李煜,精通书法、绘画的宋徽宗,还有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客观来说,乾隆算是博览全书,文治武功尚可,但绝对配不上“十全老人”的称号。除了写诗之外,乾隆最喜
朱元璋想到一个上联,大臣们全都一脸懵逼,只有刘伯温对出了下联
古代的不少皇帝,在平时没事的时候,经常会与大臣吟诗作对,不仅能够体现他们的博学多才,还可以增进君臣之间的关系。比如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一生共写过好几万首诗,而且还留下了许多关于对联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
乾隆出了一个上联,宠臣和珅一脸懵逼,纪晓岚却对出了绝佳的下联
古代的皇帝,因为地位的特殊性,基本没有所谓的知己,但大多都会有几个相对受宠的大臣。清朝时期的乾隆帝,在位前期称得上一位明君,加上先皇雍正给他打好了基础,轻松开创了一代盛世,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纵
对对联不只是文人才子的专属,有时朴实无华的老农和没什么学问的婢女也可以对出千古绝对,这大概就是对联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吧!清朝时,发生了一件与对联相关的趣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朝堂大臣张英、老农和婢女。我们
世人经常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做人都必须要低调,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脸。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自幼饱读诗书,二十多岁就考中了举人,可谓是出口成章,尤其擅长对对联,并以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成为乾
商辂,明代著名的大才子,官至内阁首辅,一生历经英宗、代宗、宪宗三个皇帝,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满朝文武对他钦佩有加,曾这么称赞道:“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他是个绝对的奇才,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在乡试、会试
导读:明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
女子出了一个上联,纪晓岚至死都没对出,直到150年后才有人对上
导读: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都知道,乾隆皇帝身边有两个大红人,一个是和珅,另一个则是纪晓岚。客观来说,虽然正史上的纪晓岚比和珅稍逊一筹,但他却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还曾被
王安石出了一个上联,苏轼至死都没想出下联,却被一落魄秀才对出
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绝对是当时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二十出头的苏轼,轻而易举地考取了进士,其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和推崇,很快就名满京城。除了作词之外,苏轼还擅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