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突袭长安
Posted 兵马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突袭长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突袭长安
诸葛亮是一个大才,他对时局的分析能力非常强。刘备三顾茅庐之时,他尚未出山,便定了三分天下之计;荆州投降曹操,他又力劝刘备火并刘琮;遭到拒绝后,他孤身出使东吴,力劝孙权联刘抗曹,等等。可是这样一个奇才,却一直因为两件事情,被后人诟病,其一是他没有知人之明,其二便是他不敢犯险,没有魄力。
今天我们抛开第一点不谈,单来说一说,世人论证他没有魄力的论据,即不同意魏延经子午谷,率兵奇袭长安。诸葛亮为什么要拒绝魏延的提议呢?真的是因为他没有魄力,不敢犯险吗?
《三国志》注引《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魏镇守长安的将领夏侯楙,怯懦不堪,而且没有谋略。魏延请求诸葛亮分给他五千兵马,经子午谷奇袭长安。这样夏侯楙必然会吓得弃城逃走,长安可得。与时同时,诸葛亮从斜谷出兵,两方汇合之后,可以一举伐魏成功。经过公元263年,邓艾的亲身实践,我们不难得知,偷渡奇袭的策略,是完全适用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听魏延的建议呢?是因为他不信任魏延吗?还是因为他怕了呢?小编认为,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他不同意魏延的建议,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一、兵力不支持
魏延的计划固然好,然而并不现实。此时蜀汉仅据有益州和汉中之地,又在五年前经历了夷陵之败,不管是人口还是兵力,都与曹魏没法比。据说当时蜀汉的兵马总共才十万。而这十万人并不能,全部投入到北伐的战场上,毕竟成都需要有人留守,东吴也需要有兵马进行防御,也就是说诸葛亮能够带去北伐的人并不多,最多三到五万。可是曹魏方面却有近四十万的兵马,就算曹魏也要留出兵马,守卫后方,也要留出兵马,预防东吴趁火打劫,甚至还要分出兵马,镇守北疆,但是如果蜀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他们能够开赴前线的兵马,比起蜀汉,绝对只多不少。
那么,就算魏延成功的拿下了长安,又能如何呢,这对曹魏而言,并非灭顶之灾,但是如果魏延失败了,蜀汉就玩完了。此事风险太大,不是诸葛亮不敢赌,是他真的赌不起。
二、子午谷道路不通,十日可达长安是妄想
奇袭的首要条件,便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点需要速度的支持。如果真如魏延所说,他能够十日之内到达长安,或许还能有所建树。然而魏延是注定无法效仿韩信的,毕竟韩信当年出子午谷的时候,道路通畅,没有阻碍。到了东汉中期,此地却因一场地震而变得崎岖难行。他想要率大军快速通过此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日夜兼行,勉强保证了速度,他的军队到达长安之时,还有战力吗?
三、诸葛亮料到了曹魏早有防范
另外,魏延之计并非原创,而是参考了当年韩信的做法,正如他自己所言,“如韩信故事”,可是难道世上熟读兵书的,仅是他一人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想暗度陈仓,还未实施,便被曹真提前料到,便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子午谷之计,魏延能够想到,曹魏必然也能想到,并提前做好了防范措施。正如诸葛亮提前,在阴平留下一千守将,抵御曹魏一般。而且因为子午谷难行,魏延军出谷之后,曹魏兵马以逸待劳,将其全歼都是有可能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制而不许”,并非因为他怯懦,不敢赌,而是赌不起,毕竟当时蜀汉的情况,根本无力一口吞下曹魏。更何况,魏延的想法太过理想主义,根本不可能实现呢。所以就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拒绝魏延的提议,却是正确的选择。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汉中大会诸将,准备出兵北伐曹魏,期间大将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魏延率精兵1万,从山势险峻,但路程较近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主力
如果诸葛亮听魏延建议,兵发子午谷偷袭长安,蜀国会一统天下吗?
如果诸葛亮听魏延建议,兵发子午谷偷袭长安,蜀国会一统天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三国时期诞生了非常多的英雄豪杰,天下三分,群雄并起,魏蜀吴三个国家将领、军师的碰撞,也让后人见识到了他
诸葛亮一生谨慎,子午谷之谋虽然可算用奇,但在尚未控制陇右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魏国重地,兵少不足以对长安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兵多则大军轻入死地,待雍凉陇右关中诸地魏军云集围困,引颈待死而已。魏蜀的实力差距摆在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弄掉政敌李严之后,在蜀汉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可谓大矣。此时手下五虎大将只有赵云,至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早已过世,诸葛亮要整兵北伐,自然需要借助赵云魏延等人,可惜诸葛亮也有个毛
蜀将魏延,虽然因为演义的缘故,至今仍背负的叛乱的骂名,被称为“脑后有反骨的小人”,但是在真实历史上,他的一生,却堪称传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原来,他本是刘备的私兵,地位相当于奴隶,可“是金子总会发光”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蜀汉历史上有着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谋反事件,那就是魏延反叛。在此之时,诸葛亮刚刚病逝,朝中由刘禅做主,而魏延是当时军界第一大将,蜀汉的中流砥柱,因与同僚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病逝之后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发生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振兴汉室,打造一个强大的蜀国而进行了北伐。当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都被曹魏的司马懿给挡住了,最后还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真的是鞠躬
刘备一生跌宕起伏,青年时期心怀壮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当他人到中年,回首过往依然毫无建树,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兵马。但刘备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放弃,而且善于笼络人才。就说关羽、张飞吧,他们二人跟随刘备
魏延是后主刘禅时期的蜀汉国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作乱被杀。在事发过程中,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造反。后主刘禅拿不定注意,讯问侍中董允,留(丞相)府长史蒋琬,他们两人都保证杨仪不会叛变,对魏延却持
诸葛亮开始北伐,兵出祁山。派参军马谡去把守战略要地街亭,而王平为马谡先锋。马谡察看地形后,决定舍水上山。王平一再劝阻,马谡不听。后蜀军水源被断,大败,士卒离散。唯王平领本部千余人虚张声势,断后,收拾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