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

Posted 性格

篇首语: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

对于魏延,刘备选择给他广阔的天地,诸葛亮却对他处处掣肘;对于马谡,刘备认为不堪大用,诸葛亮却对他委以重任。不过终究还是有人,能够被这二人一起赏识,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人。能够被刘备和诸葛亮同时赏识,可见其能力非常卓越,可是他最终却以自尽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而自尽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此人名叫杨仪,字威公,是襄阳人氏,在关羽驻荆州的时候,他前去投靠,又被关羽引荐给了刘备。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意思是说,刘备与他讨论用兵之事,他能够对答如流,与他讨论政务得失,他也能侃侃而谈,所以刘备非常赏识他,并将他辟为了左将军兵曹掾。通过此事,我们不难看出,杨仪并非仅会纸上谈兵,否则刘备不会对他是这般态度,马谡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诸葛亮重用他,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三国志·杨仪传》中提到,诸葛亮每次出征的时候,把处理军队杂务,调度粮草等事情,全部都交给杨仪负责。要知道在诸葛亮虽然没有揽权之心,却在马谡被斩之后,很难放心别人了,他能够在行军之时,将这些事务都托付给杨仪,足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倚重。那么即得刘备赏识,又得诸葛亮倚重,杨仪的前途本该一片大好,可是据《三国志》记载,他最终选择了自尽身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上绝路的。

一、性格存在缺陷,嫉贤妒能

杨仪此人,才能过人,却品行有缺,而且他无容人之量,在魏延权势最盛的时候,只有他对魏延不假辞色,导致两人之间,势如水火;魏延被杀后,他将魏延的头踩在地上,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而且他这样的性格并非只针对魏延。北伐结束之后,原本曾是他下属的蒋琬,接过了诸葛亮的大权,他却只得了一个闲职。这时他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反而恼恨不已,甚至出言不逊,甚至说过有谋反之嫌的话。据记载:“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性急且善妒的性格,在官场上,必然是走不远的。

二、无防人之心

杨仪此人不但性格急躁,心胸狭隘,还口无遮拦,因为当时他常出言不逊,大多数人害怕被他连累,所以都不敢与他交往,他不但没有吸取教训,还在费祎前来安慰他的时候,大发牢骚,说如果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率大军降魏,必然不会落到现在的地步,只可惜后悔已经晚了。

如果他仅是抱怨一下,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费祎或许还会帮他隐瞒一下,但是谋反这等敏感的事情,谁敢轻易沾身呢?所以费祎像当年的马超一样,举报了自己的老友。此事让刘禅震怒不已,想要将他斩杀,幸亏蒋琬力保,他才保住一条性命,被贬为庶人,并遭流放,前往了荒凉的汉嘉。不管他是否真的想谋反,对着费祎这样的蜀汉忠臣口无遮拦,他又怎会不被治罪呢?

三、不知悔改

侥幸保得一条幸命之后,他并没有悔改,反而更加意难平。《三国志·杨仪传》记载:“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意思是说,杨仪到了流放之地后,又上书诽谤别人,而且语言非常偏激。这次刘禅是彻底生气了,直接下令将他押回成都治罪,别说蒋琬等人保不住他,就算诸葛亮复活,他也无力保命了。杨仪虽然情商低,但是他的智商还是正常的,所以知道回天乏术之后,他选择了自尽。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杨仪之死,与他人无关,是他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害死他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正如陈寿所言:“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相关参考

诸葛亮为何不重用魏延

刘备还在世时,特别器重魏延,封他为镇远将军。而魏延也不负刘备所托,与曹军对峙十年,牢牢护住汉中。刘备登基后,大手一挥,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魏延跻身成为蜀汉一流大将。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按理说刘备器重的人

刘备为何破格提携魏延

今天小编来说说蜀国大将魏延,魏延原来是刘表手下的一员大将,作战勇猛,深得刘表赏识。在刘备没有着落,带着百姓投奔刘表之子刘琮时,魏延在当时就是力主迎接刘备入城的人。可见,当时他就对刘备有一定的好感。后来

此人为赵云师兄,武功相当了得,曾吊打曹操,最终却死于曹丕之手

三国中的赵云,堪称一位完美的武将,不仅有勇有谋,且比张飞听话,比关羽低调,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长坂坡单骑救主,一口气砍杀曹操50多名战将,令曹操对其崇拜不已,并下令不准伤害赵云。俗话说,名师才能出

曹操放弃的一位小将,深得诸葛亮器重,一战击溃曹魏10万大军

古来英雄不问出处,一代山野村夫成就帝王将相者可谓是比比皆是。动荡不安的三国,若以文墨相貌取材,恐怕便不会有着许多流芳百世的大将。比如说,三国就有几个大字不识的小将更是差点因未得明主赏识,而沦落成籍籍无

此人令曹操恨之入骨,司马懿却非常器重,刘备对他深感愧疚

千里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忠义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追求忠义,无数人献出了生命;为了歌颂忠义,流传出了无数的名篇;为了倡导人们追求忠义,亚圣孟子曾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关羽麾下一猛将,武功不输魏延,却名声不他,最终死的很惨

提起《三国演义》,很多人都会说,这部书虽然精彩,偏向性却太过严重,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拥刘反曹的思想,将曹操阵营的很多人,贬的一文不值,却为刘备麾下的文臣武将大开光环,例如诸葛亮被刻画的智多近妖,关张赵马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三国中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被孔明说有反骨,死前还在算计人家,其实从刘备入川开始,魏延是少数得到刘备和诸葛亮同时赏识的将领,魏延也不负众望,将汉中守的固若金汤,子午谷奇谋更是直观的反应了,魏延的军事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是个草包将军,皇帝被他坑到无路可走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不仅能战善战,十九岁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此后有成为平定江南、征伐北元的重要将领,而且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评定功臣的功绩时,李文忠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二人。俗话说,虎父无犬

此人15岁出家当和尚,深得唐僧的赏识,却因爱上一个女子身败名裂

贞观二十三年初,京城长安街上人山人海,连个下脚的地方都难以找到,不明所以吃瓜人员,还以为有盛大的庙会呢,其实并非如此。挤在最前面的小伙伴,清楚地看到有位满身枷锁的年轻和尚,被士兵押赴刑场,等待他的将是

军事上的才能,无法掩盖政治上的短板,李严从未想到诸葛亮是政敌

李严,三国时期蜀国重臣。军事才能卓越,曾经以五千军士,击溃数万叛军,深得刘备器重。在刘备临终时,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权柄和地位仅在诸葛亮之下。然而,李严最终却被诸葛亮贬为庶人,而正史中,李严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