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父母在,不远游”,但后面的这4个字,经常被我们忽视
Posted 孔子
篇首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人皆知“父母在,不远游”,但后面的这4个字,经常被我们忽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人皆知“父母在,不远游”,但后面的这4个字,经常被我们忽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时期就逐渐形成了这种观念,一直传承到今天。《孝经》中写道:“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几千年来,尽管经历了多次王朝的更迭,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不论是谁当皇帝,都希望天下百姓能恪守孝道,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忠于皇帝和朝廷。若一位将军是个不孝子,想让他对皇帝忠心,压根是不可能的事。
古代不少文学家和思想家,都曾对孝道进行过阐述,如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尊为儒教始祖的孔子,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他是古代最厉害的老师之一,一生培养了三千名弟子,其中能达到贤人境界的就有72人。孔子去世后,弟子就把他生前言行记录下来,从而就有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书籍《论语》。
孔子对“孝道”有深刻的理解,世人皆知的“父母在,不远游”的名言,就是在提出的。这六个字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父母健在的话,就不要到距离家乡很远的地方,便于照顾年迈的父母,也能及时尽孝。然而,在“父母在,不远游”的后面,还有4个非常经典的字,却经常被我们所忽视,即“游必有方”。
为何孔子提出了“游必有方”的观点呢?对于古人来说,建功立业,杀阵杀敌,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内心的理想和抱负,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啥事也不干,一直呆在家中不出去,就算是他相当孝顺,也不是最理性的做法,甚至被认为是“愚孝”,在孔子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孝子可以到外面做官或者游学,但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方向,不能为非作歹,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可以不务正业。另外,不管到哪里去,一定要告诉父母,这样他们也能放心,也会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做法,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游必有方”。若是不把自己的决定和目的地告知父母,整天让他们担心的话,即使再有成就,也违背了“孝道”。
虽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说的,但直到今天依旧值得世人学习。现如今,生活节奏比古代快了很多,年轻人为了生活而远离家乡,甚至到千里之外的大城市打拼,尽管内心想一直陪在父母身边,好好地照顾他们,却因现实的原因不得不去努力奋斗。无论我们去哪里闯荡,一定要经常给父母联系,不让他们太过牵挂,而且要谨记“常回家看看”五个字,毕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相关参考
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老祖先们以其践行一生的所得经验,总结出了一句句具有深意的俗语,别看它们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均含深意,内藏玄机,启人心智,让后人减少弯路,增长见闻,是处世的宝典。像什么“家中出现三
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文化珍宝,包括诗词歌赋、成语典故,虽然朝代不断更迭,但在历史风沙的长河中,它们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不可多得的财富。世人经常说“春宵一刻值千金”,用来形容洞房花烛夜的美好,但它真的只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通过生活经验和智慧总结了很多俗语,包含了很多道理,至今都滋养着我们。比如说“温饱思淫欲”这句俗语,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十分经典却少有人知。“温饱思淫欲”这句俗语是从著作《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小说《三国演义》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它说的是年轻气盛的周瑜被老辣的诸葛亮气的吐血而亡,临死前留下一句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成为神的存在,鲁迅曾对罗贯中笔下的诸
有人说,时间最公平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每一天的时间都一样,不会多一秒也不会少一秒;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它能治好被刺痛的内心;也有人说,时间是无情的,从来不舍得停下脚步,孔圣人都曾感
古代大臣死后的谥号,可以反映出生前的作为,对于文臣来说,若能得到“文正”的追谥,绝对称得上最高荣誉。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谥号为“文正”的人并不多,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或许范仲淹文学功底略逊
诸葛亮,三国最有智慧的人物,辅佐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并在刘备去世后继续辅佐刘禅,为了先皇完成匡扶汉室之遗愿,六次北伐曹魏。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用自己是一生,向世人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所处的时代,相对于秦朝末年,略有不同。秦朝虽然用暴政统治,但本质上文化有认同感,元朝末年统治者是蒙古人,和汉文化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中原百姓除了要忍受苛政意外,还要受种族压迫。当韩山童和刘福通在开
皇帝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在册立太子的时候,都会慎之又慎,但仍旧有智商比较令人堪忧的皇帝,比如晋惠帝司马衷。这个司马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次子,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是他的曾祖父。按照道理来说,司马懿很聪明
歇后语:兔子不吃窝边草,下一句是啥?估计知道的没几个人,这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还得从胡雪岩开始说起。清末年间,随着执政者的腐败,导致国力下降,西方列强趁此机会,用西洋火器轰开清朝固壁自封的大门,并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