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刘伯温的师兄,倾其一生写了一本书,几乎是无人不知
Posted 师兄
篇首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是刘伯温的师兄,倾其一生写了一本书,几乎是无人不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是刘伯温的师兄,倾其一生写了一本书,几乎是无人不知
古代开国皇帝在打天下的时候,身边都会有智谋过人的谋士辅佐,他们无一不是百年难遇的奇才,因开创的功绩而名留青史,刘伯温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刘伯温不仅精通天文、兵法、奇门遁甲,他的文学功底也非常深厚,是明朝初年的三大文学家之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若没有老师的指点,纵然是天纵奇才,也未必能有太大的成就。据记载,刘伯温有过两位老师,能掐会算的本领是跟师父张中,也就是被称为“铁冠真人”的张中学的;而文学方面的知识,则是由郑复初所传授。
郑复初是元朝末年江西玉山人,称得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二十多岁就考中进士,后弃官回乡开办书院,很多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在众多的弟子当中,有两人最为出名,其中一个是刘伯温,另一个则是刘伯温的师兄,此人倾其一生写了一本书,几乎是无人不知。
他不是别人,正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不是感到很意外?施耐庵出生于公元1296年,比刘伯温大十五岁,估计是由于家境贫寒,他十三岁才开始到私塾读书,十八岁考中了秀才,而此时刘伯温只是个三岁的孩子。
公元1324年,施耐庵到省城参加乡试,以不错的成绩中了举人,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就拜当时有名的大儒郑复初为师。三年后,年仅十六岁的刘伯温也拜在郑复初的门下,成了施耐庵的师弟。尽管刘伯温年纪很小,但他聪明过人,而且还博览群书,深得老师的器重。
施耐庵对这个小师弟甚是佩服,而刘伯温对师兄施耐庵也是十分敬重,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公元1331年,35岁的施耐庵金榜题名,如愿以偿地考中进士,就给刘伯温写了一封信:“伯温啊,以你的天赋,日后定当大有作为,希望你好好努力。”
不久后,施耐庵就被任命为浙江钱塘县尹,但当时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他一气之下就辞官回家,从此一心沉迷于著书,最终写成了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另外,施耐庵还收了一个名叫罗贯中的弟子,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还有一种说法,《三国演义》也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只是他的化名。
相关参考
在中国的古代,那好像就是一个属于男人的平台。因为女性在那个社会里面,是完全没有地位的。所以我们都很清楚,无论是在哪些方面。基本上都是男人做主,他们拥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古往今来,踊跃了无数男性的诗人,
第七名,姚广孝姚广孝,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朱棣手下第一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教,死后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
1644年对于北京城的老百姓而言,有些颇不寻常。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身份一变再变。大明王朝突然变成了大顺,当老百姓惊慌未定之时,半路又杀出一个大清。两个月内,经历了三个朝代,尽管对于改朝换代,喜
日本扶持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想通过这个方式完成他们统一中国的野心。不过溥仪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日本人对他并不信任。在日本眼中只有自己人才会真心实意为天皇效力。为此,日本人决定让一个既拥有
关于项羽此人,大家都不陌生,有四点却值得一提,(1)江苏宿迁人,(2)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3)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4)一生曾有过一次大哭!需要注意的是,兵形势出自《孙子兵怯》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出了多少千古名将,如汉朝霍去病、卫青、唐朝李靖、南宋岳飞等,这些人为华夏安危立下了赫赫功劳,一生都奉献在沙场上。今天要讲的这位名将不同于前面几位,他一生只打了一场仗,却让中国三
刘伯温唯一一次失算,差点被朱元璋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相当感激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视他为心腹谋臣,只要是刘伯温提出的建议,朱元璋几乎都会采纳。众所周知,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牛人,刘伯温也是料事如神的人物,一生仅有过一次失算,还差点被皇帝下旨砍头,
此人一生写了50首诗,只有这一首名流千古,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有掌握一项过硬的本领,就可以混的很不错,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古代的一些武功高手,仅靠独门绝技,足以独步武林,那些文人墨客,想破脑袋想写出惊艳四座的文章。唐朝的一位诗人,一生写了5
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唐诗宋词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诗词的创作都需要灵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而且在精不在多,唐朝诗人张若虚,一辈子就写了两首诗,但凭借
刘伯温死前留下一计,朱元璋一生都没明白,两百多年后被此人解开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虽然不能称得上绝对的真理,但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件。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功臣也有些忌惮,生怕他们谋反,甚至为此事经常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