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现明朝太监墓,墓志铭上的记载,狠狠地打了外国专家的脸
Posted 墓志铭
篇首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京发现明朝太监墓,墓志铭上的记载,狠狠地打了外国专家的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京发现明朝太监墓,墓志铭上的记载,狠狠地打了外国专家的脸
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存有争议的研究课题。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明史》中记载的郑和下西洋所乘载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的大宝船。这个大宝船的长宽尺寸折合成现今的尺寸就是:长151.18米,宽61.6米。
很多外国专家都认为当时的明朝虽然处于强盛时期,但是以明朝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还不能够造出如此巨大的宝船。所以他们认为《明史》中对宝船的记载有夸大炫耀的成分在内。而我国的考古专家拿出了明代南京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11米长的巨型舵杆这样的证据和那些外国专家理论。
因为我国考古学家根据这根11米长的巨型舵杆,按照比例推算出的船体大小。从而证明当时的明朝是真实存在着44丈长和18丈宽的大宝船的。但是这只是推算,并不能直接证明。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就在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因此事争论不朽的时候,2010年南京某施工队在牛首山的支脉祖堂山上意外挖出一座明朝古墓。
根据当时挖掘此墓的考古专家介绍:古墓被盗掘严重,墓中并未出土一件陪葬品。但是墓中出土的墓志铭上明确记载:古墓的主人是明朝都知太监洪宝。此外墓志铭中还明确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等等船只驶往西洋。”这句话直接指出墓主洪宝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副使,而句中提到的“五千料巨舶”中的“五千料”这个数字更是让他们兴奋不已。
我国古代木船的排水量以“料”为单位计算,木船的“料”越多,载重量、排水量就越大,体积也就越大。 墓志铭中记载的“五千料巨舶”的排水量相当于现在排水量达到2500多吨的大型轮船。而排水量能够达到2500多吨的大型轮船的船体大小完全能够达到《明史》中所记载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的尺寸。
所以墓志铭中的“五千料”这个数字,直接证明了郑和下西洋所乘载的大宝船在明朝真实存在。它不仅狠狠打了那些为此争论不休的外国专家的脸,同时也让他们让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刻闭嘴。
相关参考
河南考古发现最新2018:河南工地施工时挖出500年前古墓尸体
河南工地施工时挖出500年前古墓尸体和官服保持完好,河南太康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500年前古墓,该古墓系明代,古墓里面的尸体和官服保存完好,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此墓主顾姓,明朝官员。明代官服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永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明朝正德年间的太监,八虎可是赫赫有名。八虎之一的张永在去世时,大学士杨一清竟亲自为张永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一代名流,历经成
...尉武延基。701年,永泰公主死于洛阳,时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永泰公主因难产而死。但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则天顺圣
导读:这位洪起畏便是此次考古发掘的墓主人。那些战役信息便来自洪起畏墓志铭。专家说,鉴于墓志都是出自当事人之手,所以在某些时候,比之史书史料可信度更高。洪起畏墓作为南宋故都所在,杭州常常会有一些有趣的考
导读:这位洪起畏便是此次考古发掘的墓主人。那些战役信息便来自洪起畏墓志铭。专家说,鉴于墓志都是出自当事人之手,所以在某些时候,比之史书史料可信度更高。洪起畏墓作为南宋故都所在,杭州常常会有一些有趣的考
导读:2013年的时候,西安咸阳机场附近的工人正在施工,突然发现了一座类似古墓的建筑,立马停止了施工,并将此事上报给当地文物部门。得知此消息后,考古学家们火速赶到现场,并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出土的墓志
山西发现国君夫妇墓,妻子的墓葬比国君还大,原来是有强硬的后台
一座3000年古墓被发现,考古队挖5天急忙退出,请了北京专家文/一休道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仅仅是记载是书中的就有无数个,更别说那些没有被记载在书内的,那就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就好比在此之前,山西的临汾就曾发
山西发现国君夫妇墓,妻子的墓葬比国君还大,原来是有强硬的后台
一座3000年古墓被发现,考古队挖5天急忙退出,请了北京专家文/一休道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仅仅是记载是书中的就有无数个,更别说那些没有被记载在书内的,那就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就好比在此之前,山西的临汾就曾发
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大太监李莲英祖籍是哪里人?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911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
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大太监李莲英祖籍是哪里人?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911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