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典上联,其中一个是“踢破磊桥三块石”,你能对出几个
Posted 对联
篇首语: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个经典上联,其中一个是“踢破磊桥三块石”,你能对出几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个经典上联,其中一个是“踢破磊桥三块石”,你能对出几个
吟诗作对是古代文人的拿手绝活,枯燥的路途中以作诗为乐,友人聚会少不了对联,经常以对联作为行酒令,对不上来的人要罚酒三杯。究竟是谁创造了第一副对联,至今仍有争议,不管怎么说,既然它能够流传下来,而且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自然有独特的魅力。
对联适用于很多场合,咱们所熟悉的春联,就属于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文人墨客为先是自身的才华,通常会绞尽脑汁想出高难度的对联,以此难倒对方;知心好友相互斗嘴,不伤大雅地开对方玩笑,对联也是非常好的途径。今天介绍的三个经典上联,其中一个是“踢破磊桥三块石”,满腹经纶的你,能对出几个呢?
第一个:踢破磊桥三块石
清朝有个叫李调元的才子,考中进士后,被朝廷派到江南做官。有一天,他带着随着外出游玩,途中遇到一座石桥,此桥非常独特,由三块巨石建成。当他正好过桥时,一位赶着黄牛的牧童也经过此处,牧童手里拿着一本关于对联的书籍,这让李调元很惊讶。
李调元望着小牧童,微笑着说道:“你小小年纪,能看懂书上的对联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牧童,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张口就说出比较霸气的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这明显是个拆字对联,而且包含桥的名字,李调元思考半天都没想出下联,顿时感觉十分羞愧。
第二个:南人北相,小偷偷偷偷东西
这个上联,虽然字数也不多,乍一看相当容易,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有个从南方来的小偷,却长着一张北方人的相貌,正在偷别人的东西。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难度系数极高,难就难在“偷偷偷偷”四个字上,第一个偷为名字,代表小偷本人;后面的“偷偷”是副词,表示他当时的动作;第三个偷为动词,估计一般人很难有完美的下联。
第三个:下大雨,空中雳,鸡蛋豆腐留女婿
据说,这是古代的一位丈母娘,给女婿出的上联。女婿带着妻儿到丈母娘家走亲戚,由于距离不进,加上几个月都没来了,就在丈母娘家住了好几天。女婿是举人出身,准备埋头苦读参加会试,不能一直不回家,简单收拾一下东西,向岳父岳母辞行。
正当他要离开时,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丈母娘劝他明天再走,女婿委婉地拒绝了。丈母娘也曾读过书,略带生气地出了一个上联:下大雨,空中雳,鸡蛋豆腐留女婿。字面意思很简单,其实却难如登天,从谐音来看,包含了大禹、孔子(字仲尼)、周公(姓姬,名旦)、杜甫及刘禹锡五个名人,女婿无言以对,只好再住一晚。
以上三个经典上联,你能对出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呢?
相关参考
对联究竟有怎么样的前世今生呢?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出现,是什么时间,这个争议性是很大的。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开始于五代蜀主孟昶。不过,也有说对联诞生于中晚唐时期。事实上,对联的诞生已经不算很早了。不
我国古代最厉害的三个神童,其中一人出了一句对联,至今无人答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一句话,其实不只是树叶,人也是一样的。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是也存在有后
唐寅是明朝著名的大才子,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和桃花庵主,是明朝的大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从小就聪颖过人,再加上后天的勤奋读书,很快就名声大振。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专门刻了一枚印章随身携带,尽显风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并很快流行起来。不仅文人雅士喜欢对联,很多皇帝也对此很感兴趣,并留下了许多关于对联的故事。明朝建立后,明太
世人经常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做人都必须要低调,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脸。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自幼饱读诗书,二十多岁就考中了举人,可谓是出口成章,尤其擅长对对联,并以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成为乾
宰相随口说了一个上联,几百年无人能对,最后却被10岁孩子对出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环境相对优越,但他与其他公子哥不同。王安石自幼勤奋好学,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科举考试入朝文官,实现心中的抱负。经过刻苦学习,他十几岁就考中举
中国人都喜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如果自己的小孩从小聪明伶俐,父母都高兴的不得了。中国人都喜欢神童,比如北大少年班,都是一群天才,而在历史也有一些神童。比如下年这5个天才级的神童。第一个是甘罗,此人
下面是猜测人物。第一个:1.他著名政治家。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2.他有青天之称,别人称他为「”某青天”。他享年七十多岁。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
导读:明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
此人是晚清神童,7岁出一上联,至今无人能对,长大后成为状元郎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神童,虽然不缺神童这样的小天才,但是,神童还是比较稀有的,毕竟,自古以来,天才只是少数人,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虽然“神童”二字是美誉,但想一直成为人们羡慕的小天才也是需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