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宁死不从

Posted 校尉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宁死不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宁死不从

公元367年,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慕容恪是前燕的中流柱石,也是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他多次辅助前燕君主以弱克强,并擒杀武悼天王冉闵,因善于用兵,韬略过人,让敌对国家颇为忌惮。慕容恪死后,东晋大司马桓温就率兵伐燕,晋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前燕一面启用大将慕容垂领兵抵抗,一面遣使以割让虎牢关以西土地为酬谢向前秦求救。

前秦的天王苻坚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早就对前燕志在必得,只是碍于慕容恪的威慑,才没有对前燕展开军事行动。这一次天上突然掉下一个馅饼,令苻坚喜不自胜。然而是出兵趁机灭燕还是帮助前燕共击桓温,苻坚犹豫不决。

最终丞相王猛建议苻坚出兵助燕,原因有二:一可以借机熟悉前燕的山河险要,部队驻防,为以后攻打前燕奠定基础。二帮助前燕抵御桓温,是助弱击强,可以防止东晋坐大。苻坚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军深入燕地,共同反击桓温。

桓温兵败后,苻坚谴人向前燕索取虎牢关以西的土地,但前燕却突然赖账,死不承认,并一口咬定是使者私自承诺,并将使者斩首。对于前燕的食言行为,苻坚大为恼怒,不过这也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攻打前燕,师出有名的机会。

公元369年,前秦丞相王猛率大军猛攻洛阳,由于此前王猛对进军路线的地形以及前燕的布防早已做过摸查,所以一路势如破竹,犹如进了自家后院。前燕君主听说洛阳有难,就派慕容臧率军10万驰援洛阳,但被王猛的伏兵打的大败而回,洛阳的守将慕容筑等待援兵无望,便投降了王猛,王猛获胜后班师回朝。

公元370年6月,王猛在短暂休整后,带领10员猛将,6万前秦精锐士兵再度伐燕。秦军长驱直入,攻克壶关,打下晋阳,直逼前燕的都城邺城。前燕亡国在即,君臣都做最后的殊死搏斗,战斗力大增,将秦军阻挡在潞川。期间燕军见秦军人数只有6万,就以举国之兵30万来进攻王猛的军队,打算一鼓聚歼王猛军。望着敌人像潮水般,漫山遍野的涌来,士兵们多有恐惧之色,王猛心中也犯了踌躇,唯恐寡不敌众。这时候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猛将去冲锋陷阵,凝聚士兵的战斗力。

于是,他环顾左右,看到在一旁默默不语的邓羌,心中大喜。邓羌是前秦的猛将,其人不但作战勇猛,号称敌万人,而且很有军事才华,是前秦将领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多次立下奇功。王猛走下堂去,用手抚邓羌背说:“今日大敌当前,非将军不能破灭,成败利钝在此一举,愿将军努力!”结果邓羌却提出了一个条件。

他说:“如果你能让我做司隶校尉的话,我自会出战。”司隶校尉相当于刺史的职位,但权力更大,主要掌管纠察京都百官和辖区内的各郡。虽然这个官位不大,但位置却很重要,王猛一时也无权决定。于是他对邓羌说:“这非我所能决定,不过功成之后,我可以保举你做安定太守,万户侯。”邓羌听后,很不高兴,扭头就走。

不一会双方军队开始交战,王猛唤邓羌出战,邓羌假装没有听见,沉默不答应。危机时刻,王猛亲自跑到邓羌面前,说击败敌人回朝后,我一定让你当上司隶校尉。邓羌于是就在军中开怀大饮,饮罢,和万人敌张蚝及部将徐成等人,骑上战马,挥舞长矛杀入敌阵。四番出入,旁若无人,杀死数百人,秦军军心大振,到中午时分,燕军大败,被斩首的有5万余人,王猛乘胜追击,前燕投降的又有十万人。前燕上庸王,太傅慕容评逃回邺城,据城死守。

王猛乘机包围了邺城,后来苻坚闻听王猛已经大胜,怕他人数少攻不下城池,就亲率10万兵马前来援助,秦军合兵后一举攻下邺城,前燕灭亡。而王猛得胜回朝后,也不追究邓羌临战不尊军令,索官迫上之罪,为实现自己的诺言,他请求苻坚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

苻坚下诏说:“司隶校尉负责督查京城周围的地区,职责重大,不是用来优待名将的。邓羌有廉颇,李牧之才能,北伐匈奴,扫平扬、越才是他的重任,因此司隶校尉怎么值得他去做呢!”于是晋升邓羌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邓羌听到天王对自己的夸奖,也颇为受用,从此作战更加卖命。

相关参考

日本并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提出一个条件,不答应就死战不降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以广播录音的方式,向日本全体国民宣布投降。长久以来,关于日本投降前面总有“无条件投降”五个字,这可不是随意加上的,是有讲究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有学问的。所谓的“无

微臣绝不能答应,否则必死无疑

明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沿用了前朝的制度,设置了中书省,徐达和李善长分别为左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丞相虽然由朱元璋亲自任命,但由于武将出身的徐达,是个难得的统帅,但对于朝廷事务却不擅长,中书省的大权逐渐被

崇祯为什么不敢答应闯王的议和

崇祯十七年三月,紫禁城。所有的朝臣都战战兢兢的伏在地上,崇祯皇帝诚恳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里「”你们但凡有一点建议,朕无有不从”。可惜,所有人就是只管磕头,不管说话。这神奇的一幕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闯王李自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他,是明朝的大忠臣,但他必须死,否则明朝必亡,为什么

纵观历史,每有大事发生时,都是福祸相依,有好就有坏,有忠必有奸。忠臣良将不得善终,奸臣佞贼绵延流长。今天故事里的这位明朝大忠臣也没能跳出这个圈圈,虽凭一己之力救国家于危崖边缘,最终却被奸佞小人送上断头

我宁死不降

朱由检,明光宗的第五个儿子,十一岁时就被封为信王,本来并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然而,他哥哥明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任由其把持朝政,他自己则沉迷于木工活。公元1627年,明熹宗乘船游玩,一不小心跌入水中,因惊

中国历史故事中《宁死不屈》的读后感300字

我读过许多让我感动的故事,但大多数都记不清了,但是有一篇文章却让我记忆犹新,就像是昨天才读过一样。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一个小姑娘与日本人作斗争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天,几个日本兵端着长枪,押着一位

古代一官员,上任后娶了好几个小妾,却不从碰她们,原因令人感动

对于古代的男子来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除了正妻之外,还可以纳几个小妾,达官贵人更是如此。北宋时期,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与正妻的感情很好,早年并没有过纳妾的想法。后来,该官员被调往蜀中做官,刚上任就纳

古代日本天皇挑选皇后的条件曝光,容貌是其次,她们身上必须有这一点

  日本人的历史,虽然说没有中国历史这么悠久,但是日本确实是在学习了古代中国的一些东西之后,发展就变得很迅速了,可以参考唐朝之前的古代日本,和出使唐朝过后的日本。  咱们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洪秀全选妃子,女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完璧之身只是其中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声势浩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前后持续14年之久,将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因此,关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便成了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