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原本默默无闻,通过自荐一举成名,他最终有怎样的结局

Posted 平原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遂原本默默无闻,通过自荐一举成名,他最终有怎样的结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遂原本默默无闻,通过自荐一举成名,他最终有怎样的结局

毛遂自荐之典故,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这也是古代非常励志的故事。世人总抱怨怀才不遇,有时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由于不够自信或者太自卑,不敢主动争取机会,眼睁睁看着机遇从身边溜走。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平原君府上的门客,三年未献上一个计策,在几千门客之中毫不起眼,既没有英俊外表,也没表现出过人之处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平原君都记不清他的名字。后来,毛遂通过自荐一举成名,但他最终有怎样的结局呢?

俗话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毛遂早年跟不少年轻人一样,整日游手好闲,不好读书也不愿意干家务,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还迷恋上赌博。相依为命的母亲患重病,毛遂拿不出钱医治,不久后母亲病死,毛遂从舅舅那里借来一些钱,打算好好安葬母亲。

回家途中,碰到几个狐朋狗友,毛遂居然刚借的钱输个精光,不敢将此事告诉舅舅,只好随便找个地方将母亲安葬。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舅舅听闻此事差点气晕,恨不得把毛遂痛打一顿,但此时毛遂已经离开家乡,去外地流浪,人影都找不到。

无奈之下,舅舅请来风水大师,准备姐姐(毛遂母亲)重新找一块地方,风水大师看到墓地后大惊道:“无心埋了好穴,其后必有达人。”舅舅听从大师之言,放弃之前的想法,却仍然没有原谅外甥毛遂,认为他是个不孝子。

身无分文的毛遂,为了混口饭吃,投奔颇有名气的平原君。虽然同为门客,却分为三六九等,毛遂肯定排在最后面,或许他自己也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安安稳稳地过完余生,不沦落街头才是关键。

三年后,秦国发兵攻打赵国,平原在奉赵王之命向楚国求救,除了准备厚礼,还要挑选能言善辩之人,说服楚王派兵支援。平原君决定亲自从中众多门客里面择优选拔20人,可谓是百里挑一,结果只有19人符合,正当平原君愁眉苦脸时,毛遂主动站出来,自信地说道:“毛遂不才,愿往。”

平原君压根忘记府上还有这么一个人,略带轻蔑地说:“没听人提过先生有何才能,此等大事,先生就不要掺合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若换成别人,必定不再争取,毛遂却没有放弃,接着表明态度及决心,打动了平原君,获得出使楚国的资格。

楚王虽然召见了毛遂等人,无论使者说什么,楚王都愿意出兵救赵,平原君和其余十九个门客皆束手无策。正当平原君无计可施之时,毛遂身带佩剑站出来,陈述其中利害,仅用几句话就说服楚王,众人皆服,楚王激动地表示:“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回到赵国之后,毛遂名声大噪,从昔日不入流的门客,一跃成为平原君的座上宾,得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誉,并且被赵王拜为谏议大夫,名利双收。然而,史书对毛遂后来的事迹记载很少,其结局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平原君去世之后,毛遂渐渐失宠,其谏言再也被赵王采纳,心灰意冷的他辞官回乡,在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且安度晚年。第二张说法,毛遂一直在朝中为官,秦始皇一统六国时,于公元228年大举进攻赵国,毛遂战死沙场,《鸡泽县志.卷之二十》中写道:“毛遂血洒滏阳河北岸。”

参考资料:《战国策》《鸡泽县志.卷之二十》《毛遂传》

相关参考

41 毛遂自荐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平原君打算

鲜为人知“毛遂自刎 毛遂自荐之后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联合,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但是毛遂之死也算

毛遂 ”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

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都会用,但了解其背后故事的人就少得多了。如果要问,毛遂一鸣惊人之后的怎么样了?知道答案的人恐怕更是少

鲜为人知“毛遂自刎 毛遂自荐之后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联合,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但是毛遂之死也算...

毛遂自荐后,赵国联合楚国打退秦军,那么毛遂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毛遂自荐后,赵国联合楚国打退秦军,那么毛遂最后是什么结局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成语典故都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如毛遂自荐这一成语典故,就和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存

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都会用,但了解其背后故事的人就少得多了。如果要问,毛遂一鸣惊人之后的怎么样了?知道答案的人恐怕更是少而又少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才层出不穷。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

毛遂,自荐出使楚国这一事体现出的意义是什么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计划带20人去,但在食客中只挑选出19个较出色的人。这时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

诸葛亮毛遂自荐先吃闭门羹 刘备不曾“三顾茅庐”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说刘备刘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

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毛遂自刎”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但是毛遂之死却算的上一

毛遂最后怎么死的 毛遂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毛遂其实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小人物,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比我多的不是别的,只是那一点勇气。因为这个勇气,他变得与众人不一样,因此而受到了平原君的赏识。毛遂能够得到平原君的赏识,依靠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