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神童,3岁就考中进士,却因一致命缺点,一生不得皇帝重用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一神童,3岁就考中进士,却因一致命缺点,一生不得皇帝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一神童,3岁就考中进士,却因一致命缺点,一生不得皇帝重用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又增加了童子科,专门用于选拔天资聪颖的神童。宋朝建立后,在科举制度中保留了童子科,“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 《宋史·选举志》。加之宋朝的文化极度繁荣,通过童子科出现了许多神童。
今天要讲的这位,年仅三岁就参加童子科中了进士,他就是宋朝著名的神童蔡伯俙。
蔡伯俙生于1013年,今福建福清人。两三岁时,邻居有个举人的父亲做寿。举人为父亲写了一篇祝寿词,蔡伯俙听过之后就能够背诵出来。这让举人感到很惊讶,建议蔡伯俙的父亲带儿子去参加童子科,于是父亲就背着蔡伯俙到京城去应试。进城时,门监得知父子俩是从福建长途跋涉来京城赴考的,就对蔡伯俙开玩笑说“你骑父作马”,蔡伯俙当即回道“父望子成龙”。蔡伯俙的机智,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参加童子科考试时,蔡伯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殿试。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蔡伯俙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让当时的皇帝宋真宗非常惊讶和高兴,真宗还亲自为他作诗。
高兴之余,真宗赐给蔡伯俙进士出身,并授官职为秘书省正字。据《福清县志》记载,“四岁应举,赐出身”。这一年是1016年,蔡伯俙虚岁四岁,周岁则不满三岁。
后来,真宗让蔡伯俙到东宫给太子赵祯做伴读,同时做伴读的还有另一名神童晏殊。晏殊就是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位。
由于太子年少贪玩,不太愿意读书。晏殊的年纪要大很多,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太子,而蔡伯俙小小年纪,却千万百计迎合讨好太子。宫里的门槛很高,太子年幼跨不过去,蔡伯俙就“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 (《挥麈录》),趴在地上给太子垫脚。
有一次,真宗让太子写一篇文章,太子无从下笔,便要晏殊代写,晏殊断然拒绝,而蔡伯俙则赶忙写了一篇送给太子照抄。因此,太子很喜欢蔡伯俙,讨厌晏殊。
还有一次,真宗问蔡伯俙:“你想你的父母吗?”蔡伯俙觉得回答“想”或“不想”似乎都不对,灵机一动,回答道:“皇上就如同我的父母。”真宗听后哈哈大笑,非常满意。
蔡伯俙也并非总是那样圆滑,有一天,他画了一幅画,里面的人物都是面黄肌瘦。真宗见了很不高兴,以为是对自己的政绩不满,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蔡伯俙回答:“臣在乡间时,见到百姓们都很苦,他们都是这个模样。”真宗听了良久无言,叹息不已。
真宗驾崩之后,太子赵祯即位,就是宋仁宗。蔡伯俙认为自己和仁宗的关系最好,一定会得到仁宗的重用。谁知“竟不大用” (《挥麈录》),仁宗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始终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对待晏殊却完全不同,后来还让晏殊做了宰相。蔡伯俙的心里很不平衡,就去询问仁宗。仁宗告诉他:“从前我年幼无知,分不清是非。如今我治理天下,必须要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你才华有余,德行却不足。”仁宗的几句话,说得蔡伯俙哑口无言。
之后,蔡伯俙“以旧恩常领郡,颇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识其姓名,必曰‘藩邸旧臣,且令转官’” (《挥麈录》)。蔡伯俙一直无所作为,还总干一些违反法令的事情,每次都是仁宗顾念旧情不追究,只是把他调到别的地方任职。蔡伯俙也不知收敛,经常乞求朝廷关照,为时人所不齿。“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八十岁矣” (《挥麈录》)。蔡伯俙历经了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四朝,为官七十多年,始终没有被重用,直到80岁高龄时告老还乡。
蔡伯俙和晏殊都是神童,都陪伴仁宗长大,可是晏殊名传千古,蔡伯俙却碌碌无为。这是什么原因呢?《挥麈录》把他们做了对比,说道:“伯俙字景蕃,与晏元献(晏殊)俱五六岁以神童侍仁宗于东宫。元献自初梗介,蔡最柔媚”。一个正直,一个圆滑,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差别。
相关参考
1,宋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童贯。据说童公公相较于其他公公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他有胡子,创造了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迹。(补充一下,据宋史记载,童贯“颐下生须十数”,虽然胡子不多,但是聊以自慰吧。)2
自古以来,神童都受到世人的称赞,他们的智商远超同龄人,明朝大才子解缙小时候,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他具有一目十行的才能,4岁多就背诵了不少古诗词,8岁就能出口成章,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公元1387年,
清朝中后期,朝廷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总是以天朝自居,综合实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但也有一些开明人士意识到了此问题,其中就包括林则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林则徐读书很努力,二十六岁就考中了进士,从此
北宋名臣包拯简介,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被后世人称为包青天,因其廉政清明,敢于为百姓伸冤,打抱不平,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包拯出生于公元999年宋真宗执政的年代,在其2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后因父母因素
导读:刘伯温,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民间的知名度与诸葛亮比肩。由于天资过人,刘伯温12岁就考中秀才,十里八乡的村民称其为神童。长大后,刘伯温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
一代名臣年羹尧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大红人,年羹尧出生于1679年,原籍安徽凤阳,跟明太祖朱元璋同出一地。年羹尧少时读书很用功,加上人又聪明,21岁就考中了进士。康熙在位时期,对年羹尧格外赏识,并多次
1.历史上关于通过模仿而成功的例子1、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
本文由作者不是撞到别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这是宋人汪洙《神童诗》里边的一首绝句,极言进士登第后的荣耀。新科进士题名之举始于唐代,当时在曲江大宴之后
作者:史遇春先说进士。进士之称,始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郑玄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公元605年~公元618年)始置
作者:殷宏章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因为才学过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