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继承父兄基业,雄才大略的他,为何最终没能一统天下

Posted 天下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8岁继承父兄基业,雄才大略的他,为何最终没能一统天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8岁继承父兄基业,雄才大略的他,为何最终没能一统天下

小说《三国演义》受正统思想的局限和影响,在内容上重点突出的是蜀汉和曹魏的人物事件,无形中把东吴放在了一个配角的地位,这也给我们喜爱三国历史的读者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

其实孙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年仅18岁就继承了父兄之江东基业,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他和曹操、刘备建一样立了伟大的功业,是当时一流的英雄人物。

但雄才大略的他,为何最终没能一统天下呢?

一、天时

所谓天时我们这里指的是政治凭藉和事会机运,在魏吴蜀三国之中,孙权的天时其实是最差的。

曹操是西汉著名相国曹参的后人,20岁不到就开始任职,后来又靠着丰厚的家底起兵,抓住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和优势而一举统一了北方。而刘备则是帝室之胄,又有“兴复汉室”的正统之义,所以他也取得了不少天下人的支持和同情。

孙权是年少掌权,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也没有刘备帝室之胄的正统之义,所以我想孙权至少在天时上是不能和曹操刘备相比的。

二、地利

地利不光是指山川地形的险要,还要包括各种社会资源和人物俊才,东吴的地利其实也是相对比较差的。

东吴据有长江之险,这对其防守来说本为其地利一长,但从进攻的角度来看,地处低下而仰攻蜀汉和曹魏,这又成为了一短。

和北方的曹魏相比,中原地区文化发达、地大物博、人物茂盛、资源丰富,对南方又是居高临下的势态。所以在历代的南北对峙中,基本上都是北方的政权战胜了南方的政权。

三、人和

人和是包括得到贤才支持和人心归服。

江东内部最大的问题是江东士族的抵制态度和土著山越屡屡叛乱,所以孙权的人和也只得到了一半,他花了很大的精力要进行镇压山越叛乱和东吴政权的本土化,其实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孙权争夺天下的精力和进程。

四、人才

东吴大批的谋臣和骁将都先后过早的谢世凋零,使得东吴争雄天下的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了。

先是最骁勇的小霸王孙策,突然英年早逝几乎使孙氏集团土崩瓦解。周瑜、鲁肃和吕蒙三位文武兼备的大将,他们制定了东吴政权的立国方针,偏偏又都是最早辞世。东吴最著名的12虎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就有10人凋落在孙权称帝之前。

五、才能

孙权不善于临阵突击,所以战功不著,这就直接影响了孙权争夺天下的进程。

你看,东吴方面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是周瑜指挥的,偷袭荆州杀掉关羽是吕蒙指挥的,夷陵之战打败刘备是陆逊指挥的。孙权的有生之年临阵指挥的战争主要是进兵淮南和曹魏争夺合肥。

合肥之战成全了张辽,他以7000守军打败孙权十万大军,孙权在逍遥津险些成了俘虏,手下大将陈武战死,凌统率300亲兵奋力保驾,300亲兵全部阵亡,凌统重伤泅水渡回南岸。这是一次在绝对优势情况下的失败,说明孙权的应变将略不是他的长处。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在乱世中的开国之君,无不善驭戎机。孙权虽然也算是胆气豪壮,可惜所遇对手道高一尺,孙权无所施其巧,在决机两阵之间把握不住时机,因而建功不著,大业难成。 

相关参考

解读奸雄曹操为何最终没能统一中国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战场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

曹操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史海秘闻历史秘闻]导读: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曹操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

刘备独拥卧龙和凤雏,为何仍然没能一统天下

一个国家是需求许多要素才能壮大起来的。纵观三国,其实从一开端就可以看出,曹魏必定是全国的最终霸主。曹操手下大将如云,有夏侯兄弟,曹仁曹洪许褚张辽张郃于禁等等,文士更是不计其数。坐拥长江以北大部区域,并

孙权为什么投降于魏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却没有远大的眼光。他所想的,不过是保住江东,把荆州吞并进来。至于一统天下,恐怕想都不敢想。赤壁之役,若非孔明和周瑜联合在一起,孙权可能早已向曹操投降。但是孙权对刘联盟。并没有多大诚意

皇太极长子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六岁继位之谜:皇太极生前并没有“立嗣”,在他逝世之时,围绕新一任皇位的争夺便开始了。争夺这个位置的主角主要是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一、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

知人善用,是孙权能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重要一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继承父业,开辟江东。后来孙策之弟孙权又继承父兄基业,举贤任能,确保江东稳定。他40岁称吴王,48岁称帝建立吴国,与曹、刘三分天下。孙权是用人高手,王夫之称他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于魏 孙权北伐又是为何

孙权降魏孙权或许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但是他在继承父兄基业的情况下,却根本没有想过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想的应该只是保住江东这块地方,同时占据绝荆州这块军事要地。在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诸葛亮和周瑜联手

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1627年,时年18岁的信王朱由检继承大明帝国宝座,成为一代年轻帝王,并信誓旦旦要实现中兴。然而,崇祯继承的是破烂不堪,濒临破产的「”企业”,关外女真虎视耽耽,关内农民军纵横中原各地,东南沿海西方殖民

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

  三国时期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帝。虽然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要想守住基业并非易事。孙权能成就帝业,成为明君,所凭借的一条就是知人善任。  比如孙权收降

皇太极长子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皇太极生前并没有“立嗣”,在他逝世之时,围绕新一任皇位的争夺便开始了。争夺这个位置的主角主要是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一、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一场蓄谋已久的斗争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