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要兵权,为什么不伪造虎符

Posted 虎符

篇首语: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将军要兵权,为什么不伪造虎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将军要兵权,为什么不伪造虎符

古代将军要兵权,为什么不伪造虎符?不是不想,是办不到

在古代,要想获得权力和财富,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科举。但是科举取得功名,那只是一枚敲门砖,让你有了可以获得权力和财富的资格,真正可以让你拥有想得到的一切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武装部队。

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掌握军队,才有掌控一切的底气。有了军队,不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谋朝篡位,都可以十分简单。所以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进,历代帝王都在削弱将军手中的兵权,正是因为一旦将军们拥有了兵权,很容易就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而古代要想调动部队,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虎符。完整的虎符是由两半组成,一半在皇帝手中,另一半则在将军手里。当皇帝需要发动军事行动,都需要一整个完整虎符,当军队看到完整的虎符,才会服从将军的指挥,听从将军的调度。

在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秦国的军队在长平大败赵国,并因此围攻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然而魏王害怕秦军的强大,不敢出兵。魏公子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故事,因此让如姬去偷魏王的虎符。得手之后,信陵君带着虎符和屠户朱亥去找了魏将军晋鄙。晋鄙虽然确认了虎符,但是仍然有所怀疑,于是朱亥掏出铁锤将其杀害,掌握了魏国大军的兵权,向邯郸进军,最终解救了邯郸。

既然将军需要虎符调动军队,那么如果将军需要兵权为什么不伪造虎符呢?原来这种分为两半的虎符有着严格的规制,它不仅仅是将一个虎符在上面写好了字,然后从中间劈开。两个虎符之间是有机关相互连接的,就像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一样。单靠将军这一半的虎符就想伪造另一半皇帝手上的虎符是不可能的,普通人也没有这样的技术。

所以如果真的想凑齐一个虎符,学信陵君一样去偷,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伪造。

相关参考

古代军队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将军 其实原因很简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虎符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电视剧之中,某个朝代皇帝派将军出去打仗,会给予将军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虎符。有了虎符可以调用一切可用之兵

古代调动军队用到“虎符”不怕被人仿造吗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天谴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从远古时代开始,虎符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承载的是皇权的力量,是兵权的强大。一块小小的虎符却见证了朝代的风云变幻,它不动时,就是和平,它若

虎符竟然是姜子牙发明的?它有什么历史价值?

...左半符交给将帅,右半符由皇帝保存(以右为尊),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兵符信物。历史上,虎符的材料和形状,都有较大的变化。起初用玉石、青铜、黄金,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隋朝时改为...

虎符竟然是姜子牙发明的?它有什么历史价值?

...左半符交给将帅,右半符由皇帝保存(以右为尊),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兵符信物。历史上,虎符的材料和形状,都有较大的变化。起初用玉石、青铜、黄金,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隋朝时改为...

戚夫人变成 ”人彘”时,她手握兵权的父亲却无动于衷

「”小攸聊故宫”的第二个系列:每周一天,透过故宫藏品的身影,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故宫藏品中,只有三枚虎符,一枚是战国时期的,一枚是六朝时期的,还有一枚,就是今天的主角——西汉初年的临袁侯铜虎符。临袁侯

戚夫人变成 ”人彘”时,她手握兵权的父亲却无动于衷

「”小攸聊故宫”的第二个系列:每周一天,透过故宫藏品的身影,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故宫藏品中,只有三枚虎符,一枚是战国时期的,一枚是六朝时期的,还有一枚,就是今天的主角——西汉初年的临袁侯铜虎符。临袁侯

虎符多重要

中国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虎符」,当皇帝要调兵时,只有在统领兵马的将领确认过虎符后,才能调动军队。历史上就有人利用窃取兵符的方式,成功调度大军。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由皇帝

古代调兵靠虎符,任何人拿了虎符都可以调动军队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兵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虎符是皇帝调兵遣将的兵符,古代君王为了让自己传达的命令不出差错,能有力地控制军队,便发明了兵符,一半由皇帝保管,另一半交由将帅,每

为何古代没人伪造圣旨

喜欢看古装剧的人,经常都会看到太监拿着圣旨到大臣家里去宣读。有的圣旨是升官发财,有的则是大祸临头。古代的通讯和科技并不发达,很多东西都要靠人工来完成,就连圣旨也是要靠人工完成的。既然圣旨也是人工做的,

圣旨是伪造的,把此人拉出去砍了

皇帝在给大臣下达命令,或者宣布重大事情时,基本会采用口谕、圣旨等方式,见到圣旨如同见到皇帝本人,谁都不能违背旨意,必须奉旨行事,否则吃不了兜着走。明朝隆庆年间,使者带着圣旨来到军营,将军非但不遵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