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反都要偷虎符,为何不自己伪造一个更简单

Posted 虎符

篇首语: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胜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人造反都要偷虎符,为何不自己伪造一个更简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人造反都要偷虎符,为何不自己伪造一个更简单

在古代,皇帝拥有军队最高的权利,但是一般皇帝是很少御驾亲征的,所以就发明了虎符来调动大军,为了防止有人伪造,又将虎符一分为二,两个虎符合并时刚好严丝合缝,用来辨别虎符的真假。这样调动大军时,皇帝会将一半虎符给主将,如果有进一步的行动时,就会差人带上另一半虎符前往军营,这样才能够调动大军。

按照古代的军制,大军只认虎符不认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相熟的将领,只要没虎符,就不能听其调令。这样有效地保证了皇帝的安全,防止有人无端起兵造反。

现代有不少人都对其有所不解,为什么虎符却不能伪造一个,反而要想办法偷来呢?按理说,古代的雕刻技术还是很强的,仿造一个虎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才对。

事实上,虎符这种东西,还真没你想得那么容易仿制。

第一点,虎符是分成两半的,每一半都写的字,虎符一半保存在将军的手中,一半掌握在皇帝手里。一旦皇帝需要调兵就发放相应的虎符给将军,由将军拿到军中核验。两边字迹和内容吻合军队才会服从将军的指挥。如果你不知道虎符上面的字是什么,那也就无法仿制了。

此外,虎符的内部还有机关,不是一个虎符劈开就完了,而是通过机关连接在一起的。普通人是无法掌握这种技术的,制造虎符的技术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掌握。

而且在虎符隐蔽的地方还会刻有特殊的标志,若不点破估计没几个人注意的到。

再者,古代虎符锻造所需的材质也比较特殊,可不是什么随便的金银铜铁。细看如今我们收藏的虎符,经过这么多年的磋磨依旧光亮如新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这样的材质一般人上哪儿去搞呢?就算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也不一定能锻造出一模一样的虎符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与其花大力气找人仿制,还不如自己偷来或者骗来来得更快、更稳妥。

相关参考

古代军队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将军 其实原因很简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虎符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电视剧之中,某个朝代皇帝派将军出去打仗,会给予将军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虎符。有了虎符可以调用一切可用之兵

为何古代没人伪造圣旨

喜欢看古装剧的人,经常都会看到太监拿着圣旨到大臣家里去宣读。有的圣旨是升官发财,有的则是大祸临头。古代的通讯和科技并不发达,很多东西都要靠人工来完成,就连圣旨也是要靠人工完成的。既然圣旨也是人工做的,

俗语“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古人为何这么说

古代不像现在的男女之间讲究自由恋爱。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时候都要讲究门当户对,可能男方和女方还没见过面就要拜堂成亲了。既然不能选择性格志趣与自己相投的人,不如选择一个对自己家族有帮助的人,

宋太祖传奇故事简介 宋太祖为何要偷老和尚的菜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

古人为什么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

在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不像现代这般简单粗暴,而是更显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岁是弱冠之年,四十岁是不惑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雅称,那么,古人为何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呢?

嬴政不封,刘邦只封同姓,大家不造反,为何项羽大封反而造反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一个诸侯王都不封,只让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皇帝。刘邦扫平诸侯建国以后,也是极力剪灭异姓诸侯王,只封他刘家人为王。这两个人干的,明显是不公平的事,可当时却并没有什么人表示不服。而项羽攻

为何清朝没有昏君

一直以来,清朝的皇帝们为何都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原因是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怕汉人造反,又怕大臣夺权,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所以有人说,清朝虽有庸君但无昏君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为什么说清朝有庸君无昏

人生的低谷,都要靠自己自度

文章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古人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對於我們來說,家庭的貧困雖然說是一種逆境,但是卻是讓自己成長的前提,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認爲的苦難未必是一種苦難,反而是成就自

古代调兵靠虎符,任何人拿了虎符都可以调动军队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兵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虎符是皇帝调兵遣将的兵符,古代君王为了让自己传达的命令不出差错,能有力地控制军队,便发明了兵符,一半由皇帝保管,另一半交由将帅,每

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