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答先帝的托孤之恩,杀了皇帝
Posted 大臣
篇首语: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答先帝的托孤之恩,杀了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答先帝的托孤之恩,杀了皇帝
历史上很多皇帝驾崩前,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所以会留下顾命大臣。但是顾命大臣不好当,因为他是代行皇权,权力太大,很容易引起继任皇帝的不满,最后落个灭门的下场。连一代名臣霍光死后,霍家也被灭族了。
同时,因为顾命大臣有摄政的权力,先帝选择的顾命大臣太少了,这个人很容易就会僭越皇权,改朝换代,像后周的托孤大臣杨坚就篡夺了自己外孙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隋朝,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和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可顾命大臣人数多了,他们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又会内讧自相残杀,像清朝曾经有过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佐康熙,结果鳌拜杀了苏克萨哈全家,自己又被康熙除掉。
不过历史上曾有有过这样四位顾命大臣,他们非常另类,互相结盟,文武分工,既不争权夺利,也不内讧自相残杀,反而齐心协力,一起把他们应该辅佐的皇帝杀掉了——还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江山社稷!
这四个人,就是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留下的顾命大臣徐羨之、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四个人都是刘宋的开国元勋,为了刘裕的开国立下赫赫功勋。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也就是刘宋少帝。刘裕对顾命大臣的选择是很有针对性的,可以说几乎完满。
徐羡之是寒门,与刘裕有两对儿女亲家,是同样寒门出身的刘裕的绝对亲信;傅亮,二流士族出身,主要负责情报以及机要工作,他和徐羡之一起控制朝政;谢晖,高门士族谢氏的后人,谢安的孙子,门阀代表,负责禁卫军权;檀道济,刘裕北府军起兵时的老战友,一起打天下的军功实权派,负责军权。从刘裕的角度看,门阀寒门亲信军权,面面俱到,互相制衡,一起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哪怕有问题,也是谢晦这个门阀代表搞事,但其他三个人还是可以搞定他的。
可刘裕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顾命大臣们是很负责,可他的儿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他的儿子刘义符继位的时候刚刚十六岁,正是最好玩的年龄,每天就是游猎和沉湎于酒色。每天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都不放在心上,连敌国北魏率军来讨伐,他也不关心。
本来按理说,权臣们是喜欢这种年龄小好控制的皇帝的,他们可以大权独揽。然而,刘裕留下的这四个辅政大臣却负责过头了,他们不但违背了辅政大臣互相制衡争权的潜规则,还一起商量,觉得刘义符这样玩乐,实在是太对不起他英明神武父亲宋武帝刘裕了,刘宋的江山不能交到这种人手里!
于是,这四个人一合计,直接发动政变,废掉了刘义符的皇位,不久又杀死了少帝。但他们是为了报答先帝刘裕的托孤之恩才杀掉皇帝的。所以他们也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想法,继续立了刘裕的另一个儿子当皇帝,也就是宋文帝。宋文帝统治时期,是刘宋乃至南朝国力最强的时期,可以说这四个顾命大臣没有选错人。
相关参考
姜维是失败的英雄,穷其一生进行北伐,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梦而献身,虽然自己身心俱疲,别人看着也感到不舒服。但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是怎么也无法磨灭的。后世之人或许不大熟悉诸葛瞻、但都会记得诸葛亮有一个学生...
晚晴的时候咸丰帝的贵妃开始垂帘听政,后来又与一些大臣勾结,一起发动了政变,也除去了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八大臣”,这几位都是先帝用心挑选的,个个都来头不小,经过这一次政变历史上又多了一位掌权皇后。经过这一
...、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车千秋。此五人为汉昭帝的顾命大臣。此五人下场如何呢?霍光:汉武帝死后,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由于权利熏天,汉宣帝在霍光活着的...
魏明帝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
...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又进拜侍中。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生了重病,命太子李显监国,让托孤裴炎辅政。唐中宗当了皇帝之后,想让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当宰相,又想...
...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又进拜侍中。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生了重病,命太子李显监国,让托孤裴炎辅政。唐中宗当了皇帝之后,想让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当宰相,又想...
天妒英才,许多都早早去世,壮志未酬,却也无力回天了,只能令人扼腕痛惜,如果他们没有早逝,也许将会改变。> 而下面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早逝,那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变了。> 周瑜,字公瑾,其才华我不必多
贞观二十三年初,52岁的李世民久病不愈,自觉命途将止,开始着手安排托孤后事。彼时李治被册为太子已有6年,6年面提耳命谆谆教诲已使其受益良多,但李世民仍很不放心,故而在挑选顾命大臣时斟酌再三。长孙无忌是
华夏史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不是口说无凭。五千年文明史是有明确的史籍资料进行印证的,其次现如今发现的遗址来看,华夏五千年肯定是存在的,绝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西方史学家对夏朝存在不存在提出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们的战斗力令敌军闻之胆寒。但是,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以一人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牛人屈指可数。这些不世出的奇才,被后人成为“救世之臣”,也就是朝廷和百姓的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