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问战神李靖:朕为啥会兵败高句丽
Posted 可汗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活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问战神李靖:朕为啥会兵败高句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世民问战神李靖:朕为啥会兵败高句丽
一、李世民亲征前后的情况
亲征高句丽,是李世民最后一次领兵出征,同时也是李世民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不同的是这次兵败不但是李世民过早去世的原因之一,也让后世发生了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李世民一生的转折点,从开明的贞观雄主,从此后变得穷兵黩武,其实跟杨广没啥区别了。显然这种观点,是反对李世民发动这场战争的。
另一种观点与之相反:认为征讨高句丽是必须要干的事,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无论杨广还是李世民,哪怕后面的李治,抛开成败,都堪称具有雄主素质!
其实此类争论,在李世民决定征讨高句丽时,身边的重臣们也曾形成两派,一派是以褚遂良为首的反对派,认为:大唐已事实上成为了霸主,李世民本人也被尊为“天可汗”,万一兵败给高句丽小国,会让其他已经臣服的国家,产生“不臣之心”。且如今太子李治威望不够,还有两位亲王蠢蠢欲动,万一李世民亲征真有个好歹,大唐内部也会不稳起来。所以坚决反对李世民亲征,却不反对派一大将领兵出征。
而另一派则以李靖、李勣等为首,认为早就看着高句丽不顺眼了,占着我们自古以来的国土,还耀武扬威的模样,不揍服他影响更坏!至于李世民是否亲征却不太关注,即,亲征了也是胜,不亲征还是胜,但好久没跟着老大一起出去打仗了,怪让人怀念的……
从这两派首领来看,显然回到了老套路上,以褚遂良为首的文官反对,以李勣为首的武将支持!但这次却有不同,因为褚遂良等反对的是李世民亲征!并不反对征讨高句丽。
所以,从史料来看,显然当时的大唐上下是支持征讨高句丽的,只不过把焦点集中在了李世民本人身上。可见后世的第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穷兵黩武,跟杨广差不多,实在有点没事找事的味道了。群臣一致认为应该征讨,已经说明了问题。
面对朝廷上的这两种意见,李世民思考再三后,毅然决定亲征!理由很简单,自己一去,哪怕啥也不干,就能极大鼓舞士气,加速胜利进程。但事实上李世民一厢情愿了,因为他的亲征,竟然是此次兵败高句丽的最大原因……
二、辽城望月
公元645年,李世民兵进高句丽!但在出征路上,却突然给大漠北部实力最强悍的夷男可汗,送去一封书信,直白地说:汝能为寇,宜亟来!即:我天可汗李世民,要去揍高句丽了,你小子想趁机搞事就放马过来,欢迎啊!
这封信吓的夷男可汗冷汗直流,急忙回信谦卑表示:老大您这啥话,我是你的忠心小弟,老大这次去揍高句丽,有啥需要帮忙的不?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只管开口。就这样李世民一封书信,就震住了最具实力的夷男可汗。
果然后来在征讨中,高句丽就派人约他一起动手,让大唐两线作战,但夷男可汗死活不答应——这就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的威慑力。当年三月,李勣率军巧渡辽河,兵锋直指辽东城(今辽阳),李道宗趁敌兵混乱之机,也从南面渡过辽河,开始攻城拔寨,扫除外围。而张亮则从海陆出发,进行夹击!李世民率中路军,随后开赴辽河以西,辽东城就在眼前了!
辽东城,当年杨广三次东征,都在这里兵败而归,望城兴叹,如今李世民来了!这里有四万多敌军,也是誓死一战,想把李世民变成第二个杨广。但李世民不是杨广,他是千古一帝!
来到城下后,李世民就亲临前线,却跳下战马,就跟着兵士一起背麻袋,扛石头……这是要干啥?当然是要填平护城河了!很快护城河被填平!李世民又趁风势,火烧西南楼,辽东城里一片混乱,唐军发威一举攻克辽东,把这座在东晋410年,被高句丽夺走的城池拿了回来——这是我们的地方,被抢走了两百多年后,终于物归原主!
在这里,李世民写下了首诗歌,名叫《辽城望月》,其中最后两句是: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后来康熙平定三番后,于公元1682年也曾来到辽阳,为纪念李世民当年的功绩,和诗一首,其中最后一句是:旷然望九宵,妖氛尽殄灭!这等于是向李世民公开致敬!
辽东大捷后,李世民又攻克白岩城,大军直逼安市城!但可惜在这里遇到了顽强阻击,随着天气转寒,李世民知道自己无能无力,只得最终撤军,但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在临走前竟然赐个敌方守将“一百匹绸缎”,以奖赏敌方守将领忠于职守!
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战绩来看,其实在我等寻常百姓眼中,这应是场胜仗,尤其相比于杨广来言。但李世民的目标却是要扫灭高句丽,故而李世民认为,自己失败了……返回路上,李世民一直都在反思,我准备的这么充分,为何会败呢?
三、李靖说了五个字
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依然不得其解:要大将有大将,比如李勣、李道宗、张亮,兵士更是出色,我也自认为指挥无误,咋就败了呢?终于李世民想起一人,这就是大唐战神李靖!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前,李靖曾要求跟着出征,但李世民考虑到李靖年老了——其实主要是有些轻敌,所以没有同意。如今李世民要听听李靖的意见,让他帮着分析自己失败原因。
显然李靖虽身处长安,却密切关注着对李世民亲征,对整个进程等是了若指掌,所以面对愁眉不展的李世民的询问时,李靖轻叹一声,只说了五个字:“此道宗所解!”即,这事李道宗曾经替万岁您解决过,潜台词就是,你没有听从李道宗的正确意见!
李世民当时就愣了,急忙找来李道宗问怎么回事,李道宗这才告诉李世民:我曾向万岁提议,给我五千兵马,我亲自率队,来千里奇袭高句丽的京城!但万岁您没有同意!
李世民更傻了,有这事?于是拼命回想,终于想起来了,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李世民仰天长叹:“当时匆匆,吾不忆也!”即,当时情况千头万绪,情况紧急,我竟然给忘了这事!痛定思痛后,李世民随后对征讨高句丽发生了转变,第一条就是:我再也不亲征了!理由是,虽能提高士气等,但却压制住了手下将领的正确意见,使他们不能放开手脚!
第二个就是,放弃了一鼓作气的想法,从攻坚战改为消耗战,比如令李勣多次出击,反正大唐块头大,不怕消耗,你高句丽就不一样了,就这么折磨你,消耗你!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改变策略,不断消耗高句丽,这才有了唐高宗时期的巨大成功,一举消灭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的遗愿,同时也更是历史的使命!
相关参考
项羽是中国最耀眼的将星,而在项羽的麾下也是有着诸多骁勇善战的武将,其中备受人知的就是西楚五虎将:龙且、英布、季布、钟离眜以及虞子期,其中龙且、季布、钟离眜是项氏家族的家将,对于项羽更是忠心耿耿,而虞子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
盛唐之时,一半是文治,一半是武功。而盛唐版图,郭靖就打下了一半。从水中到陆地,从内乱打到外患,他的战功踪迹从突厥打到吐谷浑。直至65岁,他才脱下战袍,他是一个传奇。战神传奇历代,战而不败的大将比比皆是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
隋唐初期,唐高祖李渊拿下长安后,李渊对大隋旧臣,几乎都宽仁无比,但对这三个人却除外,李渊发着狠的要杀掉。第一个:阴世师。李渊非要杀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李渊起兵之初,曾召在河东地区的长子李建成和
大家都知道韩信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代表性人物,但是其实在刘邦创业初期两人的关系还是非常的好的,甚至还会经常性的在一起交流一下领兵打仗的经验。当时就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可以说充分的表现了这两个人有什么样的
提到日本战国史,必定少不了「”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五次川中岛之战对抗武田信玄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统一越后国,将原来的各种势力融合,使其成为铁桶一般。但在天正六年三月突发脑溢血死亡年仅49岁,由于死的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