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Posted 奸臣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纵观历史数千年,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一半以上。
宋朝是一个盛产奸臣的时代。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可以说奸臣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大奸臣,有以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还有白时中、张邦昌、秦桧、万俟卨(xie)、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陈宜中、留梦炎等等。
除了北宋六贼之外,还有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等“北宋五鬼”。所以说,北宋奸臣是很出名的,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贼啊、鬼啊之类的,还有一个人也被认为是“奸臣”,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大跌眼镜,王安石怎么可能是奸臣。我们很难想象把王安石跟奸臣联系在一起,王安石出了名的千古名相。
王安石从政35年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准则,来对待官场沉浮和仕途去留,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荣辱毁誉。他从小就树立了苦读从政,有补有为于世,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和黎民百姓的远大志向。
王安石除了是影响后世历史的政治家,还是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他才思敏捷、过目承用,少年读书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他考中进士成就功名后,仍坚持刻苦读书,夜以继日。为了经世致用,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精通诸科、学识博大精深。
王安石终生恪守崇高的道德节义操守,具有圣贤风范。他一生为官清廉,一尘不染,生活方式简单朴素,一生如一,淡泊名利,超凡绝俗。
总之,王安石作为封建政治家,有崇高的政治品质、博大精深的学识思想、独树一帜的道德节操、辅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是其他古代任何一名贤相所不能比拟的。王安石当属中国古代社会贤相第一人,后世公认的千古名相。
但在当时,王安石的确被称之为“奸臣”。《宋史》中直接把他列为奸臣传里,南宋更是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到王安石身上。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上面记载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后来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
除了这个之外, 当时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也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大奸臣,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辨奸论》。
苏轼的老爸苏洵第一眼见到王安石就对王安石不以为然,这位苏洵老先生对王安石嗤之以鼻、深恶痛绝,虽然此时的王安石如日中天、炙手可热。
我们从《辨奸论》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先生对王安石的厌恶态度。苏洵老先生在《辨奸论》中以山巨源遇见王衍、郭子仪预见卢杞为例证,类比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行为不近人情。
翻译过来就是身穿脏兮兮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蓬头垢面得像囚犯,身上异味难闻像讨饭,却在那大谈诗书礼乐。洗脸换衣服、注重个人卫生是人之常情,凡是办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
所以,苏洵老先生认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
王安石的邋遢绝非常人可比,如果就中国古今文坛而论,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不算冤屈了他。
王安石不讲个人卫生,早上起来连脸都不洗——不是一天两天不洗,是成年累月地不洗,整天蓬头垢面,跟个叫花子似的。洗澡就更别提了,身上的酸臭味离老远便能闻见,和他擦肩的人每每掩鼻屏气,如临大敌。
苏洵老先生从“见微知著”的观点出发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而且在宋神宗之前,公认的奸臣只有宋真宗一朝的丁谓,但宋神宗后,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这些北宋奸臣却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靠王安石举荐起家。之所以如此,变法是相当重要的契机,王安石不善于识人用人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不仅如此,王安石的学生一个小官郑侠于熙宁七年(1074年)画成《流民图》,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请求朝廷罢除新法。
图中的景象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开封城外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流亡的难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个个面有菜色体无完衣。他们卖儿卖女典当老婆,也只能换来一些麸皮和粗粮勉强糊口,没有家人可卖的便去吃树皮草根,饿死在城下只是迟早的事。
当然造成他们这种遭遇的是王安石。
公元1069年,宋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神宗支持下,王安石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北宋积蔽的变法。熟知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带来相信中的图景,而是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公元1073年,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后的第四年,熙宁六年至翌年,中原地区遭受连续10个月大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但地方官吏依旧催逼青苗法本息,饥民不是被加锁械,拆房买地偿还官钱,就是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四处逃散。朝廷虽开仓赈灾,但如杯水车薪。
所以,不难理解当时人都是怎么看待王安石的。
因此,王安石在当时被称之为“奸臣”不无道理。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是富国强兵的,如果王安石的改革成功,宋朝也不会那么早就被灭亡了,有可能还会收回幽云十六州,也未可知。
王安石的变法诚然有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新法施行之初,苏轼是强烈反对新法的人物之一;但当司马光完全废除新法的时候,苏轼又强烈反对完全废除新法,主张保留一部分新法。苏轼态度的变化,就足以证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大部分是比较正确的。
所以,王安石比较难评价,我们只能认为是:天还没亮,王安石就起来了。这一点,我们在现在看的非常清楚和明白。
相关参考
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宋朝老百姓认为是奸臣,如今却评为千古名相
纵观北宋一朝所有宰相中,可能没有谁像王安石这样备受争议了。如果把王安石评价根据时间段来划分,从宋朝到近代一直以贬低为主,尤其是宋朝人更是称他是奸臣,但如今人们却称他是「”千古名相”。这里面究竟有何深层
曹操献刀曹操献刀的故事讲的是曹操还没有称霸的时候,时间上属于前期,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多大的野心,顶多算是一个小奸臣,董卓才是大奸臣,曹操首要任务是刺杀董卓。曹操献刀剧照曹操献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当
谈起秦桧这个人,我们都不陌生,南宋时期的有名的卖国贼,杀害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奸臣之一,这些事,足以让他遗臭万年,身败名裂,即使他的后人和老乡,难免脸上无光。可今天,我们我们抛开这
北宋的灭亡,原因很多,例如,国家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低下、内政腐败、皇帝昏庸、战略决策失误等等。但直接导致江南方腊起义和金朝灭亡北宋的罪魁祸首却是被当时民间所称的“六贼”。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
借用恭亲王奕䜣评价翁同龢一句话:此人居心叵测,怙势弄权,聚九州之铁,难铸此大错!此人虽有正气,满腹经纶,不贪不贿,但过于迂腐,两任帝师结果如何,是文人误国的典型,根本无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李
几百年来,文天祥的抗元事迹众所周知,他在受命于危难之际,视死如归的精神昭然于史书。那么,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状元,其才情自不必说,从后世流传下来的诗歌也可看出文天祥这个状元名符其实。不过...
北宋奸臣李邦彦怎么死的?李邦彦,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灭亡。大观二年(1108年)进士。外表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
正史对曹操的评价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易中
不知道怎么评价赵高,投机者算不上,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或许叛乱者、蛊惑者这种称呼更加适合他。有时候,我们哀叹大秦命运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寻思,这样一个人到底是怎样进入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眼中的呢?“指鹿为马...
不知道怎么评价赵高,投机者算不上,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或许叛乱者、蛊惑者这种称呼更加适合他。有时候,我们哀叹大秦命运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寻思,这样一个人到底是怎样进入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眼中的呢?“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