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家申请西行取经被拒唐三藏豁出去当偷渡客

Posted 西行

篇首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向国家申请西行取经被拒唐三藏豁出去当偷渡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向国家申请西行取经被拒唐三藏豁出去当偷渡客

武德九年(六二六年),二十七岁的玄奘云游到了长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一个叫做波罗颇密多罗的外国僧人,这位波罗颇密多罗来自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当时正在长安讲经说法,于是借此机会,玄奘向波罗颇密多罗提出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种种疑问。

「贫僧修为尚浅,师兄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也无法解答。」

听到波罗颇密多罗的这句话时,玄奘几乎陷入绝望。然而,波罗颇密多罗告诉他,虽然自己不成,但却知道有个人可以帮助玄奘答疑解惑,那个人叫做戒贤法师,乃天竺国宝级的人物,几乎通晓一切佛法经论。

玄奘闻言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提出了一个最为紧要的问题:

「师兄,那戒贤法师现在何处?」

「法师年事已高,自然不可能长途跋涉到长安来,他老人家现在那烂陀寺。」

决定了,西行天竺!前往那烂陀寺求法取经!

与现代人不同,玄奘是一个想到就去做的人,丝毫没有拖延的毛病。辞别了波罗颇密多罗后不久,玄奘便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申请西去求法。

很快,玄奘等人收到了来自皇帝李世民的回覆,言简意赅,两个字:不准。

一群出家人为了信仰远赴万里之外求取真经,一不用国家报销路费;二不求军队全程保护;三不要政府政策支持。不但如此,这些和尚还能发挥沿途免费宣传大唐声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的正面作用,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不批准呢?

这个很有必要解释一下。

在基础教育还未普及的唐代,僧人由于身分特殊,往往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知识,而像玄奘这种自幼出家的,更是大都学富五车,见多识广,用现代的话说,简直就是会行走的谷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和尚中,还不乏通晓建筑冶金等专业知识的牛人(如鉴真),随时能把头脑中的资讯转化为军事用途!这样的一票僧人集体申请出国,谁知道他们出去后会不会在敌对势力的威逼利诱下屈服,反捅大唐一刀,更何况那个强大的敌人尚盘踞在北疆虎视眈眈。

说来不巧,玄奘等人申请出境的时间点恰好是贞观元年,这会儿正是北方突厥最为猖獗的时候,而为了澈底战胜这一强敌,帝国有必要实行最为严厉的禁边政策,防止人口流失(当年人口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发展资源)和情报外泄,因此在考虑到这批和尚潜在的巨大破坏力的前提下,本对佛教就没有什么好感的李世民顺手将玄奘精心措词书写的申请表丢进了废纸堆里。

面对政府的强硬态度,原本满怀壮志豪情的同伴们先后选择放弃,只留下玄奘一人孤零零地守在长安城中等候西行的契机。玄奘并没有等上太久,第二年的秋天,离开长安的机会就降临了。

这一年,长安地区遭受严重的霜冻灾害,为了应对因霜灾造成的饥荒,官府允许百姓离京逃荒,自寻生路。就这样,一心求道的玄奘借机混入灾民的队伍中离开长安,踏上了前往天竺的旅程。

玄奘跟随着逃荒的人群一路西行,在晓行夜宿一个月后,终于抵达了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城。

短暂观察过凉州城后,玄奘做出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判断:这城一时半刻是出不去了。情况的确如玄奘所断定的那样,由于当时大唐与突厥的对峙持续升温,突厥骑兵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凉州一带,为防备突厥的侵扰,凉州都督李大亮特意下令封锁边关,严禁人员随意出行。

这就真的没有办法了,玄奘只好选择继续等待。不过等待之余,他也没有闲着。来到凉州后不久,玄奘就发现这一带的佛门信众很多,且大都极为虔诚。在这些虔诚信众的感染下,玄奘在城中设立起了道场,开始一边为僧俗信徒讲解佛经,一边等待时机再次前进。

来自长安的玄奘法师在凉州城开场传道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城中僧侣信徒纷纷慕名前来听讲,而玄奘在此也展现了他出众的才华,每次讲授都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法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无论是出家人还是普罗大众都能听得如痴如醉,继而豁然开朗。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来聆听玄奘讲经的人越来越多,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局面。而在讲座结束后,更有不少人慷慨解囊,赠送大量财物给他们心目中的精神导师玄奘。玄奘仅留取一部分钱物作为日后的路费,转身便将剩下的全部捐赠给了当地的寺院,当然了,玄奘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而且还不止一双眼睛。

就这样,玄奘在城里讲了一个多月的佛法公开课,他的名字也传到了凉州都督李大亮那里。

对于玄奘这样博学广识的高僧,李大亮是比较敬重的,于是他派出一个属下向玄奘转达了自己的诚挚问候:不许西行取经,请师父即日回京。

要说凉州的情报人员,那真不是吃素的,他们对远道而来的玄奘早就有所注意,多方打探之下,最终确认了玄奘西来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前往天竺求经,而且还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

这样就不太合适了吧!经过商量,凉州地方政府决定请李大亮出面,以礼貌的方式送走玄奘。

事实证明,他们有些过于轻视宗教信仰的力量了。就在李大亮向玄奘下达逐客令后不久,一个叫慧威的和尚向陷入困境的玄奘伸出了援手。

这个慧威和尚虽然学问声望不及玄奘,但也不是普通人,这位师父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消息灵通,路子很广,在他的帮助下,玄奘终于不声不响地顺利离开了凉州城。眼看凉州渐渐在视野中变得模糊,玄奘的心里却越来越确定:不久之后,他玄奘将会成为朝廷边关通缉的对象,所以接下来的行程务必隐姓埋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参考

唐三藏偷渡西行半路被发现这时真正的孙悟空登场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玄奘来到了帝国西部边陲的最后一个军事重镇瓜州城。虽说玄奘已经十分小心谨慎了,低调地藏身于一间客栈里,但他还是没能躲过追捕,不久之后玄奘即迎来了缉捕他的人。「法师法号称作玄奘,应该没有错

为取经“偷渡”出境 回程抄了近路

如果没有《西游记》,“唐僧取经”应该不可能成为中国几乎人人知晓的故事。小说里的妖魔鬼怪在现实当中的确是没有的,但当年“唐僧”,也即玄奘的西行求法,其传奇色彩和艰苦程度较之小说中不但并无逊色,可能犹有过

偷渡出国 历史上的玄奘

...见一位白衣法师向她辞行,法师说:“为了求法,所以要西行。”这位白衣法师就是玄奘。虽然这只是一段传说,但玄奘法师小时候

回程抄近路 唐玄奘为取经“偷渡”出境

为西行取经“偷渡”出境在《西游记》中,玄奘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刚刚出生的他也差点遭灭口,多亏母亲偷偷将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在漂过金山寺时被法明和尚所救,才有了后来的一代高僧。玄奘俗名姓陈,据说为东汉...

回程抄近路 唐玄奘为取经“偷渡”出境

为西行取经“偷渡”出境在《西游记》中,玄奘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刚刚出生的他也差点遭灭口,多亏母亲偷偷将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在漂过金山寺时被法明和尚所救,才有了后来的一代高僧。玄奘俗名姓陈,据说为东汉...

唐太宗为什么要取经归来的唐僧还俗做官?

唐朝高僧,玄奘法师,尊称为三藏法师,世俗人称其为唐僧。他也就是《西游记》唐僧角色的原型,此人花费十七年的时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印度及中亚地区各国,到达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并学得真经,而后带回佛舍利15

唐三藏西天取经

  唐三藏就是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学大师、翻译家和探险家,玄奖是他在佛门的法号。因为玄类潜心研究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也叫他唐三藏。唐三藏自小受到身为虔诚的佛教徒的父亲和在洛

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

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1、车迟国: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过的一个国家,详见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和第四十六回《外道弄

真实的唐僧西去取经,其实是未经允许的偷渡,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引言:《西纪行》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知道故事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有名高僧玄奘的,估量也有不少人,不外知道唐僧是未经许可,擅自西去求经的,估量人就很少了。今天笔者就来聊聊玄奘为什么舍身

唐太宗给唐三藏的通关文牒上写了什么

明代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是以唐朝时间为时间主题线的神魔小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路西行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抵达西天灵山见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唐三藏西行路途,逢国便请国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