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什么要接受藏传佛教

Posted 萨满教

篇首语: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蒙古为什么要接受藏传佛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蒙古为什么要接受藏传佛教

当时蒙古是征服了西藏,可是为什么蒙古却反过来接受了藏传佛教?这对蒙古统治者有什么考量?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前,蒙古地区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萨满教。萨满教是蒙古族的古老原始宗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长生天"。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教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蒙古汗政权在灭西夏之后,就决定以尊从藏传佛教来安抚和统一藏区各派势力;但当时蒙古族传统信仰萨满教,而且为了征服南宋,不得不笼络汉族中根深蒂固的儒学和道教。即使对藏汉佛教也是兼容并蓄,并未明确地特别倚重哪一方。忽必烈一统中原,领土的扩大,纳入了许多发展不平衡的兄弟民族,为了有效的统治这些地区,促进社会安定,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统的局面,需要在众多的宗教中选择一种最能代表统治者利益、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宗教。于是,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后,自然选择了藏传佛教。因为“藏传佛教本身俱有令人畏服的神秘色彩,其侈设仪式、讲究修法、演习咒术等,又与蒙古游牧民族固有的萨蛮教俗非常接近,容易融合,适应了蒙古统治者既要君临天下又缺少精神依托、既要纵欲又要长生的矛盾心理。而中原道教专注清心寡欲、汉地佛教禅宗的顿悟行善、儒家的仁义道德或是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等,都不及藏传佛教易于被蒙古统治者接受。匆匆戎马生涯使蒙古人来不及创立一个比藏传佛教更有体系、更有组织、更有影响并有利于蒙古人的新教,借用藏传佛教作为精神支柱和文饰精灵崇拜是一条最好的途径”。

元代宫廷之所以尊崇藏传佛教(喇嘛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民族的原因。就文化发展水平来说,蒙古族文明与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藏传佛教和中原地区的禅宗两者之间,显然其更有可能接受藏传佛教。其次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在元代前期和中期,元朝政府利用藏传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中的萨斯迦派,对宣政院辖地进行统治。藏传佛教实际上是元朝政府在吐蕃地区的政治工具。元朝时代,吐蕃僧人利用每次为宫廷做法事的机会,以“房中术”、“大喜乐”等旁门秘术取悦于蒙古贵族,这些都是中原地区的禅宗做不到或不屑于做的,而藏传佛教却以此迎合了蒙古贵族骄奢淫逸的需要。但藏传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

在清代之前,西藏一直呈现的是分裂的状态,在蒙元时期,八思巴及其继承者等西藏领秀受到元中央通过西藏帝师与元帝间的檀越和册封关系,西藏成为当时整个蒙古帝国一部份(故也因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藏传佛教,其是佛教中的密宗与藏地的原始宗教,也就是苯教信仰混合而成,简单来讲,他就是一个由佛教与萨满类型的宗教所结合而成的新宗教,这对原本信奉"长生天"这种奉天为神的萨满教的蒙古人来讲有很大的接受性,更况且,跟早期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游牧民族君王接受佛教一样,佛教不仅成为下属民众的信仰中心,并且这群佛僧更可以提供对于政治上、一些心理层面、法制上的建议,相较于被统治的汉人,以谈判归于蒙古帝国的西藏人比较可靠,在更后来,也就是元帝国瓦解后,蒙古部落常常寻求西藏僧人的支源,如西藏的五世达赖赐噶尔丹可汗号,而西藏僧人也需要蒙古王公的武力支持,也因此,这些举动促成了西藏独特的政教合一政权。

蒙古人真正的完全接受藏传佛教是在十七世纪,也就是清初;在明代晚期,越来越多的蒙古部族,转向与西藏僧侣交流与合作,也因此,渐渐的使得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