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那时的外交情况?然后外患内患是怎样?

Posted 新罗

篇首语: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那时的外交情况?然后外患内患是怎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那时的外交情况?然后外患内患是怎样?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

至于光武帝刘秀可能因为刚结束一个混乱的局面,所以不太爱打仗,主要以休养生息为主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建武二十七年(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不同于先祖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诛杀功臣的无情,刘秀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其实,在统一中国之前,他就开始削弱国防建设,废郡国兵制,罢郡国都尉。削弱地方兵权的同时,导致后来无力抵御外患,而豪强地主的部曲家兵则迅速发展,像东汉末年的董卓就是一例。

刘秀以后不设丞相,而是「虽置三公」但「事归台阁」;一方面削弱三公权力,使三公成为虚位,另一方面又扩大尚书台的职权,成为皇帝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后汉书·申屠刚传》说:「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 」、「自是大臣难居相任」。建武二十八年(52年)他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严禁结党营私。

唐太宗的 

灭东突厥(630年─682年)

吐蕃尊唐为帝(641年─670年)

灭西突厥(642年─665年)

(同上)并绿洲(640年─648年:绿洲北部;648年:绿洲南部) 

征服高丽(661年─668年)]

征讨高句丽

642年,渊盖苏文杀死高句丽荣留王后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莫离支」摄政。为讨渊盖苏文和保护唐的盟友新罗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对高句丽开战。644年,唐太宗带着李世积,李道宗和长孙无忌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辽宁鞍山)受阻,再也无法前行。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

646年,唐与回纥击灭薛延陀后,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不过唐太宗于649年去世,使唐再次攻高句丽的战役搁浅。直到668年,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在与新罗联合之下才打败了高句丽

元世祖忽必烈  

其长兄蒙哥即位后,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则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他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和姚枢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军进攻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国王段氏投降,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立为大蒙古国大汗,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在精兵拥立下自立为大汗。

幼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此发动战争争夺汗位,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迁都大都,上都为陪都,并继续推行汉法、任用汉族官员。但四大汗国之中的三国则因他违反历来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行汉法」的主张而纷纷终止藩属关系,脱离了他的统领范围。

仅伊儿汗国(首任伊儿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义上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实际上伊儿汗国也处于半独立的地位,而在忽必烈去世后则完全独立了。至此,他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今新疆东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正式君临华夏。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元军两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一般认为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大风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不过后世也有认为是元朝的行军习惯不相适应所致(蒙古人习惯上打陆战,而攻打日本则是海战)。

相关参考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英明

应该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像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乾隆等皇帝或多或少都有缺点,但是刘秀就不一样了。汉武帝虽打败匈奴,但是也听信谗言,逼死太子,造成国家衰败。唐太宗一世

历史上最会当皇帝的光武帝刘秀

1.我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是刘秀,大家认同吗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庙号世祖,谥光武帝。赤眉、绿林起

刘英简历刘英怎么死的,刘英子女,父亲,妻子

【刘英简历】刘英怎么死的,刘英子女父亲妻子  刘英,是东汉楚王,为东汉光武帝和许美人所生。后因为图谋取代汉明帝被废去王位,而后自杀。据后汉书记载,刘英为中国已知最早的佛教信徒。  家世  七世祖:西汉

日本多少东西都源于中国

有历史考据的日本最早来中国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期,那时便已经来中国朝贡,称为番邦国。日本至汉之后便一直派遣使团进入中国,学习我国的各种文化,衣食住行无不包括。尤其是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进入中国,记载四次

汉光武帝刘秀的早年经历

  刘秀属西汉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实记载。《东观汉记·帝纪一》说:“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刘秀既然是汉

张骞和苏武 中国大汉朝历史上的外交双子星座

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

张骞和苏武 中国大汉朝历史上的外交双子星座

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

西汉时期外交家 张骞简介

  张骞(?~前114)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

在唐朝有一位自带战斗属性的 ”外交官”你知道吗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外交官”,在那时的天竺国上演了一场至今仍令后人赞叹不已的故事。这位大唐贞观年间的「”外交官”名叫王玄策,他一生三次(另有一说为四次)出使天竺,

东汉灭亡,哪位皇帝是最大的责任者

东汉是由汉光武帝刘秀所建,巅峰时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6500万,当时整个欧洲都不一定有这么多人口;东汉曾经辉煌过,曾于军事外交上降服匈奴,而且还有班超平定西域诸国,重设西域都护府等。但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