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Posted 孔子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说孔子“集三圣之大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说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为什么说孔子“集三圣之大成”?这里说的“三圣”是指什么?是谁认为孔子做到了了呢?

阅读孟子一书,我们发现,孟子对孔子的仰慕,用今人的陈述,近乎是一种“偶像的崇拜”,他不时地赞叹孔子或引述孔子之言,他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1),孔子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同前〉,是集三圣之大成的他一直致力于儒学,张扬孔教,有趣的是,连他的人生道路,也与孔子颇为相似。他也曾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推广“仁政”「王道」思想,结果一样到处碰壁,不受承认;他讲学时一样着着重启发式教育,不厌其烦;当他说出:“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9)仿佛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再现;而所谓的“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将来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13),那种拔山盖世的气概,与孔子的“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5)简直如出一辙,,宋朝的朱熹因此文章:“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孔子后若无个孟子,也未有分晓。”《 〈朱子语类〉》,说明了这一前一后的「至圣」和「亚圣」,以超乎常人的气魄和意志,成就了他们不可动摇的「百代宗师」部位,有如两颗光芒熠熠的星辰,在历史的夜空里,相互辉映着。孟子潜在私淑孔子,却把孔子的教育家精神展露无遗,让后代的知识份子,如唐朝的韩愈等,也承受感发,乐效其志。学术上集大成的认识主要有这么几个含义:一是集伯夷,伊尹,柳下惠这样的三圣之事为一大成之事;二是孔子既圣且智,孟子通过所谓金声玉振,始终条理来比喻和说明;三是集三代及其以上圣王德业的大成;四是集古代思想学术的大成。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