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孟子荀子理论的看法与理由
Posted 儒家
篇首语: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对孔子孟子荀子理论的看法与理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孔子孟子荀子理论的看法与理由
→ 孔子
孔子在教育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充满创造性。他提出德、智、体相结合,继承学与创造思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在这个结合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教育实践。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所谓儒家,在春秋末期就是指那些对西周礼制和文化有修养,并且充满敬仰之情的人。西周丰富而深刻的礼乐文化不但体现于一些重要的典籍,而且体现在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而西周礼乐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学的源头并不是偶然的。孔子开创的儒家对西周文化不仅有继承,而且有重大发展。孔子培养了大批弟子,其中比较优秀的就有七十余人。这些弟子沿着孔子确立的思想方向,对儒学作了全面论述。在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韪,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这特征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注重操守的人格理想。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应该有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崇高理想。如果一个人的理想与生命发生冲突,只有选择前者,不能苟且偷生。他的名言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种思想在孟子那里演变成浩然之气,有了这种正气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韪称之为德操,他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操守、气节或称之为正气是关乎人的生死存亡的根本精神, 如果缺乏这种精神,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有了这种操守就能「素其位而行」,「人不知而不愠」,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就能「中天下而立」,有铁肩担道义的气概,有敢于抗拒邪恶、扭转时俗的社会历史使命感。
2. 教育为本的社会信念。先秦儒家研讨政治的起源,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社会生活并有理性和情感。社会规则都发自于人的情感与理性。因此他们对人的情感和理性作了相当深入的分析。孔子曾经分析人的各种品性,孟子将它加以理论概括,成为仁、义、礼、智四端。儒家深信,要使社会朝着更加完善的形态发展,关键是要提高人的情感素质与理性能力。他们认为政治的最高目标也是如此。儒家提出过大同和小康两个社会理想目标。无论大同和小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紧紧围绕着人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品格的提升。儒家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的途径。
3.「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中国古代思想家比较喜欢讲「和」,反对讲「同」。所谓和,就是承认有多样性的统一;所谓同,则是单一、孤立,没有矛盾。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正派的人以和为原则,但不肯盲从附和,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正派的人处处盲从附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孔子赞成和,而不赞成同。这是辩证思维。他还把「和而不同」的原则运用于认识领域,创造了「叩其两端」的认识方法。「和而不同」逐渐成为先秦时期儒家处理文化问题的一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是依据这种观点处理它与道家学派的矛盾,从而消化吸收了道家的理论成果。后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一方面与佛教、道家展开理论争辩, 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和改造原有的理论体系,最终创立了宋明新儒学。可以说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的融合与贯通,是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 孟子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凡人都有不忍人的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即是恻隐之心,就是仁的开端。此外还有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这都是善之端。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为善的念头(善端),关键只在于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培养。因而他重视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觉性,以抵御恶劣的环境影响。一个人如能把关怀自己父兄之善心推及别人的父兄,爱护家中的儿女之善心推及别人的儿女,便是王道了。
→ 荀子
就人性论而言,荀子建立了普遍的人性理论「性恶」,而且针对孟子道性善作直接的批评,他的性恶论如何建立是后学需要讨论的主题,对于这样的人性理论的理论合法性及影响,后学亦应重视。
荀子建立性恶论有两个步骤,首先定义出性的本义为何,其次从人事情状的诸多面向中建立「人之为恶乃其性也」的理论命题。以下先论性的定义,荀子认为自然界与人类各有其职分,天是物质的客观的,人是社会的能动的,人要发挥能动作用,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性的定义是由性伪之分中说明的,荀卿批判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篇》即人天生便自然有为恶的本性。
相关参考
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孔子說,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稱為聖人。孟子說,我是儒家的繼承者,被稱為亞聖。荀子說,媽賣批!好聽的稱呼都被你們倆給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給顛覆了算了。於是乎,一位曠世天才就此誕生,他所提出的禮法並施的思
一、中国古代有几个思想啊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
孔子与庄子实际上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美学看法,因为这不是他们论学的主旨,但我们可以透过二者的言谈或文章看一些端倪。一、孔子:孔子在谈到《诗经》这部文学作品时,除了强调它的现实意义,更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
“忠”,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忠恕”,简而言之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深层次看,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
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诸子百家简介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个与孔子并称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圣人”。孟子与曾国藩前后相差有两千多年,那么孟子对曾国藩有何影响呢?说到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性善论”,而荀子则是对立的「”性恶论”思想,荀子之
荀子的故事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把儒家思想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位儒学大家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波折。他的故事也让人们读来感到悲凉。荀子荀子小时候就比别的孩子聪明,自幼就饱读诗书,其锐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