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有互相认识吗?
Posted 孔子
篇首语:知识是珍贵的宝石,文化的宝石放出的光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与老子有互相认识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与老子有互相认识吗?
孔子与老子在哲学思维上,是两个不同向度的人。不过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的说法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纪录。
但有更进一步的探讨资料是,孔子可能不只一次的见过老子,而且交流甚笃,所讨论的哲理也很深。而孔子对老子的感觉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也是成语的由来。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孔子会见老子的次数至少有三次:
一、在鲁昭公七年,孔子十七岁时。
二、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岁时。
三、在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岁时。
四、在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三十一岁以前。
五、在定公十五年,孔子五十七岁时。
虽然有学者认为以上文献记载的时间,只是因为纪录史料的不同而已;未必是见面的次数。但从文献记录来看,《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适周问礼」,地点是在周(今河南洛阳);《礼记•曾子问》说「孔子助葬于巷党」,而巷党一般认为是鲁地;《庄子•天运》说「南之沛」,而沛是宋地(今江苏沛县)。可见,孔子至少在上面三个地方见过老子,《世家》所记只是孔、老会面中的一次,地点是在周,目的是问礼,时间应从詹剑峰之说,为鲁昭公二十一年。
另外,《世家》记与孔子一同问礼的有南宫敬叔,后人多认为他即孟懿子之子,而南宫敬叔出生于鲁昭公十二年,此时仅九岁,他于昭公二十四年方从孔子学礼。
周敬王6年,鲁昭公28年丁亥(西元前514年):老子归居,相传与孔子讨论仁义老子丢官回到家乡不久,孔子再一次前去拜访。孔子与老子就无为而治还是仁义之治展开了论辩。
「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人性究竟是什么?孔子认为仁义是人的本性,仁义的表现是泛爱无私,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利己;或者说,以利人开始,换取利己的结局;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互利关系,这种关系只不过被仁义加以修饰而已。老聃认为这种做法是矫情之举,是绕了一个弯子,最终还是回到个人生存问题上来,亦即归为生养之道;而生养之道最根本的还是自然。因此,老子认为仁义之说实在是迂阔得很,而自然说则直面人生」。(孙以楷、甄长松的说法)
周敬王9年鲁昭公31年庚寅(西元前511年):老子在鲁,孔子从其助葬老子在沛居住一段时间后,可能在孔子的邀请下,来到了鲁国。老子在鲁期间,孔子曾随老子助葬。在送葬的路上遇到日食,老子让孔子把馆柩放在道路右边,停止哭泣,观察变化,等日食过后继续进行。事后,老子讲解了送葬遇日食要停止行进的道理,使孔子受益非浅。
周敬王19年鲁定公9年庚子(西元前501年):老子居沛,相传孔子往见之老子在陈居住一段时间后,因为躲避战乱,来到了沛。这时孔子感到自己还没有真正理解道,便前往沛,向老子请教。
周敬王28年宋景公25年鲁哀公3年己酉(西元前492年):老子居陈,相传孔子拜见老子孔子在陈国时,可能与居住在陈国的老子见过面。此时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已经有了深入研究,自以为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然而他周游各国,讲解先王的道理,阐扬周公、召公的业绩,却没有被一个君主所取用。于是他向老子感叹道: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说服呢?还是道理难以讲明呢?老子则指出《六经》只不过是先王的陈迹,并不是「所以迹」之道;孔子之所以不遇于诸侯,并不是道之不是,而恰恰是因为孔子并没有得道。老子再一次向孔子讲述了本性不可改变,命不可变更,时间不可止留,道不可闭塞的道理。
周敬王39年鲁哀公14年楚惠王8年庚申(西元前481年):老子出关,着《道德经》上下篇《道德经》,又名《老子》,春秋末期老子所作。通行本为三国魏王弼注本,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相关参考
老子与孔子是什么关系?老子和孔子没有关系。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
孔子西元前551年出生庄子西元前365年出生至于老子,一般人都说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孔子还去向他问有关于「礼」的问题,「礼」就是有关于祭祀和日常生活的礼仪。因此认为老子较孔子出生的早。故依出生先后老子
老子和孔子没有关系。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提但是讲到道家吾人就必须讲儒家司马迁写孔子是写孔子世家但写老子却是与韩菲并在一起挤在一篇文章内感觉实在不够风光您说是吗??????^_^好那么吾人是否可以以此推论司马迁终究是儒家的信
孔子向老子问礼?1.请问真的还假的?2.孔子问了什么?老子答什么?3.孔子怎么找到老子的?4.孔子问后有没有心得?孔子三十一岁时,与鲁人南宫敬叔适周,向老子问礼。老子说:你所说的,已经与人的骨头腐朽了
老子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
孔子与老子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两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据传,孔子曾经拜师于老子,在老子门下学习知识。同时,历史上还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轶事典故也极为有名。孔子问礼于老子春秋时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
分析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有什么现实意义?(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各地通过举办文化节,挖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当
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在战国之后一直彼此攻击,于是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大都数的学者都认为,儒学思想中,有一部分的思想是来源自道家的思想。而孔子本人,也确实曾经向老子问道。那么,在孔子向老子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