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氓》中的桑意象,看上古先民的農桑生活和文化心理

Posted 上古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氓》中的桑意象,看上古先民的農桑生活和文化心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氓》中的桑意象,看上古先民的農桑生活和文化心理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氓》中的女主人公,把桑葉和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當她年輕貌美時,丈夫對她的愛如同淇水上的桑葉一樣,充滿新鮮感和甜蜜感。隨著歲月流逝,她年老色衰,丈夫的愛逐漸消失,有時還拳腳相加。婚前婚後的差別,使她不堪忍受,最後她毅然和丈夫決裂,挽回自己的尊嚴。
在此篇中,桑葉不但是她年老色衰的象徵,也是她的愛情從甜蜜到凋零的見證,可見桑樹在先秦婦女心中的地位何其重要!
不但《氓》如此,就整個上古社會而言,桑樹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文化意象。
採桑活動
「桑」意象成為先秦典籍常客的原因
翻開《詩經》,只要是寫農耕生活、日常勞作,人們往往會提到桑或者是和桑有關的事物:
比如《鄘風·定之方中》,描寫衛文公遷居楚虛,他最先做的事情,是勸農桑,視察農田;
又如《小雅·小弁》,在詩中人們對桑樹和梓樹幾乎到了畢恭畢敬的地步;
又如《魯頌·泮水》,在歌頌魯候武韜武略之時,還重點描寫泮水邊的桑林。
無論是國風,還是大雅、小雅,都存在著桑的蹤影,為何「桑」讓上古先民如此青睞?這與上古時期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有關。
中國是農耕文明,上古先民在大河的平坦地帶,定居耕種,與「逐水草而居」或者漁獵求食的民族相比,這種生活模式相對穩定。
夏商周時期,就已經確立了穩定的男耕女織社會生活模式,「衣」、「食」是他們最重要的生活要素。
商朝的「桑」,完全保留了樹的形態
「食」的話有水稻,畢竟中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衣」則與養蠶繅絲有很大關聯。古希臘將中國成為蠶絲之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原始先民就已經懂得養蠶。
從商朝的甲骨文來看,與桑、蠶、絲有關的字有100多個,足以證明當時的蠶桑業已經非常發達。
周朝時期,採桑繅絲已經是尋常百姓家的普通生產方式,「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詳細記錄了女子採桑、繅絲、裁衣的場景。
因此,在上古時期,桑樹幾乎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必要條件,人們廣而種之。正因為它與衣食有關,是人們生活的保障,與平民百姓有著深厚的情感,所以統治階級十分重視。
因為桑樹是每家必種之樹,所以逐漸衍生出家園、故鄉的內涵,這是其他樹種不能比擬的。
桑樹與上古先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人們把它記入典籍便是很正常的事情。
採桑圖
「桑」意象與原始宗教的關係
但是,細看《詩經》發現,人們並沒有把「桑」作為主要的描寫對象,而是以起興的方式吟詠它,比如:
《魏風·汾沮如》中,用在汾水邊採桑的場景,引出人們對品質高尚之人的歌頌:彼汾一方
言采其桑。彼其之子
美如英;

《曹風·鳩》中寫君子堅貞的品格:鳩在桑
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儀一兮;

《小雅·南山有台》中寫賓客是邦家的基礎和榮耀:南山有桑
北山有楊。 樂只君子
邦家之光;等等。

「桑」在詩人心中,不再是單純的農作物,它是美的象徵,具有更深的文化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宗教意義。
古代巫術活動:「儺」
中國最初的文化形態是巫文化,上古先民相信萬物有靈,自然界的草木皆是他們崇拜的對象。
人類從猿進化到人,從森林中走出來,樹木對人類的意義十分重要,定居後,人們砍樹造屋,鑽木取火,用木做成日常生活的器具,他們對樹木的情感越來越深厚。
因此,在上古時期,人們把樹看做有生命的精靈,具有造福人類的能力,對樹的崇拜也就孕育而生。
古克爾特人古語中的「聖所」,就是小樹林或者森林中的一塊空地,芬蘭—烏戈爾族人的部落中異教的禮拜也多是在「神聖的樹叢」中舉行,中國也有相同的祭祀活動——社祭。
社祭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大典,它的場所一般選在叢林中或者樹木茂密的地方。
《墨子》中說得很清楚:「 虞夏商周三代之聖王
其始建國營都日
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
必擇木之修茂者置以為叢社。」

在社祭周圍的樹被稱為社樹,普通樹種尚且被上古先民崇拜,何況是祭祀的社樹!而殷商時期的社樹就是桑樹。
《淮南子·修務訓》云:「湯憂百姓之旱
以身禱於桑山之林」。

《路史·餘論六》則直接定義:「桑林者
社也」。

在先秦典籍中,「桑林」幾乎是殷社的代稱,社祭時巫官們表演的樂舞被稱為「桑林之舞」,桑樹因此稱為原始宗教的特殊符號。
古代社祭
以桑林為社祭的場所,以桑樹為社樹,一方面直接反應出殷商時期種植桑樹的廣泛性、蠶桑業的發達,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殷人對蠶桑價值的重視。
桑樹與社祭的結合,是它的現實功能與宗教意義相融合的體現,桑的神聖尊貴烘托出社祭的神聖尊貴,而社祭的神秘性和莊嚴性又強化了桑的宗教意義,因此,桑樹在先民心中的地位漸漸崇高起來。
有關桑樹宗教文化意義衍生出來的文學傑作是神話,上古神話中有大禹和塗山女在台桑私會的神話、伊尹生於空桑的神話、扶桑載日的神話等等。
「桑」意象與婚戀的密切關聯
《詩經》中常常用桑明寫或暗喻愛情。比如《鄘風·桑中》,上古青年男女常常將幽會地點放在「桑中」:「 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宮」;

又如《鄭風·將仲子》,少女勸說戀人不要冒然來訪,折斷家中桑樹:「將仲子兮
無踰我牆
無折我樹桑」;

又如《衛風·氓》,用桑葉的嫩綠和枯黃凋零比喻夫妻愛情由濃轉衰等等。
那麼,為什麼神聖莊嚴的桑樹會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愛聯繫起來呢?
在社祭活動中,除了祭祀土地神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是祭祀祖先神,上古先民稱為「高禖」之祭,就是祭祀婚姻和生育的神仙。
高禖之神
聞一多指出,夏朝先民祭祀的高禖是塗山氏,也就是女媧;殷人祭祀的高禖是簡狄;周人祭祀的高禖是姜嫄,這些神仙都是各部族各朝代的第一位女祖先。
這種祭祀其實是母系氏族尊重女性的心理遺留,有著濃厚的原始生殖崇拜色彩,因為女祖先是生子之神,對繁衍後代、開拓家族有著重要貢獻。
高禖之祭漸漸變為求子之祭,作為祭祀地點的桑林也就增加了生殖崇拜的意義,它象徵著繁衍生息、生命力,具有創造生命、生生不息的色彩。現實中的桑樹,容易存活生長、枝葉繁茂、果實累累,與先民多子多福的心愿十分貼切。
無論是伊尹生於空桑的神話,還是大禹和塗山氏戀愛的台桑,都是著眼於桑林的生殖崇拜內涵。
既然桑社是祭祀婚姻和生育的神仙,那麼與婚戀有關就很正常了。
《桑樹》
《周禮》中記載:「中春之月
令會男女
於是時也
奔者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
罰之。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仲春時節,在桑林祭祀高禖的儀式中,男歡女愛是不受約束的。上古先民認為,這麼做可以取悅神靈,更容易促進男女結合以及求子成功。
這一特殊禮俗在當時被稱為「桑中之喜」,桑樹本來蘊含著濃厚的生殖崇拜色彩,桑林中祭祀的又是媒神,而採桑養蠶又是女性專門的生產方式,所以,上古文學典籍中,桑意象是表達婚戀情愛的固定隱語。
朱熹將《詩經》中的情歌通稱為「桑間濮上之音」
桑、桑林已經與男女戀情具有等值性意義。

總而言之,桑在上古時期被先民賦予了家園、生命、繁衍、情愛等文化內涵,它在《詩經》中表現出來的神聖、崇高、美好等,都是源於人們的文化心理。
「桑」意象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
通過以上梳理,我們基本可以理清桑意象的演變過程: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生存依託,隨著人們認知的發展,漸漸被附上濃厚的宗教意味,從普通的農作物成為原始崇拜的符號,又因為桑社祭祀高禖的緣故,使得它具有男女情愛的內涵,成為情愛的代言符號。
此後,凡是與桑有關的桑間、桑野、桑田、桑葉、桑葚等桑樹的局部,也具備了桑的整體含義,一步步構成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意象群。
採桑壁畫
殷商時期,人們對原始巫文化的征服剛剛完成,開始向禮樂文明、理性文明過渡,然而,畢竟認識不能一步到位,整個社會還有原始巫文化的氣息,古老的桑文化當然也不能擺脫原始宗教的影響。
後來經過孔子的提煉總結,加上具體語境喪失,原始宗教崇拜沒落,之前加諸於桑的神聖、尊崇也消失了,它逐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具有世俗意義。
後代常常用桑意象描寫農事、田園或隱逸生活,如陶淵明的「雞鳴桑樹顛」,孟浩然的「把酒話桑麻」,辛棄疾的「陌上柔上破嫩芽」等,都是桑意象與隱逸文化的有機結合,它傳達的是農耕時的寧靜、淳樸、閑適,反映出人們心中的家園情結。
另一方面,桑的婚戀愛情意象也沒有得到傳承,文人們將對桑的興趣轉到與之相關的「蠶」、「絲」上來,從而寫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絕佳詩句。
當然,無論桑意象的內涵如何變化,但是「桑」始終與美好事物聯繫在一起,這是人們文化心理所決定的。
圖片源於網路
喜歡的話點贊並關注,一起來討論上古社會的日常生活!

相关参考

桑文化中的闪光点――丝绸之路

在中国数千年的桑文化之中,丝绸之路无疑是最刺眼的一处,也是将中国传统农桑文化流传向世界的最主要的一环。公元前202年,汉武帝吩咐张骞出访西域,拓荒了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保持地中

桑文化中的闪光点――丝绸之路

在中国数千年的桑文化之中,丝绸之路无疑是最刺眼的一处,也是将中国传统农桑文化流传向世界的最主要的一环。公元前202年,汉武帝吩咐张骞出访西域,拓荒了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保持地中

從《史記》中的記載,來解讀千古帝王嬴政的文化素養

導言:秦始皇嬴政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混戰局面,為封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由於各種原因,後世並沒有留下秦始皇的著作或者文章,我們只能通

巴彦淖尔岩画历史

一、巴彦淖尔市的文化发展状况我感觉你应该去看看百度百科阴山岩画阴山岩画是古代先民凿磨在岩石上的美术图画,它以形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

诗歌中有哪些常见意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诗歌意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前不久的一部电视剧《庆余年》里面的范闲,宛如李白一样,斗酒诗百篇,那风采可以说是冠绝当时的南庆和北齐,可见诗歌的魅力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任何场合,

黑陶文化的历史起源

黑陶,是龙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制品。其源自于汉族先民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脆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1930~1931年考古人员对龙山镇(今章丘市龙山街道)城子崖遗址

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是什么让汉朝重农抑商

作者:苏子韬,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在中华民族所生存的这一片土地上,南北各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河:长江与黄河。这两条河流使得上古时代的先民选择了发展农业,使得在中华文化的基因里

伊川县周村历史

1.伊川县历史典故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肥腴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成为先民较早的栖息地。伊川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1.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所谓高语境文化,乃是指内在意涵丰富而语词简约的,换成中国话来说,就是言简意赅,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就属于高语境,许多人也将这种高语境作为

”史上第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偏偏受到唐代文人追捧与喜爱

前言汉高祖刘邦作为汉王朝的创立者,在历史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刘邦出身于市井,相比于他的对手项羽尊贵身世,的确差了不是一点点,加上刘邦做出过的一些违背常理的言行,因此在对他史学评价当中,经常会出现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