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勞動趣聞,清代的這三位皇帝都曾親自到田間去勞作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意,理由万万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紫禁城裡的勞動趣聞,清代的這三位皇帝都曾親自到田間去勞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紫禁城裡的勞動趣聞,清代的這三位皇帝都曾親自到田間去勞作

過幾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人們常說勞動是光榮的,在古代,中國人更是有辛勤勞作的傳統。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 故宮博物院藏
北大未名湖西側的「乾隆詩碑」,一面為乾隆所寫《種松詩》,一面為《土牆詩》。
古代的帝王,特別是明君,也都推崇勞作,勸課農桑。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等幾位皇帝倡導耕織,都曾親自到田間去勞作,由此也制定了保護農民、促進農業的政策。在他們的統治年代,中國出現了少有的發展時期,這或許並不是巧合。
康熙親自種水稻
以勤政有為著稱的康熙皇帝
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帝王。根據記載,康熙在處理政務之餘,還會走出紫禁城,參加農事勞動,以示他關心農業,倡導耕織。康熙還將他參加農事勞動的情況,用詩歌記錄下來,這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農事資料。

在古代,每年立春或春分時節,皇帝都要舉行親耕禮,以表示天子劭農勸稼、祈求年豐之意。康熙十一年(1672年),19歲的康熙帝,親自到先農壇祀神耤田。康熙按照耕田的程序在大臣的幫助下,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撫犁耕田,此後這成了他的常事。
有一年,康熙在參加了一次親耕禮後,賦詩一首,名為《春雪》:「三冬望雪意殷殷,積素春來亂玉紋。農事東疇堪播植,勤民方不愧為春。」
康熙皇帝還曾親自到田間耕完一畝地。清代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就記載了這件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在京南郊外視察春耕,他親持犁器,一氣兒耕了一畝地。當時約有萬人觀看,大學士李光地特為此作文勒石,以志其事。
有趣的是,康熙不僅親自參加耕田,他還親自種過水稻。這從他寫過一首《早御稻》詩可以看出來:「紫芒半頃綠陰陰,最愛先時御稻深。若使炎方多廣布,可能兩次見秧針。」
這首詩記載了康熙親自種試驗田的體驗和成功的喜悅,這也是康熙帝愛農的又一重要表現。他的試驗田在哪呢?就在西苑的豐澤園。
《康熙御制耕織圖序》有載:「豐澤園之側,治田數畦,環以溪水,阡陌井然在目,桔槔之聲盈耳,歲收嘉禾數十種。」康熙利用這塊農田培育優良的稻子品種,沒想到收穫頗豐,先後種植出幾十個優質的稻米品種。
後來,康熙皇帝發現豐澤園的稻田裡,有一棵稻稈高出許多,別的稻子剛秀穗,而這棵稻穗已經成熟。康熙皇帝很是驚奇,就把這棵稻穗收做種子。第二年種下,果然又在六月就成熟了。於是,年復一年,終於培育出早熟新稻種,因為它生長在御苑田裡,就命名為「御稻米」。這種稻米顏色微紅,米粒長,氣味香,口感好。
早熟水稻新育種成功後,在避暑山莊進行了試種,稻米收成不錯。試種成功後,康熙頒旨在北京玉泉山和天津等地推廣種植。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皇帝又把一石御稻米的種子發給蘇州織造李煦,令他推廣,同時試種雙季連作,改變了長江兩岸一季糯一季稻的種植傳統。兩年以後,御稻種迅速傳播到江蘇、浙江以及江西等地,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雍正十二次參加親耕典禮
雍正執政後,他也非常重視農業,很多典籍上有他為百姓辦實事的記載。雍正曾說過,「農人辛苦勞作以供租賦,不僅工商不及,不肖士大夫亦不及也。」所以他大力推行墾荒造田,興修水利,並倡導在田畔及荒山植樹。
在雍正執政的十三年里,除了雍正十年,他因偶感風寒沒有親自參加親耕典禮外,其餘十二個年份,他都到先農壇參加耕田典禮,這在明清皇帝中是很少見的。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祭先農壇圖》,生動地描繪了雍正參加親耕禮的畫面,這是記載雍正親自犁田的寶貴資料畫面。
雍正三年(1725年)在躬耕耤田後,他寫下了幾首《耕耤》詩,其中有一首表達了渴望豐收的心情,更是借古喻今,體現了他的重農思想:「無逸農功重
豳風穡事先。方春勤夙駕
乘令為親田。夾隴千官肅
扶犁百辟聯。禮成終畝後
父老慶豐年。」

因為對於勞作的重視,雍正積極推動農業的發展。雍正四年(1726年),他推行耤田法,嚴令各州縣設先農壇,置耤田,州縣地方官必須按時行耤田禮經營耤田。對政策執行不力者,一律革職查辦。雍正五年,就有廣西臨桂縣縣令楊詢朋因耤田荒蕪被革職。
除此之外,雍正還非常注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他命令各州縣官府每年從每鄉選舉一名勤勞儉樸、身無過失的老農,給予八品頂戴。直接給表現良好的老農授予八品官銜,這對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發揮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乾隆帶頭植樹造林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位勤奮有為的皇帝。在他統治期間,他不僅重視勞作,還非常重視植樹造林。乾隆寫過一首種松戲題詩:「清明時節宜種樹,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關插柳,挹清芬亦異滋蘭。」如今,刻有這首「種松詩」的詩碑,矗立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為了保障皇城內宮苑用水和行舟,乾隆命人疏浚積水潭及月牙河。同時為了美化河堤,乾隆下令在月牙河兩岸廣植桃樹和柳樹,為此他專門寫了一首詩,其中寫道:「積水蒼池蓄眾流,節宣形勝鞏皇州。疏淤導順植桃柳,三里長溪可進舟。一座湖亭倚大堤,兩邊水自別高低。片時濟勝浮煙舫,春樹人家望轉迷。」
乾隆十分重視永定河的治理和堤防植柳,以防禦洪水災害。在《永清縣誌》《永定河志》中都有明確的記載,乾隆曾規定:「每兵一名,例應栽植柳一百株。於冬末春初津液含蓄之時,採取長八尺、徑二寸許柳栽。驚蟄後地氣開通,於附堤內外十丈柳隙,刨坑深三尺栽種,不時澆灌。至夏秋之交,點査成活數目呈報。以七成為率,歲終報部。」也就是鼓勵士兵種樹,並對種樹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建議。
為了發動堤防附近的民眾廣種柳樹,乾隆規定了若干獎勵政策:「凡民眾植柳成活在500株以上的,要記錄在案,第二年驗收成活,提交工部議敘,傳令嘉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乾隆巡視永定河,他不僅帶頭植樹,還對如何栽種堤柳以及栽植品種都提出了要求。乾隆兩次下旨,要求固安、永清、安次等險要地段多種柳樹。第一次,他要求「兩岸堤里近河之堤根,以及軟灘之上,應多種叵羅柳枝」。第二次,範圍擴大到周邊村莊,他要求「下口一帶,南、北兩堤內多有村莊,應圍村悉栽卧柳,以資捍衛。」此後,永定河沿岸春日種柳之風更盛,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柳樹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屏障和優美的風景線。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寫下一首五言詩:「堤柳以護堤,宜內不宜外;內則根盤結,御浪堤弗敗;外惟徒飾觀,水至堤仍壞……」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乾隆對永定河堤岸植柳深有體會,如果不深入現場觀察,且親自植樹,多半寫不出如此生動且細緻的詩歌。
(原標題:紫禁城裡的勞動趣聞)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劉永加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关参考

老實人不懂圓滑處世,熟背古人的這三句箴言,也可以遊刃有餘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個靠譜的人?熟記老祖宗的這三句箴言,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古

人生中的這三個貴人,能讓你像郭靖意義飛黃騰達

郭靖是射鵰英雄傳的主角,出身最底層,父親只是一個耕地的農名,會兩下子功夫。但郭靖最終的成就,卻非常高,不管武功還是權勢,都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人。郭靖能夠有後來的成就,除了自己特別努力,還離不開自己人

乾隆帝為何讓第三任皇后削發為尼

乾隆帝的一生之中,共有三位皇后。和乾隆帝感情最深的當屬孝賢皇后,在這位皇后死後的四年時間裡,乾隆帝曾親自前往祭奠,共達100多次,乾隆帝更是為這位已故皇后多次作詩緬懷,可見乾隆帝對她是用情至深。因兒子

蘇聯老照片 1958年五一勞動節 莫斯科紅場的盛大慶祝活動

在前蘇聯時代,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一個很盛大的節日。每年的五一勞動節,蘇聯各地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慶祝勞動人民的這一傳統節日。而在蘇聯的首都莫斯科,勞動節這天總會舉行盛大的慶典。1958年的五一勞

我要帶走

西周王朝到了後期,內憂外患加重,周朝王室被迫遷都,形成了歷史上所稱的東周,但那個時代的勞動力實在有限,一些王侯貴族在追隨王室遷移時,家中的財產和珍貴器物不可能全部帶走,於是他們便將那些帶不走的珍貴青銅

乾隆鍾愛這8平米小屋,親自取名“三希堂”,到底是哪“三希”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在1736年登上皇位,成為一國之君。或許因延續了康熙時代的太平盛世,乾隆能展現治國才幹的地方不多,於是他把許多精力和才華,都放在書畫藝術領域施展。尤其對書畫收

堪称“打不死的小强”,三位皇帝都整不死他

导读: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如果想杀掉一个人,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位命非常硬的大臣,曾经因性格刚烈,敢于直谏,接连得罪了三位皇帝。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这三位皇帝都曾想

古代考試趣聞32則

考試據說始於隋朝大業元年(605年),已經歷了一千多年,其間關於考試的趣聞也不少。1、唐朝末期的舉子包誼文采不錯,但得罪了主考官劉太真。劉太真曾發誓不讓包誼考中,第一場考試過後,劉太真想緩緩,第二場考

三位奇葩國君,一人被雷劈死一人被鼎砸死,第三位掉糞坑淹死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歷史上,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他們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全天下最珍貴的東西。按理說,皇帝應該活得很長久。但事實上,大部分皇帝不僅英年早逝,而且一些人死得還很奇葩。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

三位奇葩國君,一人被雷劈死一人被鼎砸死,第三位掉糞坑淹死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歷史上,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他們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全天下最珍貴的東西。按理說,皇帝應該活得很長久。但事實上,大部分皇帝不僅英年早逝,而且一些人死得還很奇葩。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