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之國百弊無一利

Posted 王朝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國中之國百弊無一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國中之國百弊無一利

"國中之國"百弊無一利?聊聊漢初為何堅持實行郡國並行制
前言: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國中之國"?西周初年武王成功伐紂,瓜分土地,犒勞聯軍,分封諸侯隨後分封制油然而生
受封的諸侯管轄的地區便可以理解為諸侯國,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國中之國"。

「國中之國」制度在西周盛行,戰國末年衰落,到秦朝時,被郡縣制所代替。西周后期,諸侯國私慾膨脹的同時實力也日益強大,春秋時期楚王問鼎中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混戰,周天子也無力管轄,直至戰國末年周王室完全喪失了分封大權,諸侯王便成為了獨立的國王,隨後周王朝被迫畫上了自己的句點。秦滅六國為保自己的江山萬事永存,吸取周王朝的教訓採取了郡縣制嚴格控制全國,並將國家治理的井然有序(秦滅於暴政)。
周王朝實行分封制被時代終結,秦王朝實行郡縣制把人民治理的服服帖帖,但是到了劉邦建立大漢時,卻又「倒行逆施」,重新建立起了「郡國並行制」。既然如此,面對兩大王朝的教訓和"國中之國"的百弊無一利,漢王劉邦為何不完全承襲秦制實行郡縣制呢?難道郡國並行制真的那麼好嗎?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的聊一聊漢初為何堅持實行郡國並行制。
一、西漢成立後堅持實行郡國並行制的時代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秦漢時期各個集團紛紛鼎足而立,爭霸中原,只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光輝。
亭長劉邦出身卑微實力不及其他的諸侯,想要在楚漢戰爭中取得自己的勝利,必須敢於捨得,為自己爭取一切可以打敗強敵項羽的力量,在當時七個異姓諸侯王擁有可以威脅項羽的軍事力量,那麼這七個諸侯王便是劉邦逐鹿中原必須得到的支持輔佐的勢力
通過分化項羽的陣營,曾封韓信和英布等人為王。公元202年劉邦與項羽決戰,劉邦約定韓信彭越合擊項羽,兩人都不為所動,導致劉邦大敗項羽軍隊,隨後劉邦審時度勢答應他們擊敗項羽後分封他們為王。隨後於公元前202年5月,劉邦戰勝項羽,在諸位諸侯王的擁戴下劉邦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們分別是隨後受封的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
可見分封異性諸侯王,對於劉邦而言是形勢所迫也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奈之舉。至於為什麼不完全承襲秦制實行郡縣制,我們要知道周朝的分封制是在奴隸制的時代背景下執行的,而在當時秦朝之後中國便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假如實行分封制豈不是違背歷史的潮流嗎?其次如若如秦那樣完全一刀切實行郡縣制難免再次再赴秦王朝的後塵,這很明顯不能這麼操之過急,秦王朝時代的覆滅就是教訓。
二、為什麼劉邦堅持實行郡國並行制
每一件重要的決定被確定後都沒有脫離實際,毛主席也教導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實事求是,那麼劉邦實行郡國並行制也可以說是與毛主席的世界觀不謀而合了。
1、首先考慮的就是異性諸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過前文我們知道劉邦能成為皇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劉邦敢於捨得,不吝嗇自己的蛋糕從而有效的得到了其他諸侯的支持,打敗了自己的勁敵項羽,那麼想要穩定自己的西漢皇帝寶座,便不得不將函谷關以東的廣大關東地區全部分配給七個異姓諸侯王,否則戰亂之事便方興未艾這是劉邦不願看到的
2、其次便是封賞麾下君臣:自劉邦起事後兵不強馬不壯,儘管如此還是願意跟隨劉邦的既有兄弟情義但更多的便是功名利祿。此時劉邦得了天下便不得不考慮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了,這是籠絡軍心的需要,也是預防異姓諸侯王叛亂的資本,通過郡縣制,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安排自己的功臣任居要職通過郡縣直達地方鄉里,為西漢王朝保家衛國
3、然後便是由於當時的行政人員過於稀少:戰亂初平,西漢土地銳增廣袤千里,漢家君臣根本無力控制偏遠地方的人民土地,而且各地的行政機構被破壞的十分嚴重,根本沒有多餘的行政人員出任地方官,因此在當時來說採取郡縣和分封的制度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4、最後便是政治長期穩定的需要:劉邦臨死之際則召集文武百官殺白馬起誓,並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細細思考便不難發現劉邦和秦始皇一樣也希望自己的子孫萬世永存,漢王朝生生不息。而且事實證明漢王朝停留在歷史四百多年足跡中,郡國並行制也確實功不可沒,在郡國並行制下,漢王朝的王公大臣也有效平息了呂后專政的隱患,極大地促進了漢王朝的穩定。
三、聊聊「郡國並行制」的利與弊
劉邦出身卑微卻能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打敗悍將項羽,可見劉邦並非是真的偷雞摸狗之輩,而是一位具有先見之明的國君之才的君王。漢王劉邦在面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兩難抉擇,無疑再次展現了他的國君之才。
通過汲取分封制的教訓總結郡縣制的經驗和結合西漢初期的時代背景,漢王劉邦折中實行了一種新的制度即郡國並行制。雖然這種制度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但在當時無疑為西漢的發展道路指向了一盞明燈。但凡事皆有利弊,郡國並行制也是如此。
那麼郡國並行制有什麼弊端呢?
可以說所有弊端的矛頭都直指受封的諸侯。漢初封建諸侯,拓其疆域,封賞百官,同制京師諸侯王在皇帝面前是臣在自己的封國內是國君,權力很大,除了中央任命的丞相和太傅外,所有政權幾乎等同於中央。御史大夫級別以下的層層官吏,全部由本地諸侯王親自任命。除此之外,本地諸侯王還享有中央恩準的軍政大權、財政大權、治理大權等獨立權力,受到中央的節制也十分的小。
通過分封諸侯的情況對比周王朝後期的諸侯混戰可以很容易得出,這些受封的諸侯實力強大的時候極其容易導致戰亂。
但諸侯如若反叛也需要接受時間的考驗。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清晰地知道,事實也確實如此。楚王韓信和梁王彭越坐擁大權,對皇帝劉邦平息趙相國陳稀兵變的命令稱病不從隨後被相繼誅殺。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隨後被劉邦平叛,趙王張傲在劉邦攻打匈奴的路途當中對劉邦圖謀不軌,隨後被廢為列侯,韓王信狼狽逃亡匈奴。
我們再接著來看「郡國並行制」的好處。一個王朝的延續定然離不開家國人民。秦始皇武力統一六國,實施暴政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匈奴何其威風,但卻極大地損害了當時人民的利益,死在長城下的孤魂野鬼數不勝數,並且直接導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直接敲響了滅秦的第一聲。項羽坑殺秦國降軍20萬,屠戮咸陽,焚燒秦宮,如此暴力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當時人民的極大的抵觸。
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劉邦深知為了國家和人民必須實行郡國並行制。
首先,對於人民來說,秦王暴政民怨紛紛,楚漢爭霸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和平就如同離開海洋的魚兒需要水一樣強烈。漢王劉邦深知民心的重要性,隨後便通過郡國並行制給與諸侯國自治權,並採取無為而治的思想,讓老百姓知道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就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無疑給了老百姓的心中種下了奮進的種子,在這種制度下老百姓對於生活的態度大大改善。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這句話放在什麼時候都是不過時的。
其次,既然老百姓生活穩定了,那麼對於國家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通過郡國並行制的實行,人民對漢王劉邦感激不盡,積極投入生產,地方經濟也迅速發展,諸位王公大臣對國家更是忠心耿耿。從而使得西漢王朝生產力大大提高,極大地調動了百姓的積極情緒,使之生活蒸蒸日上穩定舒適,國力也隨之日益增強,漢王朝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知道"國中之國"並不是百弊無一利的,它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統治者綜合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考慮下做出的正確抉擇。雖然隨後爆發了諸侯反叛和震驚朝野的"七國之亂",但在三個月內"七國之亂"就被平息,可見實行郡國並行制總的來說可以說弊端並不顯露,而且通過時間的消磨弊端也會越來越小直至消失。
通過漢初的郡國並行制,西漢人口銳增,國力日益強盛並且逐漸有了滅亡匈奴的資本,所以說漢初堅持實行的郡國並行制
除了統治者的戰略眼光來看外,最重要的是時代背景下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相关参考

德國城堡數量世界第一 被譽為城堡之國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派記者管克江】到德國旅遊,少不了看城堡。德國被譽為「城堡之國」,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堡和香腸、啤酒一樣,早已融入了德國文化的血液。德國的很多城市,比如歐洲最大集裝箱碼頭之一的漢堡,工業

德國城堡數量世界第一 被譽為城堡之國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派記者管克江】到德國旅遊,少不了看城堡。德國被譽為「城堡之國」,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堡和香腸、啤酒一樣,早已融入了德國文化的血液。德國的很多城市,比如歐洲最大集裝箱碼頭之一的漢堡,工業

銀河消滅黑暗扎基,貝利亞橫掃光之國,奧特曼這五個設定你敢信

其實奧特曼中的很多設定確實挺離譜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比如說銀河消滅黑暗扎基,貝利亞橫掃光之國,下面這五種設定都很離譜,可是當初我們為什麼會相信呢?其實銀河奧特曼的實力表現確實挺讓人意外的,一會兒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傳播藝術,播種幸福。國內、外藝術名家|藝術品收藏|文學|音樂|視覺那麼靜,那麼空,那麼簡單。無端地喜歡着,有時候,喜歡一個字或者一個詞,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喜歡一個人。簡單,是一種生活態度。有時,簡單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傳播藝術,播種幸福。國內、外藝術名家|藝術品收藏|文學|音樂|視覺那麼靜,那麼空,那麼簡單。無端地喜歡着,有時候,喜歡一個字或者一個詞,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喜歡一個人。簡單,是一種生活態度。有時,簡單

魏延姜維位列其中,蜀漢四相無一上榜

漢末三國時期的侯爵有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幾個等級,其中都鄉侯是鄉侯的一種,都亭侯是亭侯的一種,除了關內侯只是個榮譽稱號之外,其余侯爵屬於列侯都有食邑,級別最高的是縣侯,當然也是最難

魏延姜維位列其中,蜀漢四相無一上榜

漢末三國時期的侯爵有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幾個等級,其中都鄉侯是鄉侯的一種,都亭侯是亭侯的一種,除了關內侯只是個榮譽稱號之外,其余侯爵屬於列侯都有食邑,級別最高的是縣侯,當然也是最難

孟子的一篇短文,雖無一句豪言壯語,卻說理透徹

孟子是戰國時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宣揚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後世尊稱其為亞聖。他的弟子根據他生前的語錄,編纂了一本經典讀物《孟子》,千年來一直影響深遠。大家也非常熟悉他的很多名句,比如「天時不如

她是才貌雙全的民國明星,卻一生坎坷,三段感情無一圓滿

當今社會常能聽見一句話,「顏值即正義」,也確實有研究表明,擁有一副姣好的面容是天賜的附加分。然而老話也有「紅顏多薄命」一說,無數貌美傾城的女子看似光鮮亮麗,卻或不得善終,或英年早逝,尤其是生於亂世,如

元朝皇陵沒發現,明朝皇陵沒人盜,清朝皇陵卻無一幸免,這是為何

元朝的皇陵幾乎找不到,明朝的皇陵沒人去偷盜,但是清朝的皇陵卻沒有幸免,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元朝的皇帝去世以後,會用楠木把中間挖空了,然後把屍體放進去,將木頭重合在一起,用油漆在外面進行裝飾。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