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西域三十六國之中,竟有一漢人國,建立者是周朝王室後人
Posted 西域
篇首语: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漢朝西域三十六國之中,竟有一漢人國,建立者是周朝王室後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漢朝西域三十六國之中,竟有一漢人國,建立者是周朝王室後人
所謂「西域三十六國」,其實並不準確,秦末漢初期間,在廣袤的西域(主要指如今新疆境內)大地上,一共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相互征戰與吞併,在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先後存在三十六個國家,史稱「古西域三十六國」。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張騫讓漢人進入了前所未進的區域。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司馬遷對張騫的「鑿空」評價並不準確,因為此前「漢人」早已踏足西域,並且在西域三十六國之中,甚至還有一個「漢人」建立的國度。
漢朝定義的西域
漢朝對西域的認識,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大致分為張騫出使前,與出使之後。
張騫出使之前,漢朝對西域並不了解,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所以這一階段西域實際是「西北國」,「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
張騫出使之後,漢朝對西域逐步了解,《漢書·西域傳》說:「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新疆南疆地區,不包括烏孫國。與此同時,漢朝認識到控制西域的好處,就是斷了匈奴右臂,不僅斬斷匈奴從西域獲益,而且擠壓匈奴戰略空間,於是在漢宣帝時期,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正式將西域納入統治範圍,而不再是「盟友」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歷代王朝對西域認識皆有不同,比如明朝認為西域是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島等的統稱,包括中亞、西亞廣大地區。對西域的認知不同,折射的是國家實力、戰略的變化。
西域三十六國中的漢人國度
當時,在如今新疆境內的西域三十六國,根據學者考證如下:龜茲、焉耆、若羌、樓蘭、精絕、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等。
鮮為人知的是,這其中並非全是「胡人」國度,而是還有一個「漢人」國度,即皮山國!現代《新疆圖志》皮山注稱:漢,皮山國地。
《漢書·西域傳》載:「皮山國,王治皮山城,去長安萬五十里,戶五百,口三千五百,勝兵五百人,左右將,左右都尉,騎軍譯長各一個。東北至都護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烏秅國千三百四十里,南與天篤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當罽賓、烏弋山離道,西北通莎車三百八十里」,可見這是一個典型的西域國家,與樓蘭、焉耆等差不多。
不過,《漢書》等史書並沒有說明皮山國的起源,而在東漢的《風俗通》和唐朝的《元和姓纂》等文獻中,卻描述了一個周朝家族凄慘的逃亡史,在西域皮山地區建立了一個「周人國」,最終揭開了皮山國的起源之謎。
皮山國是周人後裔
公元前827年,早年務農經商的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後裔(另有說是周公旦後人),周王室中人,後受舉薦入朝,擔任周宣王卿士(猶如宰相)一職,位居百官之首,封地為樊,從此以樊為姓,為樊姓始祖,所以他又被稱為「樊仲山甫」、「樊仲山」。
但100多年後,貪婪霸道的周惠王在位時,樊氏發生一次劇變。樊仲皮,是仲山甫的後人,承襲祖職,在周朝擔任卿士。所謂「仲」,即排行老二,所以樊仲皮沒有封地繼承權,好在樊仲皮位高權重,被周惠王封食邑於皮(今山西省河津市),封地為「皮氏邑」,於是樊仲皮後人以皮為姓。但周惠王荒淫無度,而樊仲皮為人正派,因為樊仲皮和周惠王產生政見分歧,不願再擔任周朝卿士,公元前664年逃回封國,《左傳》稱之為「樊(仲)皮叛王」。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命虢公討伐樊國,捉回樊仲皮折磨處死。《左傳·庄公·左傳三十年》記載:「三十春,王命虢公討樊皮,夏日周丙辰,虢公入樊,執樊仲皮,歸於京師。」
樊仲皮死後,他的後人擔心周惠王繼續報復,於是就逃離「皮氏邑」,主要分為三支:一支內遷豫章郡(如今江西),一支逃到陝甘一帶,秦漢時期一度是隴西望族,一支繼續西行,融合了多個民族基因,最終來到如今的新疆皮山縣——絲綢之路南道上,在此建立了皮山國。
一個實力弱小的漢人王國,置身於廣袤的西域大地上,猶如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自然非常危險。
東漢時期,實力弱小的皮山國被于闐國(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種)吞併,後來又復立。三國時為「皮穴國」,北魏時為「蒲山國」。隋唐時期,皮山國再度被于闐國吞併。
皮山國雖然滅亡,但人口尚存,直至回教(伊斯蘭教)興起之後,當地不少漢人才逃離此次。《西域同文志》記載「初,其地人奉回教後,有逃去者,因以名之也」,意思是皮山人信奉回教,但一些人因為不信回教就逃走了,只是人非物是,人走了地名還在。光緒二十八年置縣,以皮山古國名命名,即新疆皮山縣。
不過,皮山國是不是周人後裔,還存在質疑之處,因為只是文獻記載,而缺少正史記載。《後漢書:西域傳》載,「相望與道,一輩大者數百人,少者十餘人…一年之中,使多者十餘輩,少者五六輩」,漢武雄風吹進西域之後,西域貴族仰慕中華文化,不斷派遣貴族子弟來漢學習、通婚,其中以龜茲,焉耆漢化最甚。在這種慕漢風氣之下,皮山國未必不會製造一個祖上源自中國的傳說,表達一顆向漢紅心之餘,更求得到漢朝重視和護佑,所以正史才不記載牽強攀附祖先之說。
如果說皮山國是不是漢人建立,還存在一定爭議的話,那麼南北朝時形成的「高昌國」,就可以確定無疑的說漢人國度,源頭在於西漢開發西域的遺民,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最終在南北朝時形成國家,但140年後被唐太宗派侯君集消滅。
總而言之,新疆這片土地上,至少在2000年前,就已經有漢人在此生活,遠早於我們的想像,所以說西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非空口之說。
相关参考
漢朝人以天下為自己的花園當代人以花園為自己的天下漢武帝時期,鑿穿西域,威服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發動馬邑、河南、漠南、河西、漠北之戰,馬踏匈奴,封狼居胥山,兵鋒直抵翰海。北擊匈奴、南吞百越、西越蔥嶺、
漢朝人以天下為自己的花園當代人以花園為自己的天下漢武帝時期,鑿穿西域,威服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發動馬邑、河南、漠南、河西、漠北之戰,馬踏匈奴,封狼居胥山,兵鋒直抵翰海。北擊匈奴、南吞百越、西越蔥嶺、
自從西晉被匈奴漢國滅亡以來,北方大地就陷入了一片戰亂之中,當時北方主要的國家就是劉曜的漢趙與石勒建立的後趙,很快,石勒滅了劉曜,成為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石勒是個傳奇人物,從奴隸做到皇帝,石勒死後
北涼(397年——460年),是東晉十六國之一,都城姑臧。建立者一說為段業,也有說是沮渠蒙遜。沮渠部是匈奴的一支,其先祖世為匈奴左沮渠王,他們以部落為姓。舉兵反涼在後涼,南涼中都有提到北涼這個國家,其
見過逃亡的,見過舉家逃亡的,見沒見過舉國逃亡的?北燕就是這么個荒唐不可思議的國家,北燕被滅之後竟然舉國逃亡,也是夠窩囊的。南北朝時局圖北燕滅亡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
見過逃亡的,見過舉家逃亡的,見沒見過舉國逃亡的?北燕就是這么個荒唐不可思議的國家,北燕被滅之後竟然舉國逃亡,也是夠窩囊的。南北朝時局圖北燕滅亡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
(王清茗)公元301年一個凄冷的早晨,四十六歲的張軌踏著洛陽城潮濕陰冷的青石板,迎著血色朝霞,向著更寒冷的涼州出發。從長安到涼州,一路顛簸,但車中的張軌卻始終正襟危坐,手中緊握著一把蓍草,目光中流露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按照《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国王室跟周王室同出一脉,吴国的建立者是周太王长子太伯,继任者是太王次子仲雍及其后代,周朝的建立者是太王三子季历的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秦檜這招太陰損,徹底傷了北方漢人的心
秦檜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建炎二年,宋徽宗聽說兒子趙構登基稱帝,以為增加了與金國和談的籌碼,便寫信給金軍主帥完顏宗翰,說他願意遣使修書給兒子趙構,南北分治,並讓南宋朝廷向金國稱臣納貢,目的是想保住大宋王朝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秦檜這招太陰損,徹底傷了北方漢人的心
秦檜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建炎二年,宋徽宗聽說兒子趙構登基稱帝,以為增加了與金國和談的籌碼,便寫信給金軍主帥完顏宗翰,說他願意遣使修書給兒子趙構,南北分治,並讓南宋朝廷向金國稱臣納貢,目的是想保住大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