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誰的戰鬥力更強
Posted 北洋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誰的戰鬥力更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誰的戰鬥力更強
01當滿洲的八旗兵揮師入關,擊潰了流寇,滅亡了南明,討伐了明鄭,真正統一了中國全境之後,卻也走上了三百年前蒙古人的老路。這些來自北方的民族南下之後,註定改變不了中原沉溺在繁華安逸中的現實。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皆是如此,當打天下變成坐天下,原本戰力彪悍的軍隊開始走上下坡路,而在歷史之中,也往往是在一個王朝建立之初與滅亡之際,會出現大量戰力強悍的軍隊。
再說說清軍,在滿洲的愛新覺羅氏坐上北京的龍椅後,國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清軍的主要作戰面向南方,到了康熙一朝,全國基本屬於同一狀態,主要用兵也是對於局部戰爭,但八旗的戰力也是讓人堪憂,滿族子弟開始靠著身份,拿著鐵飯碗,享受著中原的安逸,自然也就放下了馬刀長弓,不再跨馬,可這時,八旗依舊活躍在戰場之上,在平三藩、雅克薩之戰、平定準噶爾部這些重大戰役中均有出現。但細心一點就能看到,在這些對內、對外的戰爭中,在八旗兵的序列之後還有一支軍隊叫綠營兵。
這就是在清朝國防體系之中十分重要的一支力量。這些漢軍在滿族統治者眼中是彌補八旗戰力的重要力量,並且在清朝百年歷史中為這個王朝四處征戰,可本身延續明朝的兵戶制度與封建王朝的本身發展,導致這支軍隊也走上了墮落的不歸路。
接下來的歷史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西洋人開始打開這個龐大但是腐朽的帝國大門,一個名叫鴉片的東西開始流入一個叫上海的港口,最終流入一個叫軍營的地方,這也就是從清末到民國的「雙槍兵」的由來。
內外的影響下,清軍的戰力是直線下降,而在這時,浩浩蕩蕩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著江南,並一度跨過長江直逼天津,而在江北也有著捻軍襲擾著皖、蘇、魯、豫四省大地,戰力岌岌可危的正規軍們——八旗綠營早就被打得不知所措,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清廷做出了巨大的抉擇,決定重用漢臣。在這一政策之下,漢臣們領命離京,開始順應各地徵集鄉勇的策略,組建了大大小小的團建,去和起義軍抗戰,而這裡面最為強大的鄉勇就是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
02
湘軍,在1854年出征之時,簡而言之,就是一群文人帶了一群農民,可也就是這樣一支靠一群衣衫襤褸的農民組建起來的軍隊,消滅了太平天國,隨同淮系開展洋務運動,鑄就同治中興,成為了晚清力纜狂瀾的一支雄獅。
至於統帥曾國藩,文人出身,統帥湘軍,開啟了文人帶兵的模式,而曾國藩領兵,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從選兵到用兵,都是別出心裁。曾國藩習前朝名將戚繼光選兵之法,且有自己「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這一識人法則。而曾國藩嚴格的選兵法則也使得湘軍個個都是曾公可使的精兵,卻也導致湘軍兵員數量不如太平軍之多,例如在天京之役中,湘軍兵力僅十二萬,而太平軍常常可以徵召五六十萬大軍。
再說說淮軍,也是從「叫花子軍」打成了清廷依賴的龐大軍隊。而淮軍統帥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在組建團勇失利後,投入曾國藩麾下,當起了湘軍幕僚。在湘軍沿江而下,拿下慶安,準備一舉拿下天京之際,太平軍的軍隊卻在上海周圍蠢蠢欲動,躲在租界的上海鄉紳士族自然不願意自己被太平軍咔嚓掉,組團跑到了慶安的湘軍大營,祈求曾國藩出兵解決上海的燃眉之急。而曾國藩意在天京,無心分兵,嗅覺靈敏的李鴻章發覺了這一機會,向曾國藩請令,可曾國藩卻無兵分與李鴻章,但李鴻章卻在驗兵之日變戲法般地招募來了六千淮勇。
李鴻章在組建淮軍時,用的是西鄉三山的團練隊伍,而在朝野之中,西鄉團練是被視為「綠林」的隊伍,這三山的領袖張樹聲、周盛波、周盛傳、劉銘傳也想另尋出路,總不可能做一輩子綠林,便也和李鴻章一拍即合,並在李鴻章舊友故交的協助下,組建起了這支尚在雛形的淮軍。
所以說,湘軍的統帥是文人,將領是文人,而這淮軍,李鴻章雖是文人,也從湘軍陣營中「借」去了些許將官,而淮軍老營的將領都是綠林中人,可說淮軍是土匪帶兵。
再與湘軍的兵源相較一下。曾國藩為湘軍募兵有自己的選兵標準,而比較淮軍,雖是算作從湘軍體系中分離出來,但是選兵卻與湘軍極其不同。分析兵員組成就明了了,首先,淮軍老營是綠林兵,在淮軍抵滬後,李鴻章身為江蘇巡撫,為了淮軍日後的發展,自然要動用一下手上的權力,於是在淮軍十三營之外,開始回皖鄉招募、改編前江蘇巡撫薛煥所部防軍、借將帶兵、收編兩淮團練,並在之後與太平軍交戰中收編太平軍降兵,組建了三十營的兵馬。在淮軍前期的發展之中,也與西洋人的僱傭兵合作,擴張了自己的洋槍隊、洋炮隊。相較曾國藩而言,李鴻章更注重西洋槍炮的運用,而曾國藩則倡導傳統的用兵理念。
從此也能看出這湘淮軍的差異不同在於——第一,統兵階級不同;第二,兵源組分不同;第三,軍隊組成不同。
也正是這三者的差異,導致了湘軍與淮軍兩者截然不同的歷史走向。
03
首先,最先產生效應的是第一點與第二點,而且也是影響極其深遠的兩點。為什麼說是最先產生影響的,因為統治階級與兵源,使得曾國藩的湘軍異常聽話,導致湘軍解散極其順利,說解散就解散了,比淮軍率先退出歷史舞台。相較淮軍,憑藉著第三點發展成為了滿清王朝最後依賴的武裝力量,並且淮軍歷史漫長,淮軍的體系可以一直延續到袁世凱小站練兵,滿清滅亡。而淮軍體系的崩潰可以一直延續到北洋時期,也正是兩軍統治階級與兵源的差異,袁世凱去世後便陷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
縱觀湘軍體系,在其完成了剿滅太平天國任務後,湘軍的存在感就在逐漸淡化,湘系一派也逐漸多為湘系分支在朝野之上發話,在戰場上,湘軍也從主為輔,主要可以體現為中法之戰時,湘軍作為輔佐一派幫扶淮軍作戰,此後便消逝在歷史之中。
再觀淮軍,其雖參加了剿滅太平軍的戰役,但更注重於剿滅捻軍,而後由淮軍的發展推動的洋務運動,讓淮軍成為一支同時掌控著清軍最強陸上部隊和最強水上艦隊的軍隊,使得淮系在朝野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也是其的強大,導致了清流派的反感。在戰場上,淮軍參與了此後清王朝的所有戰爭,而在李鴻章去世之後,淮軍依舊有著其原本的體系結構,而清廷在被戰爭禍害後,意識到訓練新兵迫在眉睫,而動用李鴻章留下的老班底著實是一個快捷的方案,從甲午戰爭後小站練兵開始,清廷所訓練的新兵多為淮軍一系,並在袁世凱實實在在掌握兵權後,淮軍舊部被整編成新兵數陣,袁世凱也加以補充,組建成了屬於自己的北洋軍。
雖說北洋軍的體系比淮系更為廣泛,因為袁世凱的北洋軍還包括了在朝廷練兵時的各路新軍,且北洋一系也有更繁雜的派系。而淮系發展成了北洋軍後,仍保留著淮系的本質,乃至以後的北洋其他派系都和淮軍一個德行。北洋軍的來源也是極其複雜,將領也是基本和淮系無異,也因此導致了北洋在失去了能統一全局的將領後崩塌,即淮系體系崩塌,形成最終軍閥割據的局面。
這,也就是湘軍與淮軍這文人與土匪般的差異。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演繹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关参考
提起晚清四大名臣,李鴻章是個不得不提的牛人,那時近半個世紀的國家大事中,都和李鴻章有關千絲萬縷的關係。相對於組建湘軍建立功勛,且良好的為人和家訓而名垂青史的曾國藩,後人對李鴻章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李鴻章
01關於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有不同排列。其中一種說法是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四人。其中,胡林翼在歷史上的名聲似乎不如其他三位響亮。其實此人的才能連曾國藩也自嘆不如。當時就有人評價說:世人
01關於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有不同排列。其中一種說法是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四人。其中,胡林翼在歷史上的名聲似乎不如其他三位響亮。其實此人的才能連曾國藩也自嘆不如。當時就有人評價說:世人
要說到奧特曼的光輝形態,很多人都會想起賽羅,其實有好幾個奧特戰士都擁有過這種形態呢。那麼同樣是光輝形態的奧特曼,賽羅、捷德和迪迦,誰的戰鬥力最強呢?首先說賽羅的光輝形態吧,圓谷設定中這種形態很不可思議
(注:這是一組反映晚清朝廷大員們納妾情況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女子巨大多數都是官員的小妾,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非常年輕。)圖為官員小妾在花園裡遊玩,身後是她的一名傭人。圖為一名官員的妻妾。圖為一名官員全家
(注:這是一組反映晚清朝廷大員們納妾情況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女子巨大多數都是官員的小妾,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非常年輕。)圖為官員小妾在花園裡遊玩,身後是她的一名傭人。圖為一名官員的妻妾。圖為一名官員全家
圖1李鴻章。李鴻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深受慈禧太後的重用。身後褒貶不一,是清朝晚期舉足輕重的人物。圖2帝師翁同龢。在影視劇中,翁同龢屬於保守派,和李鴻章的理念相悖。不過,翁同龢學富五車,尤其書法造
圖1李鴻章。李鴻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深受慈禧太後的重用。身後褒貶不一,是清朝晚期舉足輕重的人物。圖2帝師翁同龢。在影視劇中,翁同龢屬於保守派,和李鴻章的理念相悖。不過,翁同龢學富五車,尤其書法造
我們說說晚清中興的名臣曾國藩。史書記載曾國藩是很好色的,那麼曾國藩到底有多好色,我們先來看看。其實曾國藩的好色跟今天我們許多人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是不值得一提的。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沒有過像現在
我們都知道,當封建帝國走向末路之時,總會有一些傑出的大臣試圖力挽狂瀾。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清朝末期的名臣曾國藩的歷史功績。既然要談曾國藩,就不得不提到他在洋務運動中所做的貢獻。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