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謙實,去浮華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謙實,去浮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謙實,去浮華

被譽為「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的曹魏大臣王昶,為人處世崇尚謙實,擯棄浮華,非常注重個人的內在修養。不僅如此,他還要求子侄做到謙虛誠實,質樸守真,切忌浮華不實,相互標榜。他為兩個侄子及兩個兒子取名字,都以此為依據:兩個侄子一個叫王默,字處靜,一個叫王沈,字處道,兩個兒子一個叫王渾,字玄沖,一個叫王深,字道沖。同時,王昶寫下發人深省的家訓《誡子侄》,其中解釋了他取名的理由:「以玄默沖虛為名」的用意是,希望子侄時時能夠顧名思義,立身行事「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在《誡子侄》中,他說:「人若不篤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華焉,以成朋黨焉;浮華則有虛偽之累,朋黨則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車滋眾,逐末彌甚,皆由惑當時之譽,昧目前之利故也。」意思是說,人如果不注意品行修養,舍本求末,謀求虛華浮名,以至結黨營私,那麼就會讓人覺得虛偽,甚至釀成禍患。崇尚謙實,擯棄浮華,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但因為名利觀念作祟,知易行難。
青龍四年,皇帝下詔招納人才,凡是「才智文章,謀慮深遠,料遠若近,視昧而察,籌不虛運,策弗徒發,端一小心,清修密精,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不論年齡大小,不管出身貴賤,卿校以上各選舉一人。太尉司馬懿便推舉了王昶,王昶應選。王昶為人謹厚,常年在地方任職,很多年都是與當地百姓一起開墾農田,積蓄糧食。
漢末曹魏時期,逐漸興起浮華不實、輕薄放縱、交遊結黨的社會風氣,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年輕人棄學問而務交遊,苟且鑽營;士大夫背修行而趨勢利,交通權勢之家。浮華之徒互相品題,高自標榜,結為朋黨,導致「位成乎私門,名定乎橫巷」,影響朝廷的選官用人。
浮華風氣不僅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而且深刻影響了官僚士大夫的行為和價值取向。不少人熱衷於清談玄理,崇尚精神自由和行為放達,享受著高官厚祿卻不問事。王昶針對社會「浮華」積弊等問題提出辦好學校、杜絕浮華不切實際的學風;實行考試製度,不能以空談,而要以考試為準繩來判斷官吏才能決定其罷免、升遷;用政績來決定官員是否加官晉爵;用廉潔知恥來激勵官員,不讓官員與民眾爭利;推崇節約儉省,注重儲備糧食積蓄布帛等治國方略。這些務實、有針對性的對策得到了朝廷的褒揚稱讚。
崇謙實,去浮華,王昶不僅身體力行,也這樣要求子侄。他在《誡子侄》中指出,「夫富貴聲名,人情所樂,而君子或得而不處,何也?惡不由其道耳。」說的是,富貴聲名,誰不願意擁有呢?但是君子卻可以得到而不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厭惡不由正道求取名利。並告誡子侄說,「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祿者也。」縱覽古今成敗吉凶,那些追名逐利、慾壑難填的人,沒有誰能保持家世不衰、自己不毀滅的。正所謂「如不知足,則失所欲」,如果不知足,即使得到了原來想要的東西,最後也會失去。
浮華交會、朋黨標榜突出的表現是急於成名、急於求成。王昶對子侄提出「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的忠告。同時,王昶承認,人有優點很少有不自誇的,人有能耐也很少有不自負的,但他清醒地指出,自誇就會掩人之美,自負就會盛氣凌人。掩蓋別人的優點,人們會看不起他;盛氣凌人,同樣也會遭到別人的厭惡。因此,王昶要求子侄不要自誇其能、掩人之美,要懂得謙讓,「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
浮華朋黨常通過相互品題、臧否人物來獲取虛譽。王昶認為,詆毀和讚譽,是產生恨和愛的根源,也是決定禍與福的關鍵,不能不慎之又慎。孔子對人很少詆毀,也很少讚譽。即使讚美了某人,也必然是經過了認真的考驗,確知其實,才加以稱讚。對於毀譽,連孔子都如此謹慎,浮華結黨的俗士又怎麼能夠隨意詆毀和讚譽別人呢!所以,王昶希望子侄盡量遠離浮華黨徒。因曹魏當時浮華爭競、交遊言談漸成風氣,難免會被人品題、議論。王昶告誡子侄,別人如果詆毀自己,應當退一步反省自己,默默地加強自身修養。
面對浮華不實、輕薄放縱的社會風氣,王昶並不希望子侄效法伯夷叔齊、介子推隱逸于山林,而應當勇敢地投身於社會,以仁義聞名,以慎守持重著稱,講究孝悌之道,致力於向師友學習。王昶用他與交往、共事之人的情況做例子來教育子侄。潁川郡的郭奕,崇尚通達,聰敏而有智慧。可是他的為人,心胸不夠寬闊,鄙薄與敬重都有些過分。對他認可的人敬重如山,對他不認可的人視如草芥。王昶與他相知,來往密切,但不希望子侄這樣做。北海郡的徐幹,不追求聲名顯著,不謀求不正當的獲得,堅持淡泊的操守,致力於道德修養。即使他要辨別是非,也是憑藉古人的言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從不直接對世人進行褒貶。王昶很敬重他,希望子侄向他學習。
王昶希望子侄對他所講的道理能加以引申,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他的子侄牢記王昶的教誨,孝敬宗族,仁愛鄰里,謙遜質樸,循名責實,處世戒驕淫,進退合宜,行事九思,皆大有作為。其子王渾位至三公,不僅在平定孫吳的過程中功勛卓著,而且鎮守江東,民心歸附,為實現、鞏固西晉對全國的統一作出卓越貢獻。其侄王沈既是西晉開國創業的重要功臣,又是才識淵博的著名史學家。王昶子孫後代人才輩出,太原王氏後來成為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作者凌文超),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