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為何衰落

Posted 洞窟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為何衰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莫高窟為何衰落

甘肅省敦煌市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如今當地又因為一個著名的景點——莫高窟而再次聞名天下,該窟和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列為中國三大石窟,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的佛教藝術聖地,受到世界各地遊客的歡迎。
莫高窟的起起落落
莫高窟可謂歷史悠久,它最早興建於五胡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當時有一僧人樂僔和尚途徑此地,看到三危山(現名鳴沙山)上忽然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上圖-沙鳴山莫高窟
此後,又有多位法師在此建洞修禪,而且由於當時的統治者篤信佛教,因此佛窟的修建得到了很多王公貴族的支持,發展迅速,頗具規模。等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作為必經之地的敦煌莫高窟更是興盛。直到之後的回鶻時期,莫高窟的發展達到了其巔峰,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有名或者清晰完整的畫像、佛教雕刻基本都是在這個時期修復和新建的。之後歷經北宋、西夏、元代的統治,這裡已經逐漸衰落,不再新修佛窟,只是對前代的洞窟進行修復。再往後的明清時期,由於國家閉關自守,絲綢之路遭到廢棄,莫高窟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變得殘破不堪,無人問津。
直到1900年,一個道士的意外發現,重新讓莫高窟迎來了世人的矚目。
藏經洞的發現
這個道士名叫王圓籙,他本來是湖北麻城人,小時候因為家裡貧困,四處奔波謀生,最遠一直流浪到了新疆地區。光緒初年,王圓籙加入了肅州(今甘肅酒泉市)巡防營,當了一名普通兵卒。在早年的流浪生活中,王圓籙逐漸接受了道教的信仰,退伍後,便在當地受戒成了一名道士。之後他遊歷四方,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來到了敦煌莫高窟。
上圖-王圓籙
此時的莫高窟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荒廢日久,很多洞窟坍塌,根本無人問津。王圓籙見此處雖然殘破不堪,但是隱隱能看出往日的恢弘,心裡喜歡,便挑選了石窟南區一處,清理沙石,住了下來。他在附近收受布施,偶爾也幫人做一些法事,逐漸積累了一筆錢,便在這裡興建了一所太清宮道觀,供奉起了香火。過得幾年,觀里人丁也多了起來,王圓籙想要修繕莫高窟里坍塌的佛窟,便帶著人一邊清理石窟,一邊四處籌錢。
1900年的6月22日那天,王圓籙手下一個姓楊的助手在如今編號為16號的洞窟里清掃。楊某平素有抽煙鍋的習慣,休息間隙,準備抽一鍋再接著清理。他看煙鍋頭裡有不少煙渣,便順手在旁邊牆上磕了幾下。突然,他發覺牆上傳出的聲音很空洞,彷彿還有迴音,又敲了幾下仔細一聽,果然牆壁後面是空的,他急忙跑去將這發現告訴了王圓籙。王道士聽了此事,也十分驚奇,便叫楊某不要聲張,等晚上再說。
到了半夜,王圓籙悄悄叫上楊某,帶上鎚子、鐵鍬等工具來到了16號洞窟。王圓籙心裡即緊張又興奮,他在這裡住了幾年,早已從當地人口中了解了這莫高窟的一些歷史傳說,直覺告訴他今晚可能會有一個重大發現。二人用鎚子、鑿子打開了牆壁,發現了一個小門,打開之後,果然別有洞天。裡面是一個3米見方的洞窟,堆滿了寫卷、印本、畫幡、銅佛等,幾乎沒有立腳之地,王圓籙目不識丁,見大部分東西都是一些書卷,略感失望。
藏經洞後續
王圓籙發現的這個暗窟,就是讓莫高窟在日後重新引起世人關注的「藏經洞」。而裡面的各種藏物,乃是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共計5萬餘件。雖然在他看來沒什麼值錢的寶貝,卻也隱隱覺得事關重大,曾向當地政府官員報備,不過並未引起這些官員的重視,只是下令讓王圓籙就地封存,他只好照辦。之後,王圓籙偷偷將一些經卷當作符咒賣給當地居民治病,卻無意中引起了在中國考古和探險的一些西方人的興趣。
上圖-法國人伯希和在藏經洞中
從1907年開始知道1931年王圓籙去世,先後有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橘瑞超與吉川小一郎、俄國考古學會會長奧登堡等人從王圓籙手中買走大量的這些文物,其中大部分現如今還存在各個買家所在國的博物館中。在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買走一批文物後,曾跑到北京向金石學家羅振玉等人請教上面的內容。王圓籙大字不識幾個,但羅振玉等人都是大家,馬上意識到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又一大發現,引起了北京文化界、知識界一片嘩然,紛紛呼籲清政府立即制止外人竊奪、購買。清廷才在1910年派人至敦煌將經卷運回北京,啟運時清點尚有九千餘卷,三個月後到達北京時只剩下八千餘卷,存放在了京師圖書館(現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四大鎮館之寶之一)。
結語
藏經洞中發現的各種文物豐富之極,包含宗教、文學、語言、藝術、考古、科技、建築等各個方面。圍繞洞中文物研究,國內外形成了一門以敦煌為名的學術分支——敦煌學。
由於當時發現者的無知和政府的不重視,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導致敦煌學的研究也以海外學者為主,有一日本學者在中國演講時就曾說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這可以說是我們的重大損失。不過,王圓籙發現藏經洞還是有進步意義的,它讓很多已經失傳的文獻重見天日,也讓莫高窟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相关参考

燕昭王后,燕國為何迅速衰落

在燕昭王勵精圖治後,燕國迎來了鼎盛期,為何之後衰落,最終滅國?公元前284年,燕軍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只剩下了東海的即墨和莒城苟延殘喘,圍5年而不殲,主要是燕昭王決定推行王道,以仁愛服齊。燕國是召

安祿山得唐玄宗厚愛,為何選擇造反呢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而導致這個王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就是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凡是對唐朝歷史熟知的人都知道安祿山的身份,他曾經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大臣,儘管如此他最後卻依然選擇了造反,至

还去莫高窟看人挤人

这一次,我们将目光从人流如织的莫高窟向西南方向移三十五公里,你会发现一处深深的峡谷,沿着台阶循级而下,就见到了凿于峡谷壁上的西千佛洞。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开凿在党河的悬崖峭壁上,结构、

历史上的今天5月26日 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1900年0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115年前的今天,1900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廿八),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篆,为第17窟(现编号)中偶然发现

莫高窟―中国极富盛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这里也是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人类汗青上的四大文明系统:中国、印度、伊斯兰

莫高窟―中国极富盛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这里也是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人类汗青上的四大文明系统:中国、印度、伊斯兰

莫高窟真正的缔造者

自敦煌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至今已有16oo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六国,经过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开凿的洞窟。现存较完整的洞窟有492个,洞窟中仅仅历代壁画就有5万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怎么形成的

对敦煌莫高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海拔1330米的三危山,断崖中密布着像蜂巢似的石窟。近看像似窑洞,远看如层楼,这便是蜚

敦煌莫高窟为何修建在断崖上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为什么修建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呢?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神秘的宗教传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科学地选择地理环境位置。石窟的修建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

秦國從未出過昏君,為何還要用上百年的時間才能橫掃六國

在戰國時代,國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來說,明君聖主會帶來國家的強大,昏君庸主則會把國家帶向深淵。所以,秦國的強大與六國的衰落也是這個道理。畢竟,秦國是奮六世之餘烈,每一代國君都可圈可點。而再看山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