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放出了胤祥,為何還要通過張五哥帶給他一塊玉佩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放出了胤祥,為何還要通過張五哥帶給他一塊玉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放出了胤祥,為何還要通過張五哥帶給他一塊玉佩
《雍正王朝》之所以被奉為中國影視作品史上的經典之作,除了一眾「老戲骨們」精湛的演技以及環環相扣的劇情之外,貫穿整個劇情之中的那些細思極恐、耐人尋味的細節內容,同樣是這部電視劇為廣大觀眾所認可與推崇的重要原因。而也正是這些精彩且經典的細節,在讓觀眾有如同歷史再現、身臨其境的感受的同時,就此對於人生經歷與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思考,讓人流連忘返,難以釋懷。這並不是對於《雍正王朝》這部經典影視作品人云亦云般的刻意迎合,也不是漫無方向的偏執追捧,而是透過一個個劇情細節得出的真實感悟。這其中就包括康熙通過張五哥賜予十三阿哥胤祥一塊玉佩這樣一處簡單的細節,透過此處,除了能夠深切的感受到整部劇作深厚底蘊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每位角色心中複雜的心理活動與感情交織,進而大呼過癮、拍案叫絕。
康熙對於十三阿哥胤祥沒有「恨」,有的只是「愛」。
康熙皇帝與眾位皇子在熱河秋闈,但卻發生了太子胤礽「陰謀造反」,凌普手持「太子手諭」包圍康熙行宮的事情,讓整個局勢瞬間緊張了起來。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同時將與胤礽在整個事件期間共同「消失」的十三阿哥胤祥一併拿下囚禁了起來。
然而,這樣的舉動可以說是康熙不得已而為之。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方面,康熙這是為了維繫當前局勢穩定的需要。
此時的康熙已經發現策動凌普調兵的 「太子手諭」確系偽造,太子胤礽與十三阿哥胤祥也確屬無辜,然而康熙卻不能對此事進行徹查,原因就在於此事的局勢尚不穩定,有牽連到軍隊,尤其是凌普等人,很有可能在驚恐之餘,將「假兵變」搞成了「真兵變」,那麼局勢也就此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為了局勢穩定的需要,只能暫時性將責任推卸在胤礽和胤祥身上。
另一方面,則是康熙為了安穩住其他皇子。
當康熙發現這份太子調兵的手諭為假時,必然會想到此事與其他皇子有關,是其他皇子故意的構陷從而使得胤礽被廢黜皇太子之位,從而有人可以取而代之。而在「兵變」發生後,胤礽果然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遭到了瘋狂的攻擊,與其相伴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同樣受到了彈劾。而在這樣的局面下,康熙如果對胤礽與胤祥進行「平反」與袒護,那麼其他皇子必然會找尋新的理由進行攻伐,反而會製造新的矛盾與衝突,所以康熙也只能是暫時委屈一下自己的這兩個兒子,以換的其他皇子,特別是「八爺黨」一眾皇子的安穩。
由此可見,雖然康熙名義上將胤祥以「謀逆從犯」的理由對其進行處分,並將其囚禁,但實際上,康熙內心之中還是非常喜愛和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的,要不然也不會主動安排人為其送去了菜食與火盆,在眾人面前也對胤祥「有情有義」大加讚賞。
在這之後,康熙將胤祥安排關在了理藩院,這更加體現了康熙對於胤祥的關愛。
一來,十三阿哥胤祥嫉惡如仇、生性仗義,而此時朝堂上正在進行的是「百官舉薦新太子」的事情,康熙也擔心胤祥會再度捲入其中,或者為人所利用,在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到時候將更加的難以收場。
二來,熱河一事讓胤祥被牢牢的貼上了「太子黨」的標籤,而此時太子胤礽並未徹底倒台,其反對者更是仍未死心,所以康熙也擔心胤祥受到這些人的排擠與打壓,進而用這樣囚禁的方式將其保護了起來。
三來,康熙沒有按照制度將其如同大阿哥胤禔那樣,關在宗人府,也是希望不過分擴大事情的影響,也不過分的上綱上線,為胤祥「定罪」,進而為隨時將其赦免放出做好鋪墊。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頗為用心的安排,只不過,朝臣中也就只有佟國維看出了康熙的心思,於是這才安排隆科多前往理藩院伺候,為的就是以此拉攏與雍正以及胤祥的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路)
康熙赦免放出胤祥,既是給張五哥「面子」,也是在給自己一個「台階」。
「百官舉薦新太子」在朝堂上如火如荼的展開,八阿哥胤禩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朝臣的支持,擁有了極高的聲望,看似已經是「穩操勝券」了。
這個時候的康熙向張五哥進行了一番詢問,而張五哥的回答可以說是直擊康熙的內心,或者說,是與康熙心中的想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康熙:「哦,你認為他最好,那麼也就是說,你認為他最應該當太子了? 」張五哥:「人最好並不一定最應該當太子。」康熙:「嗯?這又是什麼道理?」張五哥:「就拿十三爺來說吧,他人太直,不會轉彎,又容易輕信別人,所以他人雖好,卻當不好太子。」康熙:「你這個張五哥,小小一個侍衛,你怎麼敢這麼跟朕說話?」張五哥:「回皇上話,奴才不知道哪些話當講,哪些話不當講。奴才只知道,應該對皇上講真話,不講假話。」康熙:「對,對,對,朕要的就是真話,比如說王掞,當著滿朝文武說朕的不是,但說的是真話,朕不難為他。你今天敢對朕說真話,朕要賞你。」
可以說,張五哥的幾句回答, 讓康熙感到驚喜的同時,也引發了康熙對於「舉薦新太子」的思考。
正如張五哥所說的,十三阿哥胤祥在他看來最好,但是並不是來做太子的最為合適人員,因為十三阿哥的性格並不能讓他成為一國之君,如果真的是這樣安排,不僅會害了胤祥,甚至會害了整個國家。
相對應的是,康熙也深刻的認識到,胤礽有他的缺點,有他的問題,所以他並不是皇子中最好的、最出色的,但是他卻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一方面,胤礽已經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已定,再加上他的身份之高貴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擬的,這就讓胤礽存在了天然的法理性優勢;另一方面,胤礽凝聚了康熙半生的心血和希望,康熙皇帝不希望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費。所以於情於理,胤礽都應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而張五哥說自己說的是真話的同時,也映射了另外的一層意思,那就是朝中的大臣大部分說的都是「假話」,他們之所以如此為的便是獲取政治利益,而並不是出於真心或者忠孝禮儀,這一點也為康熙所認同。畢竟康熙背負著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所以他要看的是自己的內心所想,而不是官員們的意見。
可見張五哥的一番話,是實實在在地說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而張五哥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適時的為他的「恩人」十三阿哥胤祥進行了求情,希望康熙能夠將其放出。
「乾脆賞給你一個天大的面子。」
康熙作為一國之君,同意了張五哥的請求,給了一名侍衛面子,必然是天大的面子,畢竟皇帝就是「天子」,這個「天大的面子」絕對不算是誇張。
而康熙讓張五哥放出胤祥的時候,還特意將一塊玉佩送給了胤祥,可以說,康熙也就將自己全部的話語寄託這塊玉佩之中。
一塊玉佩,盡顯康熙對於胤祥的期望與囑託。
「玉」,在《說文》的釋義為「石之美者」,與之相伴而生的「玉文化」,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玉」所代表的精神與氣節,也受到了一貫的追捧與推崇。
「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可即便是再珍貴的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也難以實現從「玉」到「器」這樣一個「質變」的飛躍與升華,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同樣無法得到展現。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便是這樣一個道理。
胤祥的氣質和品質,在康熙看來,絕對能夠稱其為人中之「玉」。
他能力卓著,文武雙全,具備國士無雙的才能。
他忠孝至誠,就連康熙都稱讚其對於自己和太子胤礽的忠心是「日月可鑒」。
他又是俠肝義膽,上至達官貴胄,下至普通士兵,對於胤祥的為人處世的品質無不欽佩有加。
可即便是如此,胤祥在康熙眼中,仍舊是個「半成品」,畢竟胤祥嫉惡如仇、不懂得權變,常常將自身置於非常不利的境地,進而非但不能為他人提供幫助,甚至還會成為了牽絆和拖累。
於是,康熙將一塊隨身攜帶的玉佩,讓張五哥交給了胤祥,也是將自己的這兩重意思告知給胤祥。
其一,胤祥自身良好的優點與長處,以及為人剛正的意志品質,要繼續保留與堅持,這是康熙所欣賞的,這叫「守身如玉」。
其二,胤祥也要學會改變自己,磨平自己的稜角,更加適應朝局,這樣才能真正的堪以大任,而這便是要求胤祥「玉琢成器」。
也就是這樣一塊小小的玉佩,盡顯了康熙對於胤祥的關愛與期望,同時還有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呀。
只不過,被康熙赦免而出的胤祥,並沒有達到康熙所「預期的效果」,或者說還沒有能夠企及康熙的「理想要求」,胤祥對於雍正夠忠夠勇,可卻依然是性情用事,缺乏權變,更缺乏對於政治鬥爭危險的認知。
於是,康熙忍著內心的無盡的傷痛,將胤祥圈禁的了十年之久。
這樣的一番舉動,並不是康熙要懲罰胤祥,也不是就此放棄了他,恰恰相反的是,康熙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磨礪胤祥的心性,重塑其內心與思想,使之成為雍正的幫手,真正完成從「玉」到「器」的升華與蛻變。
而胤祥在雍正登基之後的表現以及前後性格上的巨大反差,無疑說明胤祥成為了康熙想要的樣子,雖然代價有些慘痛,但胤祥也予以了理解與感念,而康熙看到胤祥的改變,也必然會倍感欣慰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关参考
丹藥有毒,雍正學貫古今,晚年為何還要吃?在古代,為了長生不老,不少人吃了重金屬練就的丹藥。這個丹藥不是現在的補藥,也沒有多少營養,吃多了容易生病。唐太宗等一些皇帝就毀在它上面。按理說,雍正皇帝學貫古今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
在今天的日本、英國、泰國等君主立憲製國家裡,“內閣”算得上是一個司空見慣的行政機構,不過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上卻可以追溯至600年前的明朝時期。從運行原理上說,現代內閣製的主要特點體現為“虛君
【出處】《水滸傳》第九回【故事背景】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沖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跳出一個胖
在戰國時代,國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來說,明君聖主會帶來國家的強大,昏君庸主則會把國家帶向深淵。所以,秦國的強大與六國的衰落也是這個道理。畢竟,秦國是奮六世之餘烈,每一代國君都可圈可點。而再看山東六
宛城之戰,曹操因為強娶了張繡的嬸嬸,差點招致了殺身之禍。幸虧有貼身保鏢典韋的捨命護主,拖住了張繡的四寨軍馬,為曹操逃跑贏得了足夠的時間。以及有長子曹昂主動獻馬,才救回了曹操一條性命。不過!雖然他自己逃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究竟到哪裡去了,一直是後世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
康熙皇帝的十三阿哥胤祥不是政治家,但是康熙皇帝说过十三阿哥胤祥很讲孝义,不落井下石,能在关键时刻讲兄弟情谊,即使是朕有那么一天,胤祥也会站出来!康熙皇帝的评语不是那个阿哥都能得到的,从康熙皇帝的评语中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財富來源於雙手,勤勞才能致富」,也就是說,人類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通過自己的勤勞,才能創造財富,才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這在國際上也是一樣,每個國家的發展,都要建立在勤勞的基礎之上
導語:對宋王朝而言,給他帶來極大災難與屈辱的,首屈一指的少數民族政權便是金朝。金朝從北宋時期給中原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傷痛"靖康之恥"。也正是因為公元1127年的這次國家恥辱,北宋政權覆滅,趙氏皇族退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