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知道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洛陽這個5A級景區,不要再錯過了
Posted 天池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別只知道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洛陽這個5A級景區,不要再錯過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別只知道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洛陽這個5A級景區,不要再錯過了
別只知道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洛陽這個5A級景區,不要再錯過了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來洛陽上學之前,便對這座古城有許多期待,畢竟這是一座擁有「十三朝古都」「牡丹花城」等許多美名的旅遊勝地,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我便遊覽了洛陽眾多景點,而其中路程比較遠一些的便是龍潭大峽谷了。龍潭大峽谷位於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龍潭溝村,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洛陽的核心風景區,以龍潭大峽谷為核心,周邊還有許多其他風景區,但龍潭峽一個風景區要走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精力。如果您想遊覽其他景點,建議您分開時間,多次遊覽。早上7點,我們從門口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龍潭峽景區。
龍潭大峽谷是嶂谷紅岩群典型的地質地貌景觀峽谷景區。面對景區谷內關峽,有池塘,瀑布,珍珠,萬仞和峽秀谷。經過12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和侵蝕,高峽瓮谷境內的山體崩塌和土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世界罕見,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谷」、「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
龍潭大峽谷的票價大約是50元。您可以使用年票直接進入。您可以在風景區遊覽地質博物館和各種峽谷風光。風景區有天池。如果你想划船,你需要再付20元船費。天池水非常乾淨。如果天氣好,爬山後選擇划船休息是個不錯的選擇。
龍潭大峽谷景區面積大,旅遊線路長,耗費體力和時間多。更適合中青年或青少年玩。當然,在我們的旅遊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很多老爺爺老奶奶都精力充沛的旅遊。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比我們的年輕人更有活力,令人欽佩。
還沒來得及感受山水的魅力,我就走進了一個地質展廳,在那裡欣賞了精美的地質樣品,然後開始了下一段旅程。在離地質展覽館不遠的地方,我看到了一條小溪上建造的各種驚險的橋樑,包括鐵環、鎖路和木板。我走在上面,偶爾有前面膽大的小孩子站在上面「開始搖擺」,所以我不敢再試了。
接下來進入真正的峽谷風貌,兩岸峽谷高高聳立,綠意盎然,水流潺潺,我們一會兒在樹蔭下感受陽光的炙熱,一會兒陷入峽谷的陰涼中體會微風的吹拂,峽谷中的岩石更是奇特,造型千姿百態,顏色五彩繽紛,有紫色,紅色,綠色,灰色,怪石嶙峋,有一種奇異美。
相关参考
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在龍門石窟留下的二十幅功德題記,魏碑書法的代表作,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內,另外一品在慈香窯慈香窯是一座小型洞窟,大多數有人不會注意到它,位置在龍門西山賓陽三洞和奉先寺之間,老龍洞的北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攝影師:王劍波【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攝影師:王劍波【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攝影師:王劍波【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攝影師:王劍波【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攝影師:王劍波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裹挾約16億噸泥沙向東奔流,有12億噸流入大海,4億噸積澱在下遊,形成約4.2萬平方公里的衝積平原。開封位於這個衝積扇面南翼,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
摘要:(雅昌藝術網訊)2014年12月17日,據偃師市官方微博,最近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偃師市首陽山鎮義井村發掘出洛陽二號古沉船,這是繼「洛陽一號」古沉船成功發掘後的又一重大發現。考古人員推測
摘要:(雅昌藝術網訊)2014年12月17日,據偃師市官方微博,最近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偃師市首陽山鎮義井村發掘出洛陽二號古沉船,這是繼「洛陽一號」古沉船成功發掘後的又一重大發現。考古人員推測
當前,在一些抖音短視頻上經常能看到西安和洛陽乃至陝西與河南兩省的爭論,甚至是地域攻擊!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西安和洛陽之間的爭論問題,西安和洛陽到底誰是十三朝古都,目前西安和洛陽都宣稱自己是十三朝古都,並
雪花紛揚,我的腳下已是一層白雪。視線與雪花交織,看什麽都朦朧,卻有別樣的味道。我還是向前看。此時,我的雙肩有雪花堆積,一片片輕盈的雪花,如一隻頑皮的鳥,與我嬉戲。我看著前方,很關注地看,那是一棟石房子
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新建東都洛陽
導語: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拋棄長安新建東都洛陽,用心良苦,目的只有一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八十三朝五百五十九帝,不缺賢明聖主,不乏昏庸暴君,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悲哀
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新建東都洛陽
導語: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拋棄長安新建東都洛陽,用心良苦,目的只有一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八十三朝五百五十九帝,不缺賢明聖主,不乏昏庸暴君,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悲哀
「民以食為天」自我國古代,社會階級分為「士、農、工、商」四等,無論是今天我們現代化的祖國,還是千百年前的封建社會裡,農民都是最為重要的同樣,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尤其是古代,那個以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