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要把張廷玉趕回老家
Posted 乾隆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為何要把張廷玉趕回老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乾隆為何要把張廷玉趕回老家
作為清代三朝元老大臣,張廷玉在清朝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可謂不小。在雍正年間,在諭旨與文字編撰、軍機處的設立、奏章制度改革完善等多個方面,張廷玉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此外,縱觀有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張廷玉也是唯一一個能夠擁有「配享太廟」資格的漢臣,可見其輝煌的政治生涯。然而,這樣一位清朝三代元老,卻沒能安享晚年,而是被趕回了老家,這又是為何呢?
三朝重臣,配享太廟
張廷玉,於康熙六年中進士,選庶吉士,一路升遷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康熙帝去世後,雍正帝登位。雍正無疑是一位重視人才的帝王,但同時雍正也是歷史上出了名的難伺候的皇帝。但他對於張廷玉卻是非常的喜歡,可謂是欣賞至極。
於是,在雍正元年,張廷玉就被破格提拔為尚書;第二年則升他為掌院學士;雍正四年,張廷玉任戶部尚書;雍正六年,兼吏部尚書;後雍正帝設立軍機大臣,張廷玉成為了首席軍機大臣。
由此可見,雍正對於張廷玉確實是視為股肱之臣的,對其重視和信賴程度可想而知。到了最後,雍正甚至是讓張廷玉身後享太廟。
乾隆時期,張廷玉依舊得到了皇帝信任和重用。乾隆元年,張廷玉再次被任命為皇子師,後授予事務大臣。
一開始的張廷玉並不是被乾隆趕回去的,而是自己主動申請的歸鄉。
彼時的張廷玉已年逾七旬,身體早就每況愈下,即便是乾隆給了他予免上朝的特殊待遇,但張廷玉還是申請退休了。
這是發生在乾隆十三年的時候,但張廷玉沒想到的是,乾隆帝卻不同意他的退休,反而是降諭旨道:「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於是有著配享太廟資格的張廷玉無法退休,只能繼續留在朝堂之中。等到第二年,張廷玉再次乞求離職養病。這一次,乾隆帝不僅批准,而且准他以原官致仕。
若是張廷玉乖乖回老家就皆大歡喜了,可他偏偏犯了糊塗。因為張廷玉居然去跟乾隆確認,自己死後是否能夠配享太廟。乾隆自然不會違背雍正的旨意,於是再次頒布詔書,公開表示了張廷玉在死後可以配享太廟。
同時乾隆在詔書之外,寫下了一首詩給張廷玉——「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余恩或過之。可例青田原佑廟,漫愁鄭國競摧碑。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
這首詩表達的正是乾隆的心思,乾隆以為自己表現得如此大度,張廷玉應該親自來謝恩。
但是張廷玉自己卻沒去,只是派去了自己的兒子。於是乾隆帝更加不高興了,便下旨想讓張廷玉自己來謝恩。
不料旨意還未下達,張廷玉就自己去謝罪了。發展到這裡,張廷玉的結局就基本奠定了——罷去配享太廟的資格,削去伯爵,趕回老家。
事實上,張廷玉的結局並非僅僅因為沒有去謝恩,而是帝王權術的結果。
帝王心術的必然結果
當年雍正駕崩時,十分突然,導致了皇位的接替極為倉促。彼時年僅二十五歲的乾隆帝還幾乎沒有政治經驗,自然也完全沒有做好當皇帝的準備。
幸運的是,雍正為乾隆留下了兩大重臣——鄂爾泰、張廷玉。在此二人的幫助下,乾隆得以順利接管朝政。
但張廷玉和鄂爾泰都是為官數十年,且隨著兩人地位的不斷上升,身邊也日益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其中鄂爾泰,其子侄輩多半都是總督巡撫,滿門顯貴,家族勢力更是大為膨脹。
張廷玉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張氏家族的子弟也多為達官要職。同時張家還與當地的姚家世代聯姻,時人稱「天下縉紳,張、姚二家佔盡其二。」
皇帝的權力歷來都是建立在臣子的權勢之上的,且兩相對立。一旦臣子勢力過大,必然威脅皇權,故而乾隆帝想要穩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力,就必然打壓乃至除去鄂爾泰、張廷玉二人。
乾隆首先打擊的是鄂爾泰,因其行事張揚,加上結黨營私的苗頭,多次被乾隆降旨「申飭」。
乾隆六年(1741年)時,御史仲永檀參奏了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的鄂善,鄂爾泰及其長子鄂容安被捲入了這場紛爭。
但鄂爾泰畢竟是重臣,在八旗之中更是有著根深蒂固的勢力,乾隆也只能是打壓他。最終,於乾隆十年(1745年),鄂爾泰病逝,乾隆也讓他順利地配享了太廟,總歸是一個好的結局。
但顯然,張廷玉就沒有那麼好過了。彼時的朝廷之中,算得上元老級的人物,就只有張廷玉一人了。乾隆皇帝的首要自然是打壓張廷玉,這從乾隆讓自己的心腹、滿洲的政治新人——訥親,以「滿漢同列,以滿為尊」的名義,將訥親排在張廷玉之前就可見一二了。
朋黨關係、滿漢之爭
除此之外,朋黨關係也是乾隆皇帝所深深忌諱的。
當時張廷玉在軍機處還沒有下達旨意的時候,就自己早早在宮門口認罪。這顯然就使得乾隆皇帝以為張廷玉是得到了軍機處中人的泄密。
而泄密之人正是汪由敦,此人乃張廷玉門生。故而乾隆堅定的認為——這明顯是師門朋黨。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在乎張廷玉得知「內情」,就是想要通過張廷玉來打擊朋黨。
張廷玉為官多年,可謂是門生故吏滿天下。再者,張廷玉雖是一個謹慎少言的人,但是等到乾隆朝,已經作為三朝元老的張廷玉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鋒芒內斂。
以張廷玉為核心的漢人集團已經隱約有了要壓制以鄂爾泰為首的滿人集團的趨勢。儘管乾隆也並不想鄂爾泰太盛,但畢竟畢竟滿人才是清朝的統治核心,乾隆自然不會放過任何能夠打擊漢人的機會。
於是乾隆便利用了打擊張廷玉的契機,想要粉碎朝廷朋黨的苗頭。同時,還能夠對於後來人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張廷玉終於被乾隆皇帝逮了個正著,乾隆自然是不可能放過的。於是他召開了廷臣會議,最終商議結果是剝奪張廷玉的官爵,並且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
小結
縱使張廷玉貴為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重臣,政治成就輝煌,
更是有清一朝得到了最高待遇——配享太廟。儘管最終因乾隆帝的不忍,使得張廷玉在死後還是得以配享太廟,但他晚年的悲涼足以讓人十分感慨了。
而這其中雖然有他自己追求身後名譽的因素,但是更為本質的還是乾隆加強自己統治權力的必然結果。這也是乾隆個人政治手腕的展示,可見統治者的無情。只要是為了皇權的穩固、江山的穩定,即便是在昔日再如何重視的臣子也終究難以躲過劫難,張廷玉自然無法例外。
參考資料:《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中華文學史幾千年,出了無數的文學巨匠和文化大師,留下了數不盡的文藝作品,成了我們全民最內核的文化自信。喝不盡的好酒,讀不完的好書,說不透的傳說故事,生在華夏,何其有幸!翻開浩如煙海的文學著作,流傳至今
每次讀史書,總感嘆知識分子的待遇,在封建皇朝中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念一下唐宋時期士人的風骨,而尤其到了宋代,宋朝是以善待知識分子而聞名的,當南宋滅亡時,那些士人殉國是最多的。到了元代,由於是異族統治,漢
每次讀史書,總感嘆知識分子的待遇,在封建皇朝中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念一下唐宋時期士人的風骨,而尤其到了宋代,宋朝是以善待知識分子而聞名的,當南宋滅亡時,那些士人殉國是最多的。到了元代,由於是異族統治,漢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有「”三朝元老”「”兩朝重臣”等等這些詞語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員,不僅輔佐了一代帝王,更有歷經了兩三代君主的,而這些官員便被稱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官員,他經歷了康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有「”三朝元老”「”兩朝重臣”等等這些詞語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員,不僅輔佐了一代帝王,更有歷經了兩三代君主的,而這些官員便被稱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官員,他經歷了康
在雍正看來,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是不同功能的棋子。有些棋子用完了一定要棄掉,否則會礙於留在棋盤上;有些棋子使用方便,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繼續留在棋盤上。1、年羹堯的萬丈深淵年羹堯是胤禛的門人。他年紀
解讀:「從一品」在清朝,權力有多大?享受什麼待遇?張廷玉在雍正朝大受恩寵,雍正授予其保和殿大學士榮譽稱號,躋身正一品行列。有清一代,獲得保和殿大學士榮譽稱號的漢人大臣,唯有張廷玉。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
貞觀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可以說,既有李承乾本人的原因,比如個人性格暴虐,心理素質太差,不能承受太子這個職位所受的壓力有關;同樣也與外部的環境有關,比如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過於寵愛,以及大臣們對太子的嚴
問:請編輯說一說清朝宮廷的吃喝情況。清朝內務府下設“禦膳茶房”,負責管理宮廷飲食。從殘存的《禦膳茶房》檔案中,能看到乾隆、道光、光緒等皇帝及其後妃的膳食情況。此外,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的《國朝宮史》及
在漢靈帝去世時,劉辯十四歲,劉協九歲。他們無論誰上皇位,都不可能自己行使皇權。一場的腥風血雨正在醞釀,許多士大夫就想與外戚何家結盟,要徹底鏟除宦官勢力。其中代表人物便是袁紹,他拚命鼓動何進消滅宦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