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為何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劉備稱漢中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國時,為何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劉備稱漢中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國時,為何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劉備稱漢中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劉協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公元220年,在曹操去世之後,曹丕先即位魏王,後迫使漢獻帝劉協退位,從而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曹魏王朝。在曹丕稱帝之後,孫權於公元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或者「孫吳」。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則在公元219年進位漢中王。到了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正式建立蜀漢。那麼,問題來了,漢末三國時期,為何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劉備稱漢中王?特別是對於劉備來說,一開始為何沒有稱蜀王或者漢王呢?
曹操為何稱魏王
首先,對於曹操來說,之所以稱魏王,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一方面,曹操建立的封國,之所以要以「魏」作為國號,直接原因就是這個封國的都城在魏郡的鄴城。魏郡,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至唐初的一個郡。最大範圍包括今河南安陽,河北邯鄲市以南及山東冠縣,莘縣等地,治今河北省臨漳縣。西漢時期,設立魏郡,郡治在鄴,屬冀州。也即魏王、魏國中的「魏」字,和魏郡存在直接的關係。對於古代歷史上的諸侯王號,有不少都和當地的郡縣名稱存在直接的關係。比如秦末漢初之際,項羽分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張耳為恆山(漢避文帝諱,而改為常山王)王,都是當時的郡名。再比如英布被封為九江王,就和九江郡有關。
另一方面,對於古代歷史上的諸侯王號,還有一部分源自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名稱,比如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這裡面的秦字,自然和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存在直接的關係。至於曹操的魏王,也和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有關。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為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在戰國時期,魏國的疆域包含了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也即地處中原之地。而就曹操的魏王來說,其獲得的封國疆域,則和歷史上的魏國比較相似,這促使曹操用「魏」作為自己的國號和王號。
孫權為何稱吳王
其次,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對於孫權來說,之所以稱吳王,則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有關。吳國,是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始祖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約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吳國國境位於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孫權勢力的疆域,就包含了當初吳國的疆域,這成為孫權稱吳王的重要原因。
同時,從出生地上來看,孫堅(155年-192年),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對於孫堅、孫策、孫權來說,都是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因此,在筆者看來,吳郡、吳侯,也可能是孫權稱吳王的原因之一。
劉備為何稱漢中王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了曹操,從而奪取了漢中之地。在此基礎上,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彼時,劉備擁有益州、漢中、荊州三郡等地,卻選擇稱漢中王,而不是蜀王、漢王。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如果劉備稱蜀王的話,那麼會給人一種劉備想要割據一方的感覺,也即意味著劉備沒有匡扶漢室,一統中原的志向了。
而就漢中王來說,漢中郡不僅是劉備擊敗曹操,剛剛奪取的疆域,也體現出劉備以漢中郡作為基礎,以此進攻中原的決心。漢中郡,戰國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設立,治南鄭縣(今陝西漢中市)。因在漢水中游得名。轄境相當今陝西省秦嶺以南,留壩縣、勉縣以東,干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鄖縣、保康縣以西,粉青河、珍珠嶺以北地。
從這一點來看,稱漢中王顯然要比稱蜀王更加合適。另一方面,至於漢王這一稱號,在當時是不合適使用的。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公元219年的時候,曹丕還沒有篡漢自立,也即在名義上,劉備還是東漢王朝的臣子,而東漢王朝的國號就是「漢」,如果在公元219年劉備直接稱漢王,顯然會讓漢獻帝劉協非常尷尬,也會給別人攻擊自己的口實。
在此基礎上,稱呼漢中王的話,不僅免去了這一麻煩,還能體現出自己匡扶漢室的志向,可謂兩全其美了。到了公元220年,曹丕正式篡漢自立,也即在公元220年時,東漢王朝走向滅亡,曹魏王朝取而代之。對此,劉備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登基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也即對於劉備來說,其建立的國家,國號是「漢」,只是因為地處巴蜀之地,為了和西漢、東漢相區別,所以被稱之為蜀漢。
相关参考
說到《三國演義》裡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謀士,大家想必都會想到諸葛亮。諸葛亮早年隱於深山之中,雖然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卻一心修身,不問天下之事。直到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最終答應出山為其
三國時期被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分天下,他們三位最高統帥麾下都是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當時三方勢力鬥來鬥去,無休無止。經過長時間的對抗過後,三國依然沒有任何一方能夠一統天下,反倒是被後來居上的司馬家族給實現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在三國時代,前後有三場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每次戰役都深遠的影響了三國的走向。官渡確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統治地位,赤壁之戰奠
東漢末年,漢昭烈帝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平定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雖然起兵的時間不晚,但是,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對劉備的印象不是太好,大致與宋江一樣,有些虛偽,有些矯情,有些軟弱,有些無能,當然,最為看不起他的是,動不動就哭。所以,民間有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諷刺他拿孩子當工具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那曹操占了中原地,劉備皇叔駕坐在西川,東吳坐下孫權主,六郡八十一州他占了江東的半邊天。這是「”太平歌詞”有名的唱段,東吳有沒有六郡八十一州、是州大還是郡大,且不去管它,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那曹操占了中原地,劉備皇叔駕坐在西川,東吳坐下孫權主,六郡八十一州他占了江東的半邊天。這是「”太平歌詞”有名的唱段,東吳有沒有六郡八十一州、是州大還是郡大,且不去管它,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好好的一個大漢巨龍帝國,硬是被曹操孫權劉備拆成了三駕馬車。雖然當時還能壓制住周邊異族不敢大規模進犯,但是鮮卑烏桓蠢蠢欲動,也為後來的兩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之亂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建議劉備稱帝,但有三人表示反對,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導語:相信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一個仁義之君。儘管家境貧寒但志向遠大,天下大亂後投軍報國,也獲得了一定的功勛。劉備掌權之後善待百姓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33)主筆:閑樂生公元219年可以說是三國時代最波瀾壯闊、風起雲湧的一年。這一年,黃忠殺了夏侯淵,這一年,劉備取了漢中與東三郡,並做了漢中王,但這一年最最震撼人心的,還是華夏神將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