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漏記了一位周王

Posted 太子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史記漏記了一位周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記漏記了一位周王

周朝分為西周、東周,兩周之交歷史的重大變故,源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幽王獨寵褒姒,以烽火戲諸侯博取褒姒一笑,褒姒生子伯服之後,周幽王想廢掉申後之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史記·周本紀》:(周幽王)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東遷於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周幽王此舉引發權力之爭,宜臼外公申侯聯合繒、西夷犬戎殺了幽王之後,諸侯立宜臼為王,即周平王。此後,周平王遷都雒邑,躲避戎寇。在周平王時期,王室衰落,對諸侯沒了約束力,諸侯開始互相攻伐,吞併弱小,由此拉開了春秋大幕。
然而,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即清華簡),記載的內容卻要改寫這一段歷史,尤為重要的是,《史記》還漏記了一位周王。
幽王之後,誰來繼位?
根據《史記》記載,周幽王父親是周宣王,有兩個后妃,即申後與褒姒,分別育有一子姬宜臼與姬伯服,其中姬宜臼是嫡出,姬伯服是庶出。當然,周幽王后妃與之女應該不止這些,還有一些可能沒有記錄,尤其是一些庶出之女,往往不被史書重視。
正常來說,周幽王應該傳位姬宜臼,但因為幽王寵愛褒姒,廢除姬宜臼太子之位,而立姬伯服為太子。更為重要的是,周幽王還要殺死姬宜臼,致使申後父親申侯大為憤怒,於是公元前771年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並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和姬伯服,褒姒被犬戎擄走,西周滅亡。
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但與《史記》不同的是,《左傳》、《尚書》、《竹書記年》等書中卻有「二王並立」的記載,就是當時出現了兩個周王。
《竹書記年》: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於攜。周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所殺。以本非適,故稱攜王。《左傳》: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
可見,儘管《史記》中沒有記載周攜王,但此人應該真實存在,那麼「王子余臣」又會是誰呢?魏晉學者杜預指出:「攜王謂伯服也」。
令人可惜的是,史書上對這一段歷史記載極為含糊,並未點出周攜王具體身份,讓後人難以一窺真相。幸運的是,2700年後,清華簡中的《系年》一文揭開了真相。
清華簡《系年》揭開真相
2008年,清華校友在海外發現一批戰國竹簡,拍下之後贈送給了清華大學,一共約2500枚,這就是「清華簡」。竹簡上記錄的「經、史」類書,大多數前所未見,曾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的李學勤教授評價說,「這將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面貌,價值難以估計」。
清華簡《系年》一文,不僅揭開了「王子余臣」的真實身份,而且更是改寫了周朝歷史,推翻了《史記》的記載。
《系年》: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即伯服)。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
原來,烽火戲諸侯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周幽王和褒姒之子伯服驅逐了姬宜臼之後,又主動進攻了申國,由此引發申侯勾結蠻族,殺了周幽王與姬伯服。此後,申侯與諸侯立宜臼為周平王,其他諸侯等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為周攜王。
《古本竹書記年》中,也有「王師伐申」和「立王子余臣於攜,是為攜王,二王並立」的記載,兩相印證,足以揭開真相,司馬遷不僅漏記了周攜王,而且還錯記了這一段歷史。
更為重要的是,《系年》中還記載了一句話,揭開了春秋亂世開啟的原因。
《系年》: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晉人焉始啟於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武公即世,庄公即位,庄公即世,昭公即位。其大夫高之渠彌殺昭公而立其弟子眉壽。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殺子眉壽,車轘高之渠彌,改立厲公,鄭以始正。楚文王以啟於漢陽。
「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如今對「周亡王九年」的解讀,專家還有不少爭議,「周幽王九年」、「周幽王滅後九年」、「周攜王死後九年」、「晉文侯九年」(周幽王十年)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周朝變局尤其「二王並立」的局面,不僅撕裂了諸侯關係,而且更讓諸侯看清了周室虛弱,尤其諸侯可以掌握周王廢立,由此開始無視周室,於是春秋拉開大幕,所謂「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相比《史記》簡單的說「平王之時,周室衰微」開啟春秋時代,《系年》這一段記載更具體描述了當時的政局。
1921年,胡適在「整理國故」時,指出「東周以上無信史」,儘管這一觀點過於武斷,但就司馬遷《史記》對東西周交替之際的記載來看,也不乏道理。
令人疑惑的是,司馬遷博覽眾書,即便對「幽王伐申」不太了解,但至少應該知道周攜王和「二王並立」的歷史,為何主動抹去周攜王的痕迹呢?或許,司馬遷認為「攜王奸命」,周攜王得國不正,不符合正統思想,周平王是嫡子傳承,符合儒家正統觀點,所以就用「春秋筆法」將周攜王抹去了。
參考資料:《系年》、《史記》、《竹書記年》

相关参考

周王吃剩饭明皇喜杂烩 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周王吃剩饭明皇喜杂烩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日三餐”是现代

《史記》三十經典名句,真知卓見獨步千古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

司馬遷在《史記》中揭露劉邦糗事,漢武帝為何不怒

司馬遷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因為替李陵將軍辯護,而得罪漢武帝,處以腐刑(亦稱宮刑)。司馬遷立志創作“史家之絕唱”的《史記》,忍受肉體、精神上的雙重屈辱,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創作,共一

60位教授聯手,把《史記》逐句譯成白話文,好看好懂

唯有讀史,才得見古事所以知今,明人心人性,得借鑒。而讀歷史,《史記》是繞不開的。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

肖戰的粉絲去讀下史記,看歷史上粉絲怎麽逼死偶像

在漢代,也有一個偶像,影響力遠遠超過肖戰,後來被自己的粉絲一步一步逼到絕路,最後家破人亡。這斷歷史,在太史公的「史記.遊俠列傳」有詳細介紹,建議肖戰的粉絲認真讀一下。這個偶像是郭解,中國古代知名度最大

分封制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

“一字王”和“二字王”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一字王”和“二字王”区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简而言之,周王、吴王,纣王、楚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字王”,再比如:常山王、成都王、渤海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字王。当然,

從《史記》中的記載,來解讀千古帝王嬴政的文化素養

導言:秦始皇嬴政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混戰局面,為封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由於各種原因,後世並沒有留下秦始皇的著作或者文章,我們只能通

從《史記》了解歷史《殷本紀》青銅文明的巔峰 神話故事的寶庫

歡迎關注本篇首先介紹了商朝的始祖契,及商部落時期首領的傳承。未建殷商王朝前,部落的首領傳承,都是父死子立。具體是: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湯)介紹

從《史記》了解歷史《殷本紀》青銅文明的巔峰 神話故事的寶庫

歡迎關注本篇首先介紹了商朝的始祖契,及商部落時期首領的傳承。未建殷商王朝前,部落的首領傳承,都是父死子立。具體是: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