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史上蜀漢的8大人才,龐統位列第二,法正僅能排第四
Posted 丞相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盤點三國史上蜀漢的8大人才,龐統位列第二,法正僅能排第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盤點三國史上蜀漢的8大人才,龐統位列第二,法正僅能排第四
其實在泱泱華夏,無論任何時候,都有很多驚才絕艷的奇才,但是絕大部分都泯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不是說他們無名,更不是說他們無能,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碰到一個更能展示才能的時代。而漢末三國時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亂世,在這期間,無數驚才絕艷不甘平凡的人登上歷史舞台,而這裡主要盤點下三國時期蜀漢的八位頂級人才,看看都有誰吧。TOP、8 董允
董允是董和之子,這董和早年曾在劉璋麾下擔任益州太守,劉備得蜀後,繼續重用董和。而這董允自幼受父親教導,在很小的時候便聞名蜀地,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任命董允與費禕為太子舍人,劉禪即位後,董允與費禕同為黃門侍郎。由於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所以諸葛亮在北伐時,蔣琬負責處理丞相府政務,而董允則負責在宮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漢後方穩定。
在董允在世時,雖然劉禪已經展現出了其昏庸的一面,但由於懼怕董允,所以始終沒有太過出格,包括宦官黃皓,對董允也是畏懼不已。在費禕擔任大將軍時,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書令一職,成為大將軍費禕的助手。在蜀漢士民眼中,董允與諸葛亮、蔣琬、費禕並列為「四英」。
TOP、7 費禕
費禕在少年時便已才名大顯,與董允齊名,而德行更優;劉禪繼位後,以費禕為皇宮侍從;而且諸葛亮還格外看重費禕,諸葛亮征討南中凱旋時,朝中眾官數十里設道迎逢,這些官員的年齡、官位多在費禕之上,而諸葛亮卻特請費禕同坐一車,於是眾人對費禕莫不刮目相看;在諸葛亮去世後,蔣琬成為尚書郎,而費禕則為後軍師,不久,費禕代蔣琬為尚書令。
在蔣琬之後,費禕主政,期間屢屢拒絕姜維北伐的提議,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而且還曾率軍擊退魏國曹爽的來犯,可惜後來在歲首大會時,由於費禕歡飲沉醉,不及戒備,結果被魏降人郭修親手持刃所害身死;在費禕死後,姜維再無人制約,多次率軍北伐,空耗國力,以至於蜀漢最終敗亡。
TOP、6 黃權
黃權年輕時任巴西郡吏,後來益州牧劉璋徵召為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但劉璋不僅不聽,反而還將黃權外放為廣漢縣長,算是貶職了吧。劉備入蜀,本就是狼子野心,想要吞併蜀地,所以劉璋兵敗是情理之中事,在劉璋投降後,黃權才降劉備,被拜為偏將軍。
後黃權建議劉備取漢中,被劉備拜為護軍。在劉備稱漢中王后,仍領益州牧,以黃權為治中從事。在劉備稱帝後,為報關羽被殺之仇,也是為奪取荊州,舉兵伐吳,黃權勸諫劉備,但劉備不納。以黃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進攻。劉備伐吳失敗後,而歸途隔絕,黃權不得歸,無奈之下率部降魏。
TOP、5 劉巴
劉巴是零陵郡烝陽縣人,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為東漢蒼梧郡太守,父親劉祥亦任江夏郡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年輕時就很有名氣,荊州牧劉表多次徵用,並推舉劉巴為茂才,劉巴都不應就。後曹操南下荊州,荊楚一帶的名士很多都跟從劉備而去,劉巴卻北上拜會曹操。曹操任命劉巴為掾,讓其招納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不料這三個郡卻劉備先所得到了,劉巴不能復命曹操,於是只能遠逃至交趾,又輾轉進入益州。劉備奪取益州後,終是得到了劉巴。諸葛亮也多次稱讚劉巴的才能,劉備任命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法正死後接任尚書令。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
TOP、4 法正
法正是漢末名士法真之孫,由於天下饑荒,法正與好友同郡的孟達一起入蜀依附劉璋,但劉璋並不識人,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是好友,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慨自己的遭遇。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法正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在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TOP、3 蔣琬
蔣琬年少時好學,聰明過人,儀態軒昂,氣度不凡,後跟隨劉備;劉備進位漢中王時,調蔣琬入中央任尚書郎。後主劉禪即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辟蔣琬為東曹掾,又舉他為茂才,後又遷為丞相參軍。諸葛亮北伐曹魏時,蔣琬與長史張裔留統丞相府的一切事務。諸葛亮每次征伐,蔣琬常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
諸葛亮病逝後,蔣琬接替諸葛亮,執掌蜀漢,司馬懿率軍討伐遼東公孫淵,劉禪詔令蔣琬率兵進駐漢中,等待時機,與孫吳夾擊魏國。六年之中,蔣琬率軍屯駐漢中,魏軍不敢來犯。此期間,蔣琬還多次命令姜維率偏師西進,採取一種進攻的姿態,但是收效不大。期間還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
TOP、2 龐統
在龐統二十歲時,曾去拜見名震天下的司馬徽,兩人相談一天一夜,深得司馬徽賞識,因而名噪一時;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卧龍,司馬德操為水鏡。龐統能力很強,但最強的還是識人,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曾投靠周瑜,在周瑜死後,龐統被魯肅推薦給孫權,但孫權卻看不上龐統。
於是龐統又去投靠劉備,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可惜在入蜀戰役中,率眾攻雒城,被飛箭射中而亡。
TOP、1 諸葛亮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和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後,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實說起來,蜀漢的人才相對於東吳和曹魏而言,實在是太少了,而且蜀地本土士族,又大多不想助劉備,故而蜀漢人才缺乏;但終究是一大政權,雖然弱了些,但也還是有不少人才的,除了以上八位外,還有不少人才,但相對來說,還是差了些。而且似乎有點很奇怪,蜀漢的人才大多不長命……
相关参考
盤點宋朝真正的4大名將,岳飛僅能排第二,第三號稱機動防禦大師
歷史上,每朝每代都出現過不少傑出的名將,而宋朝雖有「弱宋」之名,但在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裡,卻也是出現過數位在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名將,而這裡,主要盤點下其中最頂尖的四位名將,來看看他們都是誰吧。TOP、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五虎上將都是武藝高強的超級猛將。他們五人如果按照武力值從高到低的順序,又應該如何排列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喜歡讀三國的朋友非常多,但很多朋友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總將某個武將的戰
東漢末年,各州郡勢力相互征伐兼并,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禪投降,蜀漢43年政權宣告滅亡,預示著三分天下的局面結束。幾十年的三國歷史,其實很簡單,形式的發展皆由這十個轉折點而起。第一,董卓之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將星如雲。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劉備手中有五虎上將。這些人都為曹魏和蜀漢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翹楚。而在劉備的五虎上將中,有一人卻總被人詬病,說他並不具備入選五虎上
漢末三國時期的侯爵有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幾個等級,其中都鄉侯是鄉侯的一種,都亭侯是亭侯的一種,除了關內侯只是個榮譽稱號之外,其余侯爵屬於列侯都有食邑,級別最高的是縣侯,當然也是最難
漢末三國時期的侯爵有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幾個等級,其中都鄉侯是鄉侯的一種,都亭侯是亭侯的一種,除了關內侯只是個榮譽稱號之外,其余侯爵屬於列侯都有食邑,級別最高的是縣侯,當然也是最難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在法正的幫助下,指揮蜀軍對戰曹魏,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尤其是剛剛加入蜀漢的黃忠,在這一場戰役中斬殺了曹魏的猛將夏侯淵。漢中之戰取勝後,蜀漢獲得了漢中戰場的主動權,漢室反而更加式
首先說明評選十大偽君子的標準:第一,他們是偽君子,不是大惡人,所以兇狠好殺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們都是隱蔽得很好的偽君子,到現在還受到稱讚,至少還存在爭議,象王莽那種生前就被揭穿的,雖然
首先說明評選十大偽君子的標準:第一,他們是偽君子,不是大惡人,所以兇狠好殺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們都是隱蔽得很好的偽君子,到現在還受到稱讚,至少還存在爭議,象王莽那種生前就被揭穿的,雖然
盡人皆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三國演義》中人物雖有誇張,但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絕對是一位奇才,然而就是這位奇才影響了蜀國的命運。三國時期蜀國可謂人才濟濟,在人才比拼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