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小朝廷的覆滅之戰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元小朝廷的覆滅之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元小朝廷的覆滅之戰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年號洪武。在建國之前,朱元璋就已經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同年秋,北伐大軍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順帝倉皇出逃,元朝滅亡。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宣告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丟失四百年的「幽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但是,逃到草原的蒙古貴族不甘心失敗,他們仍屯兵在明朝的長城邊境之外,屢次騷擾明軍,以期再度奪回失去的富庶的中原地區。
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元惠宗遷都應昌府,對明朝形成了實在的軍事威脅。朱元璋鑒於北宋末年燕山一帶在兩年之內得而復失的前車之鑒,決定北征消滅北元。
從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連續用兵出塞北征,對北元殘部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而最終滅亡北元小朝廷的戰役是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發生的捕魚兒海之役。
捕魚兒海(今中蒙邊境之貝爾湖)戰役發生在元朝滅亡的二十一年之後,時間過了這麼久,北元的奇男子王保保早已去世,元朝的殘餘勢力奉新君脫古思帖木兒(元朝第十七位大汗)為首,流竄於塞外自樹一幟。
在這場戰事打響的前一年,明將馮勝、傅友德、藍玉率領二十萬大軍北征遼東,迫使北元遼陽行省的太尉納哈出率所部二十萬人投降,此舉使游牧在東蒙古地區的北元小朝廷更加孤立,為其走向最後的覆滅奠定了基礎。
朱元璋乘遼東獲勝之機,命令藍玉為大將軍,率師十五萬出塞,意圖將殘元勢力一網打盡。
1388年四月,藍玉率領的明軍到達捕魚兒海南岸,12日黎明,藍玉偵察得知北元小朝廷的脫古思帖木兒的營地就在捕魚兒海東北方向80餘里,於是決定發動突襲。藍玉以王弼為先鋒,率部直撲過去,立馬打了北元殘部一個措手不及。
此戰,明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獲得大勝,早已疲於奔命的北元軍隊全線崩潰,損失了十多萬人。
脫古思帖木兒這位蒙古新大汗指揮部下抵抗了一陣,最後發現於事無補,只得帶著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數隨從,騎乘數十匹戰馬逃出了包圍圈。後來,脫古思帖木兒在逃亡的路上被手下弒殺。
明軍俘獲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禿妃並公主等119人、吳王朵里只、代王達里麻、平章八蘭等3000人,以及北元寶璽、圖書、金銀印章,男女七萬餘人,馬駝牛羊十萬等等。
至此,北元小朝廷於捕魚兒海覆滅,蒙古草原在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裡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北元殘部再也無力對明朝造成軍事威脅,直到瓦剌領袖也先出現,明軍才又吃了一個「土木堡之變」的大敗仗。
本文參考自:《大明戰神譜》
相关参考
被歷史誤讀了的南唐後主李煜人們通常認為,李煜是成功的文人失敗的君王,南唐的覆滅怪罪於李煜的昏庸無能,怪罪於他沉迷風花雪月和治國無方,其實是有些片面的。據《五代史》、《宋史》及其它雜記記載,南唐自李昪篡
被歷史誤讀了的南唐後主李煜人們通常認為,李煜是成功的文人失敗的君王,南唐的覆滅怪罪於李煜的昏庸無能,怪罪於他沉迷風花雪月和治國無方,其實是有些片面的。據《五代史》、《宋史》及其它雜記記載,南唐自李昪篡
李淵自晉陽起兵,一路並未受到太多阻攔,順利佔據長安,公元617年,李淵在長安稱帝。隋的覆滅已成定局,但鹿死誰手尚未決出。唐朝當時只佔據關西地區,要想統一全境,仍需全力以赴。作為唐帝國最優秀的將領,李世
《鬼滅之刃》為何在2019年引起軒然大波,甚至銷量還超越了海賊王。除了其優秀緊湊的情節、豐滿特立的人物塑造、幽默與熱血的巧妙結合,最為重要就是作品裡面的「情」了!故事看似以主角全家被殺開啟的復仇熱血之
遼國覆滅之際,耶律大石選擇自立為帝,並率軍西征「”西遼”是按照史書慣例,與被金國滅亡的中原遼國作區分,西遼國內以契丹為族稱,或者應該稱之為遼國,但為免混淆,本文也按照西遼進行闡述。唐朝自安史之亂走向分
遼國覆滅之際,耶律大石選擇自立為帝,並率軍西征「”西遼”是按照史書慣例,與被金國滅亡的中原遼國作區分,西遼國內以契丹為族稱,或者應該稱之為遼國,但為免混淆,本文也按照西遼進行闡述。唐朝自安史之亂走向分
自意大利發動希臘戰爭,反被打得丟城失地之後。希臘就一直認爲,德國遲早會來援助他的意大利盟友,爲了避免德國入侵後希臘腹背受到意大利的威脅,希臘決定將意大利人從阿爾巴尼亞趕下大海,以爭取採用全部兵力應對德
金國自遷都到了汴京之後,國土日蹙,國力一天一夜衰弱,金國皇帝甚至不得不在山東,河北等地區封了九個諸侯以此來拱衛金國小朝廷所在的河南地區。自三峰山之戰過後,金國主力損失殆盡,再也無力抵抗蒙軍,而汴京就已
核心提示:陳新甲因為著急上朝議事,就將信件隨手放在幾案之上,他的書童誤以為是「塘報」(抄送諸臣的報告),未請示陳新甲就開始抄傳,並拿到當時的政府機關報《邸報》上發表了!這一下可惹了大禍,本來是保密的議
核心提示:陳新甲因為著急上朝議事,就將信件隨手放在幾案之上,他的書童誤以為是「塘報」(抄送諸臣的報告),未請示陳新甲就開始抄傳,並拿到當時的政府機關報《邸報》上發表了!這一下可惹了大禍,本來是保密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