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君素,一個讓李世民萬分敬佩的敵人,20年後仍對他念念不忘
Posted 忠臣
篇首语: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堯君素,一個讓李世民萬分敬佩的敵人,20年後仍對他念念不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堯君素,一個讓李世民萬分敬佩的敵人,20年後仍對他念念不忘
受儒家思想影響,中國自古都不乏忠臣。東漢著名的古文學家馬融曾編著一部《忠經》,直言:「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把「忠」的思想列為最高尚的道德。正因為此,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每逢磨難,總有一大批臣子恪守忠貞之心,為後世敬佩。例如,兩宋年間的岳飛,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朝末年的史可法等,這些忠臣,堪稱民族的脊樑。然而,相比於岳武穆、文忠烈、史忠靖三人,隋朝忠臣堯君素的名氣卻小得多。在筆者心中,在隋朝滅亡的陰霾下,堯君素算得上一縷耀眼的陽光。
一、隋朝末年叛臣多
在和平年代,「忠臣」的反面,毫無疑問是奸臣。但到了山河破碎,天下傾覆的時候,和「忠臣」相對的,則變成了「叛臣」。而隋朝的叛臣,不可謂不多。
隋煬帝楊廣登基之後,雄心勃勃,先後做了三件大事,分別是興建洛陽皇宮、開鑿大運河、遠征高句麗。前兩件事情使百姓難以承受嚴苛的賦役,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而後一件事情則讓隋朝徹底失去了士大夫們的支持,於是天下大亂,難以收拾。
眾所周知,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率先起義,而後項梁、劉邦等農民起義軍席捲天下,秦朝之滅亡,滅於農民之手。隋朝則不同,隋朝雖然被農民起義軍削弱,但最終是滅於隋朝臣子之手。
隋朝大業七年,隋煬帝遠征高句麗,鄒平(山東鄒平)人王薄率先起義,但多次被官軍打敗,隨後,隋朝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隋,圍攻隋朝首都洛陽,這才真正點燃天下大亂的引線,而後,竇建德、杜伏威、瓦崗軍等農民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經過幾年的發展,原隋朝臣子們紛紛掌控大局,成為真正滅亡隋朝的「罪魁禍首」。主要有以下三人:
(一)李淵(隋朝晉陽留守、唐國公),李淵出身名門,和隋煬帝也有姻親,但在公元617年,李淵趁瓦崗軍和官軍在洛陽大戰期間,起兵反隋,為了避開隋軍主力,李淵並沒有選擇攻打洛陽,而是直接向西南攻打長安,讓隋朝在西北局勢瞬間失控。《舊唐書》云:
高祖審獨夫之運去,知新主之勃興,密運雄圖……
李淵先廢除楊廣的帝位,擁立楊侑為帝,建立傀儡政權,而後建立唐朝,最終,唐朝一統天下。作為隋朝的臣子,李淵是隋朝滅亡的最大受益者。
(二)王世充(江都通守、鄭國公),王世充是小吏出身,靠諂媚獲得隋煬帝青睞,在隋煬帝遠去江都之後,輔佐越王楊桐鎮守國都洛陽,然而,在隋煬帝去世後,王世充短暫地擁立皇泰主之後,卻篡位自立,讓隋朝國都瞬間淪陷。《隋書》云:
王充斗筲小器,遭逢時幸,俱蒙獎擢,禮越舊臣。既屬崩剝之期,不能致身竭命,乃因利乘便,先圖干紀……裂冠毀冕。
隋煬帝楊廣駕崩後,楊桐(皇泰主)是楊廣欽定的皇位繼承人,王世充不僅殺害了楊桐,竊取隋朝政權,而且還佔據了隋朝國都洛陽。王世充作為隋朝的臣子,意圖 「繼承」隋朝的國都和政權,難怪《隋書》說他「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憤」。
(三)宇文化及(禁軍統領、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本匈奴後裔,因貪婪不法,曾被隋煬帝下獄論死,好在南陽公主求情,才逐漸復起,掌管禁軍,做起了隋煬帝的近臣。在隋朝大廈將傾之時,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楊廣。
作為隋朝臣子、隋煬帝的近臣,宇文化及在家國危難之時本應擔起保護隋煬帝的職責,但他卻突然倒戈,逼死隋煬帝,篡位稱帝。《隋書》說他是:
「嗚呼,為人臣者可不殷鑒哉!可不殷鑒哉!」
除了上述三人外,還有若干隋朝臣子造反:
(四)李密,曾任隋朝東宮千牛備,是隋朝臣子,後來投奔瓦崗軍,並且出任其首領。
(五)李軌,隋朝末年任武威郡鷹揚府司馬,後來起兵反隋,自稱大涼皇帝。
(六)蕭銑,梁武帝蕭衍的六世孫,楊廣念及他是前朝皇族血脈,任命他為羅川縣令,蕭銑最終起兵造反,割據一方。
(七)沈法興,隋朝吳興郡守,隋朝末年起兵造反,自稱梁王。
(八)薛舉,大業十三年任金城校尉,後來自立為帝,自稱西秦霸王。
(九)朱粲,曾任隋朝任城佐吏,後來起兵叛隋。
……
以上列舉的都是起義軍的首領,除去首領以外,他們身邊有更多的隋朝叛臣,這裡不一一列舉了。但是有一人例外,此人就是堯君素。
二、我欲擋李淵去路
堯君素是何許人也,根據《隋書》記載:
堯君素,魏郡湯陰人也。煬帝為晉王時,君素以左右從。及嗣位,累遷鷹擊郎將。
堯君素是河南湯陰人,若干年後,這裡也是南宋名將岳飛的出生地。從上述這段話可以看出,堯君素是隋煬帝的潛邸舊臣,早年就跟隨楊廣左右,等楊廣登基後,堯君素屢有升遷。
堯君素在隋煬帝時期也是名臣,他治軍嚴格,隋朝末年,隨著朝廷式微,隋朝官軍各部都有私自逃跑的士兵,包括楊廣最精銳的驍果軍,也經常有人叛逃。但唯有堯君素麾下的將士們沒有一個逃跑者。史載「君素所部獨全」。可見,在治軍方面,堯君素的能力還是很突出的。
雖然堯君素也算一代名將,但很不幸,他遇到了另一個時代梟雄——李淵。
隋煬帝時期,唐國公李淵奉命擔任晉陽留守,公元617年,在李世民的勸說下,李淵在晉陽(太原)起兵反隋。李淵為了能夠順利站穩腳跟,做了兩個重大決定,第一時候派劉文靜秘密出使東突厥,獲得東亞霸主東突厥的支持;第二是把攻佔長安作為目標。
眾所周知,隋朝的國都在洛陽,若要反隋,攻佔洛陽毫無疑問是首選。但李淵認為,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正在洛陽附近和隋軍(王世充)相互攻伐,如果此時去攻打洛陽,如入龍潭虎穴。而長安是漢朝故都,若佔領長安,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還能避開中原的各大勢力。
但是,在李淵從晉陽向長安進軍的路上,遇到了駐守蒲州的堯君素。
李淵起兵後的第一戰,是攻打霍邑(臨汾),霍邑守將宋老生被李淵的大軍輕鬆拿下。而後,李淵開始攻打潼關,駐守潼關的是另一位隋朝名將屈突通。屈突通和李淵對峙了近一個月,最終因偷襲李淵,被李世民麾下大將段志玄打敗。接下來,李淵在攻佔長安之前,面臨最強的敵人就是堯君素。
堯君素知道李淵兵強馬壯,又急著攻佔長安,因此紮緊籬笆,加固城牆,和李淵打持久戰。李淵十分著急,先派遣大將呂紹宗率兵攻城,結果呂紹宗慘敗。李淵又派大將韋義節攻城,最終還是未能攻破蒲州城門。
義師遣將呂紹宗、韋義節等攻之,不克。(《隋書》)
李淵本想一鼓作氣,打通從晉陽到長安的通道,可沒想到堯君素死守城門,就像一根楔子,牢牢地釘在黃河東岸,讓李淵進退兩難。
為了說明堯君素防守蒲州的不易,筆者做一個對比分析。當初屈突通鎮守潼關,堯君素鎮守蒲州。屈突通被李淵打敗,後來幾經周折投降了李淵,並且成為了唐朝的開國功臣,在凌煙閣排名第十二,可見屈突通的實力並不弱。面對強大的屈突通,李淵尚且能夠輕鬆奪下潼關,但李淵卻奪不下堯君素鎮守的、孤立無援的蒲州。說明堯君素的實力和決心遠在屈突通之上。
三、誰都別勸我投降
堯君素最讓人敬佩的是,他明知毫無勝算也要玉碎的心態。他先後拒絕了三波人的勸降。
(一)面對屈突通勸降:你還有臉來?
上文說到,李淵在潼關打敗屈突通,屈突通並未立即投降李淵,而是逃到蒲州。屈突通見到堯君素後,感覺十分委屈,竟然號啕大哭起來,惹得其他將領也跟著一起哭泣。
筆者腦補一下,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屈突通兵敗,灰頭土臉地來投奔堯君素,堯君素說:「大兄弟,勝敗乃兵家常事,你不必如此悲痛,只要你和我一起死守蒲州,再等朝廷派援軍過來,必能消滅李淵叛賊。」
但堯君素沒想到,屈突通給他潑了一盆冰涼冰涼的冷水。屈突通說:「老大哥,我之所以來投奔你,是想給你說點肺腑之言,現在李淵的大軍所向披靡,四方百姓都紛紛響應,我儘力抵抗李淵,已經算是給隋朝盡忠了。接下來,不如我們一同投奔李淵,早取富貴!」
屈突通的原話是:
「吾軍已敗,義旗所指,莫不響應。事勢如此,卿當早降,以取富貴。」(《隋書》)
此語一出,把堯君素氣得不行,堯君素大罵說:「、你身為大隋朝的臣子,陛下讓你守關中,你就應該血戰到底。你騎的戰馬是朝廷所賜,你還有臉騎著它來找我?」
屈突通說:「我竭盡全力才逃出來的,你竟然如此罵我?」
堯君素說:
「方今力猶未屈,何用多言。」
堯君素的意思是說:「你或許竭盡全力了,我還沒有使出全力呢,我一定要守住這道關隘,防止叛賊過去。」
屈突通只得退下,後來投奔了李淵,成為了唐朝開國名將。
(二)面對李淵的招降:君素卒無降心
李淵攻不下蒲州城,只得將城池團團圍住,以防堯君素向外界求援。堯君素有勇有謀,他見蒲州被圍得像鐵桶般,想了一個辦法。
時圍甚急,行李斷絕,君素乃為木鵝,置表於頸,具論事勢,浮之黃河,沿流而下。
堯君素做了幾隻木鵝,把求救信塞到鵝的脖子里,讓鵝順黃河而下,把信帶出城。因為黃河下游有大隋的守將,一旦被他們發現這隻木鵝,肯定能收到這封信。
這個說法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這一招的確騙過了李淵,木鵝順利沿黃河漂下去,被下游的河陽守將截獲,看到求救信後,立即快馬加鞭送到了洛陽,交給了越王楊桐。
楊桐得知蒲州的情況年後,嘆息不已。但當時洛陽和瓦崗軍交戰,楊桐亦抽不出兵力前去增援,只能封堯君素為金紫光祿大夫,然後秘密派人去慰勞堯君素。不管是封官,還是慰勞,都是花架子,堯君素要的是援軍。此時的堯君素城中缺糧,將士們也多有死傷,沒有援軍和糧食,毫無出路。
正在此時,洛陽的龐玉(監門直閣)、皇甫無逸(武衛將軍)二人投奔李淵,李淵派這二人去勸降堯君素。
龐玉和皇甫無疑是代表李淵前來招降的,而且,開出的條件也很優厚:
俱造城下,為陳利害。大唐又賜金券,待以不死。
第一,到蒲州城下勸降,態度誠懇。
第二,答應賜堯君素金券。
第三,承諾保城內將士們不死。
面對李淵的招降,堯君素意志堅定,他沒有心動,《隋書》云:
「君素卒無降心。」
其實,堯君素此時已經困守孤城,如果再消耗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但他拒絕投降,理由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忠!
(三)面對妻子的勸降:親自射殺
堯君素的妻子對城內的情況一清二楚,聽聞李淵派人來勸降,被堯君素拒絕,心急如焚。於是親自來到城牆之下,昂首對堯君素說:「夫君,大隋朝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你這樣苦苦支撐,不是自取其禍嗎?」
堯君素站在城牆上,聽到妻子的話,十分惱火,一邊罵道:「天下大事,豈是你們婦人所知道的。」一邊從腰間取出弓箭,對著妻子射出一箭,妻子應弦而倒,命喪城內。史載:
其妻又至城下謂之曰:「隋室已亡,天命有屬,君何自苦,身取禍敗。」君素曰:「天下事非婦人所知。」引弓射之,應弦而倒。
這件事是堯君素最引起爭議的地方,他之所以射殺妻子,無外乎兩點原因:
其一,妻子作為自己人,竟然在城牆下公然提出大隋朝要滅亡,勸他歸降唐朝。堯君素素來治軍嚴格,如此動搖軍心,就算是其他將領,恐怕也會被堯君素當場殺掉,何況是枕邊人。也許,堯君素殺妻,內心是悲痛的,但他是一個軍人,蒲州城內的主心骨,為了軍心,他必須這樣做。
其二,堯君素知道蒲州城註定是守不住的,他之所以死守,是因為恪守內心的那份忠貞。《隋書》也說:
君素亦知事必不濟,然要在守死不易,每言及國家,未嘗不歔欷。嘗謂將士曰:「吾是籓邸舊臣,累蒙獎擢,至於大義,不得不死。」
既然蒲州註定守不住,那將來城破,他的妻子註定無法避免被唐軍所辱,因此堯君素主動殺掉妻子,以免發生讓自己難堪的一幕。多年以後,明朝的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崇禎帝)讓周皇后自盡,拔劍砍殺自己的女兒,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不管從軍法、還是情感方面,堯君素殺妻子雖然殘暴,但並非不能被理解。
四、吾當斷頭以付諸君
天下大亂,隋煬帝仍在江都享樂,對大隋江山已經「放棄治療」,洛陽城外的戰鼓聲震耳欲聾,蒲州城內卻一片死寂。
糧食吃完了,殺戰馬,戰馬吃完了,吃樹皮、吃一切能吃之物。軍人能如此,百姓怎麼辦?
人不聊生,男女相食,眾心離駭。(《隋書》)
百姓斷糧,發生了驚世駭俗的一幕:吃人。於是,百姓和將士們不再相信堯君素,不再相信大隋朝。
一個多月後,蒲州城內發生一件詭異的事情,當日在蒲州城門口出現一道白色的長虹,夜裡,有消息傳來:堯君素被他身邊的士兵殺死了。
眾心離駭,白虹降於府門,兵器之端,夜皆光見。月余,君素為左右所害。(《隋書》)
當年李淵駐守太原,其次子李世民勸李淵造反,李淵猶豫過,《新唐書》說「高祖初陽不許」,但最終還是決定背叛隋朝。
當年,宇文化及隨隋煬帝在江都,司馬德戡等人想發動政變,宇文化及猶豫過,《資治通鑒》說「化及性駑怯,聞之,變色流汗,既而從之」,但與文化及最終還是背叛了隋朝,發動江都之變,殺掉了楊廣。
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堯君素身上時候,堯君素沒有猶豫,即使他已經斷糧、他已經失去將士們的信任,他已經身臨絕境;他仍然沒有選擇背叛隋朝。他只要選擇背叛隋朝、投奔李淵,他就能脫離困境,但他仍然沒有選擇背叛。因為堯君素向做一個忠臣。
忠臣死社稷,堯君素做到了。
五、疾風識勁草
隨著堯君素被殺,蒲州城終於被李淵攻破,此後,李淵順利佔領長安,第二年建立唐朝。在巍巍大唐之下,已經很少有人記得堯君素,但唐太宗李世民並沒有把他忘記。因為從李淵起兵的那一刻起,李世民就緊跟李淵,李世民敬佩堯君素這樣的忠臣。
20年後,也就是貞觀十二年,李世民從洛陽回長安,經過河東地區,在路過蒲州時,堯君素當年的事迹再一次引發李世民的感慨。《資治通鑒》記載:
戊寅,詔曰:「隋故鷹擊郎將堯君素,雖桀犬吠堯,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風勁草,實表歲寒之心;可贈蒲州刺史,仍訪其子孫以聞。」
李世民的這道詔書,可分解為三部分來看:
第一,隋朝末年的鷹擊郎將堯君素,如 「桀犬吠堯」一般。
「桀犬吠堯」,字面的意思是說夏桀養的狗對著帝堯叫囂。實際上是說臣子只知道聽從暴君的指令,不分善惡。
李世民的這句話,事實上是給堯君素定下基調:堯君素是反抗李唐的人。
第二,隋朝末年的各地臣子紛紛擇良木而棲,投靠我唐朝的不在少數,堯君素卻不這麼做。俗話說,疾風知勁草,堯君素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候,顯示出了他的本心。文中提到「歲寒之心」,《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中有同樣的用法:
梁主奕葉委誠朝廷,當相與共保歲寒。
這裡,「歲寒之心」比喻忠貞不屈的節操。
這段話是李世民在上一段給堯君素定基調的基礎上,重新肯定堯君素是隋朝的忠臣,特別對堯君素的品質非常讚賞。
第三,追贈死去20年的堯君素為蒲州刺史,給他名分。並且下令尋找堯君素是否還有子孫,如果有的話給予厚待。
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偉大的帝王,他對堯君素的評語的確非常客觀,對堯君素是忠臣也毫不避諱。
中國歷史上不乏忠臣,屈原、岳飛、文天祥、方孝孺、于謙、史可法,他們都是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然而,作為隋朝末年的大忠臣,堯君素雖然是隋末陰霾下的一縷陽光,但知道這縷陽光的人卻很少。
相关参考
只要說起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估計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岳飛,還有他率領岳家軍抗擊金人的故事。有句流傳至今的話說「撼山易,憾岳家軍難」,這句話其實是宋軍的敵人金人說的,從中足以看出岳飛和他手下的岳家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社會動蕩,群雄並起,但是卻出生了不少留名後世的神童,這些神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同凡響之處,甚至這些神童也讓當世的一代梟雄曹操忌憚不已,或者讓曹操痛徹心扉,惋惜不已。首先,我們
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淵統一中國。李淵讓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師,然後帶著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去仁智宮避暑,結果碰到了一個多事之秋。當時的中國,社稷立於廢丘之上,百姓飽受離亂之苦,國無兼年之積,民無存倉之糧。
兩千多年華夏征戰史上,名將如雲。其中唐朝大將李靖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對他最器重的反倒是曾經的敵人,頗具傳奇色彩。,李靖,字藥師,陝西三原人,因此有人叫他三原李靖,也有人習慣叫他李藥師。,,李靖是
希特勒死前下達一道命令,德國至今還在遵守,讓世界各國感到敬佩
1889年4月20日,因河畔布勞瑙一名嬰兒呱呱落地,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人會給世界帶來如此大的影響。32年後這名嬰兒成為了納粹黨的元首,享有了指揮一切的權利,但他卻成為了極宣揚法西斯主義者,揭開了第二次世
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陳友諒和朱元璋,這兩個人不僅在戰場上針鋒相對,在情場上也是敵人,簡直就是天生的敵人。陳友諒到最後敗在了朱元璋的手里,所有的財產也都被朱元璋給霸占了,當然,包括他的妻子小妾,都被
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陳友諒和朱元璋,這兩個人不僅在戰場上針鋒相對,在情場上也是敵人,簡直就是天生的敵人。陳友諒到最後敗在了朱元璋的手里,所有的財產也都被朱元璋給霸占了,當然,包括他的妻子小妾,都被
在1930年時,一位名叫JosephFiglock的男子,走在人行道上時,竟有一個寶寶從天上掉下來,打中他的肩膀。結果一年以後,在同一條人行道的同一個地點,同一個寶寶又從建築物上掉下來打中了他的肩膀,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宋朝的劉娥是最接近武則天的女人了,執掌大清50年的慈禧也是不能比的。武則天與劉娥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比如,武則天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女
人們一直以爲,美國自己也認爲朝鮮戰爭是不該打的,那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打的錯誤的戰爭”。事實上這只是斷章取義,誤解了美國政府對朝鮮戰爭的看法。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正在被一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