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唇亡齒寒,南宋為何要聯蒙滅金
Posted 金朝
篇首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知唇亡齒寒,南宋為何要聯蒙滅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知唇亡齒寒,南宋為何要聯蒙滅金
唇亡齒寒是一個十分形象的成語,它是指兩個相互依存的個人或組織之間的密切關係。而國與國之間也常常發生唇亡齒寒之事,而宋朝就經歷了兩次唇亡齒寒的教訓。公元1120年,北宋政府面對新興的金人對遼朝的進攻,背棄了與遼朝的和約,選擇了與金人合作,訂立「海上之盟」,聯手消滅遼朝。盟約規定事成之後,宋將本來支付給遼的歲幣轉交給金,並收回幽雲十六州。然而1125年宋金聯合滅遼時,由於宋軍實在不堪一擊,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收復幽雲地區,最終在金軍的協助下才勉強打下了這些地方。這一戰讓金人看出了宋朝的腐敗和虛弱,於是便起了攻打宋朝的心思。於是北宋靖康元年,金人大舉南下,破開封,俘二帝,整個宋朝宗室只有趙構僥倖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史稱靖康之變。
一百多年後,相似的選擇題又一次擺在了宋朝統治者的面前:蒙古發展壯大,打的金朝無力招架,宋朝究竟是聯金抗蒙,還是聯蒙滅金?按理說,有當年海上之盟失敗的前車之鑒,宋長統治者應該切身體會到唇亡齒寒的教訓,可是他們卻再一次選擇了聯蒙滅金。之後的歷史與一百多年前幾乎一模一樣:宋軍在端平元年配合蒙古軍北上對金朝發動了攻擊,雖然宋軍一度收復了洛陽、開封等重要城市,但由於糧草不濟和蒙古人撕毀合約而最終失敗,並陷入了與蒙古長達數十年的戰爭中且最終被蒙古所滅。
有不少學者猜想,如果當年南宋吸取海上之盟的教訓,選擇與金朝合作抗擊蒙古,也許歷史的結局會有所不同。但是,對於當時的宋朝來說,聯蒙滅金才是最佳選擇。理由且聽我細細道來。
宋朝不可能與金結盟的原因就是金朝統治者非但不願意與宋合作,還對宋制定了「土地補償」的戰略。由於金朝部隊不敵蒙古軍,因此金朝的土地被蒙古鯨吞蠶食,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後,蒙古人就佔領了東北大部和華北一部的土地,之後蒙古軍又先後佔領了河北、山東、山西,到了1216年,金朝的疆域就只剩下河南和關中的一隅之地。面對這種情況,金朝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兩種觀點,前者認為要重整旗鼓,從蒙古人手中收復失地;而後者認為金軍無力抵抗蒙古軍,但是打宋軍還是很輕鬆的,被蒙古人奪取的土地,要從南宋那裡搶回來。經過一系列爭論和鬥爭,最終後者還是佔了上風。1217年,金軍大舉進犯湖北荊州襄陽地區,希望可以通過奪取荊襄地區而將南宋國土攔腰斬斷,從而方便逐個擊破。然而此時的金兵早已不是當年「滿萬不可戰」的女真鐵騎了,戰鬥力下滑顯著,最終被南宋京湖黜制使趙方率軍擊敗。1219年,不甘心受挫的金軍再次南下進攻荊襄,結果又被趙方領導的宋軍擊敗。眼見荊襄地區是打不下了,金朝又於1220年攻打淮西地區,結果卻一頭扎進宋軍建設多年的防線里,很快又失敗了。
經歷了三次南下失敗、主力部隊在潼關被蒙古軍全殲的金朝終於頂不住了,金哀宗給宋理宗寫信稱「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
然而此時的南宋政權,卻再無和金朝結盟的可能:宋金之間本就有世仇,加之金軍四年三次南下,給南宋人民帶來的極大的破壞,因此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都對金有強烈的抵觸情緒,此時的民意堅決反對與金結盟。而此時的金朝的主力部隊已經被全殲,國土也只剩河南的幾個州,宋和金合作也毫無必要,在這種情況下拒絕與金合作,既順應民意,也符合國家利益。1232年,蒙古佔領開封,金哀宗逃至金朝最後的根據地蔡州,即使只有一座孤城金哀宗還做著「土地補償」的美夢,寄希望於金軍可以打下四川地區,並憑藉天險繼續苟延殘喘。然而這一支七拼八湊出來的軍隊,還沒走出湖北就被宋軍消滅了。1233年,宋蒙兩軍合圍蔡州,次年正月,蔡州被攻陷,金哀宗自殺,金朝從此滅亡。
此役宋朝一舉洗刷百年來的國讎家恨,但是更殘酷的宋蒙戰爭即將到來。(浩浩)
相关参考
貞觀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可以說,既有李承乾本人的原因,比如個人性格暴虐,心理素質太差,不能承受太子這個職位所受的壓力有關;同樣也與外部的環境有關,比如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過於寵愛,以及大臣們對太子的嚴
在漢靈帝去世時,劉辯十四歲,劉協九歲。他們無論誰上皇位,都不可能自己行使皇權。一場的腥風血雨正在醞釀,許多士大夫就想與外戚何家結盟,要徹底鏟除宦官勢力。其中代表人物便是袁紹,他拚命鼓動何進消滅宦官。如
新安公主逼婚王獻之,王獻之為何要用艾草燒殘自己?文/張秀陽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太元十一年(386年),
古代日本各種勢力為爭權,想要雄霸一方,難免會發起戰爭,在當時士兵們除了帶著武器上場廝殺外,有些士兵身上都得背著一大面旗子,在混亂的沙場中一眼就受到關注;但有些人不解這樣背旗子計程車兵不就會更危險,奔跑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徐茂娜他帶著面具披頭散髮,攻陷了一個又一個城池,他是面涅將軍——狄青。這位將軍一生之中經歷了25場大型戰爭,每次都大勝而歸。最後他憑藉著自己的赫赫戰功,贏得了士兵的敬愛,
1951年4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了兩份檔案,一份是給駐日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遠東總司令、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職務;另一份是就麥克阿瑟解職一事提交新聞界的
1951年4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了兩份檔案,一份是給駐日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遠東總司令、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職務;另一份是就麥克阿瑟解職一事提交新聞界的
呂不韋,戰國時期衛國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後任秦國相國。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就是聶遠演的。對他很了解。有同學從史書上也知道呂不韋這個大商人。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今天呢就給大家說一下“聶遠”當時為什麽救
作為清代三朝元老大臣,張廷玉在清朝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可謂不小。在雍正年間,在諭旨與文字編撰、軍機處的設立、奏章制度改革完善等多個方面,張廷玉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此外,縱觀有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張廷玉也是
中華文學史幾千年,出了無數的文學巨匠和文化大師,留下了數不盡的文藝作品,成了我們全民最內核的文化自信。喝不盡的好酒,讀不完的好書,說不透的傳說故事,生在華夏,何其有幸!翻開浩如煙海的文學著作,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