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削藩都十分謹慎,為何康熙卻不聽眾人勸告,很冒險地削藩

Posted 康熙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削藩都十分謹慎,為何康熙卻不聽眾人勸告,很冒險地削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削藩都十分謹慎,為何康熙卻不聽眾人勸告,很冒險地削藩

康熙削藩引發了「三藩之亂」,最後康熙通過戰爭平定了「三藩之亂」,實現了削藩的目的。
康熙做的這件事,在歷史上是引發了很大爭議的,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康熙的做法有些操之過急。戰爭也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正是由於康熙操之過急的做法,讓不該發生的戰爭爆發了,給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不光歷史學者們這麼說,其實當時康熙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包括孝庄太后在內的很多朝中元老重臣,都反對康熙這樣做。他們認為,「三藩」的力量太強,如果貿然行動,很可能打不贏「三藩」,招致失敗。那時候,很可能在北京屁股還沒坐穩,又不得不退到關外去了。
(康熙削藩)
事實上,歷史上對於削藩這件事,一向是非常謹慎的。很多雄才大略的君王,其實都不敢隨便削藩。漢武帝只能採用頒布「推恩令」的方式,變相削藩。其他與漢武帝一樣變相削藩的,還有宋太祖、光武帝等人。宋太祖採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用金錢購買權力。光武帝則採用大面積分封侯爵的形式,稀釋諸侯們的權力。
而因為削藩造成失敗的事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一個削藩失敗的典型例子。而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時期,之所以國家頻頻變換,皇帝頻頻變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削藩造成的。
所以,古代有見識的君王,不到萬不得已,要不是完全考慮周全,他們一般都不會輕易削藩。
那麼,為什麼康熙皇帝卻要冒著很大的風險來削藩呢?他為什麼會如此迫不及待呢?是不是康熙一向就有急躁魯莽的性格呢?
說康熙有急躁魯莽的性格,顯然是不對的。事實上,康熙做事情,還是比較有智慧的。他想要把鰲拜拿下來,也是採用摔跤的方式智取。後來他選太子,三番五次,反覆斟酌,直到死,都沒有敲定。可見他做事情有多麼謹慎。
那麼,本來性格謹慎有智慧的康熙,為何卻急於削藩呢?
我認為,康熙一定要急於削藩,其實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也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實際上,清朝從皇太極開始,就一直在加強中央集權。皇太極之前,一直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皇太極採用加強皇權的方式,試圖把權力從皇室成員那裡奪過來。
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是很成功。後來又由於皇太極的猝死,多爾袞執政,清朝的政治形勢,又回到議政王大臣會議上去了。
這種情況,一直到多爾袞死後,作為皇帝的順治才得以掌權。而且順治繼續採用皇太極的辦法,限制宗王們的權力,把一些非宗室成員的大臣提拔起來,讓他們掌權,替代宗室成員。
但是這樣做,相當於只是一種權力的轉換,權力還是沒有回到皇帝的手裡。康熙上台以後,整個國家已經建立了中原王朝。康熙深刻地意識到,要想在中原站穩腳跟,必須要採用中原王朝的方式,實行皇權集中制。否則的話,在關外時那樣權力分散的局面,又將出現。
而康熙實際上面臨權力分崩離析的局面。一方面,朝廷中有鰲拜這樣的大臣壟斷權力,讓康熙無從插手。另一方面,地方上,尤其是南方,面臨著吳三桂等「三藩」擁兵自重的情況。如果康熙不能迅速從其中突圍出來,那麼他的處境將是很不妙的。
朝廷中的四大輔臣,康熙已經用智慧把他們擺平的。
他先是縱容鰲拜獨掌權力,讓鰲拜搞死蘇克薩哈,同時讓索尼不滿。而索尼因此在死前倒向了康熙,提出了還權的主張。這樣,康熙就解決了四個輔臣中的兩個。剩下的兩個,遏必隆只是跟著鰲拜跑的, 不足為懼 ?。只要把鰲拜擺平,事情就解決的。所以最後,康熙採用了摔跤的方式,來解決鰲拜的問題。
朝中權臣的問題解決了,就剩下地方上藩鎮的問題了。而且在康熙看來,地方上的藩鎮,是一個大問題。為什麼說是大問題呢?那是有現實例子的。比如南明政權,本來其實並不強大,但依然能夠存在半個世紀。而「三藩」的力量比南明強大多了,如果不及時解決,他們必然會做大。
而且,要解決「三藩」的問題,歷史上並沒有恰當的經驗。畢竟他們身在外地,又擁兵自重。除了用戰爭的方式,沒有更好的方式。既然戰爭是唯一選擇,早遲要打一仗,顯然遲打不如早打。早打的話,「三藩」的態勢還沒有形成。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所以康熙毅然發動了戰爭。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相关参考

很多華人在西方被歧視,他們為何卻不願回國呢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也就是外面再好,國外再好,都不如自己的家溫馨,哪怕是一個窮困落後的家,也依舊是非常溫暖的。所以無論在外面遇到多麼大的困難和災難,都會最終回到自己的家中,這

削藩運動、靖難之役,糊塗叔侄破壞了朱元璋精心打造的國防體系

15年浴血奮戰,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一統中華,成了中國古代史上一位傑出的皇帝;32載勵精圖治,明太祖完成頂層設計,為後世子孫奠定了堅實基礎,大明帝國揚帆啟航。殊不知自己前腳剛離開,不聽話的子孫們就開始

削藩運動、靖難之役,糊塗叔侄破壞了朱元璋精心打造的國防體系

15年浴血奮戰,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一統中華,成了中國古代史上一位傑出的皇帝;32載勵精圖治,明太祖完成頂層設計,為後世子孫奠定了堅實基礎,大明帝國揚帆啟航。殊不知自己前腳剛離開,不聽話的子孫們就開始

汉景帝削藩成功,康熙也成功,为何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却失败了

削潘这样一个词在古代几乎都是帝王家的无声之痛,说实话古代的时候国家的权力如果不是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或者说某一任皇帝的野心开始增涨之时,所谓的削潘就开始了。而且藩王这种东西一般来说都是自己的父亲或者说

全球很多國家都有大量黑人,去日本的卻不多,這是為何

人類主要分為三大人種,分別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其中,黑色人種佔了世界總人口的16%。對黑人的稱呼,以前英語中用「Negro」,原本是西班牙語中的「黑」,但有強烈的蔑視色彩。中世紀以前,黑人主要分

康熙皇帝是如何削藩的

在我国大唐时期就已经有了藩镇割据的先例,在安史之乱之后,不在京城的外地将领手握重兵,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拥兵自重,出现政治、经济、军事都不受朝廷掌控的局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当然不乐意了,尤其是藩镇

康熙削藩其實並不英明,只不過他碰到的不是朱棣這樣的對手

削藩在歷史上是一個大難題,雖然削藩次數並不少,其中不乏成功的,但大多數都失敗了。對於明清兩朝來說,也只能參考一下,畢竟年代不同,背景不同,皇帝不同,對手也不同。根本不可能采取同樣的方式,如果想依葫蘆畫

乾隆為何深受康熙的喜愛,他受了康熙哪些影響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殿軍,大概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的時期了。滿族愛新覺羅氏,名字叫弘歷,潛邸之時為寶親王,即位後年號乾隆。文治武功皆有成就,平定準噶爾及大小和卓,南巡江南蔚為大觀,編修《四庫全書》,成

十字軍團的未解之謎,他們的寶藏究竟在哪裡,引得眾人瘋狂

歐洲歷史上,有一支力量非常強大的隊伍,他們的名字叫做聖殿騎士團。他們的力量十分強大,只要出戰就一定能勝利,此外,這支隊伍在不斷的勝利下也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成為當時最富有的隊伍,即使是國王都要忌憚他們的

燕王朱棣装疯削藩 天津的由来正是因为他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明太祖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为巩固皇权决定削藩。对此不满朱棣发动兵变,终于在1402年胜利,于是在南京当上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明朝经济得以繁荣发展,国力也十分强盛,这段时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