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明明姓鈕鈷祿,為何一般人卻直接稱他為和大人
Posted 部族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和珅明明姓鈕鈷祿,為何一般人卻直接稱他為和大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和珅明明姓鈕鈷祿,為何一般人卻直接稱他為和大人
清宮戲和有關清代的小說比較多,從這其中有時候能發現一些很怪異的現象,比如有些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稱呼和珅為「和中堂」、稱呼康熙朝重臣索額圖為「索大人」,還有晚清時期,一些人稱呼咸豐朝重臣肅順為「肅中堂」。這種說法當然很符合一般的稱呼習慣,但是是不是總覺得怪怪的,因為這些人是滿族大臣,實際上「和珅」、「肅順」、「索額圖」不是漢人所說的「姓名」,而就只是「名」而已。
那漢族老百姓和漢臣這麼稱呼算不算是違禁呢?也不是,這些人基本也都接受了,畢竟都入主中原了,當然按照中原的規矩來。
那他們自己沒有姓氏嗎?當然不是,滿族是有姓氏的,和珅的姓氏是「鈕鈷祿」,索額圖的姓氏是「赫舍里」,肅順更了不得,是宗室,姓「愛新覺羅」。
《還珠格格》中就有個有意思的情節,乾隆微服私訪的時候,給自己的化名是「艾老爺」,這個漢姓「艾」自然是「愛新覺羅」的諧音。
那為啥這些滿人都不說自己的姓氏呢?其實這就是習慣,現在流傳的一些滿族大臣給皇帝的奏摺,還有在一些書畫作品的署名中,都只寫名字不寫姓氏。
這種習慣有時候鬧出不少笑話,比如很多百科全書在介紹「彭」這個姓氏的時候,說到名人的時候,往往舉出「彭春」這個人,彭春是康熙朝著名將領,曾經參加過驅逐沙俄的戰爭,因為「彭春」特別像漢族姓名,姓彭名春嘛。其實「彭春」是滿族名稱的音譯,他出生當時還是順治時期,有些滿人起名字還不是完全按照漢字來起,所以就有了「彭春」這麼個名稱,現在為了避免誤會一般稱「朋春」,人家的姓氏是棟鄂氏。自清初以來,滿族逐漸傾向於採用兩字的中文名(不包括姓氏),再將其音譯為滿語。但是姓氏漢化比較晚,一直到民國時期,因為避免麻煩,所以滿姓幾乎都改成了漢姓。
那有姓氏為何不用呢?
這其實滿族的習俗:在稱呼一個人的姓名時,稱名不稱姓。傳統滿族的正式姓名分為哈拉(hala,姓氏)與格布(gebu,名字)兩部分。而滿族是由傳統的女真游牧部落發展來的,所以滿族文化的部族色彩很重,哈拉為部族最早的起源共祖,同一個哈拉之間,有不能通婚的禁忌,類似於漢族的同姓不婚。哈拉的由來,或源自於地名,或源自於居地的河流,或源自古老的圖騰或傳說。
而哈拉下面還有穆昆,這是同一個哈拉,移居不同地區之後,形成的新氏族集團。舉例來說,瓜爾佳氏是滿族的一個傳統哈拉,根據居住地區不同,分成蘇完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
其實哈拉大概相當於早期漢族的「姓」,穆昆相當於傳統漢族的「氏」。所以,傳統上,原始的哈拉,被稱為哈蘇里哈拉(hasuri hala),分裂後的氏族姓,則稱穆昆哈拉(mukūn hala)。在傳統的滿人家族中,皆能夠知道自己的哈拉與穆昆,祭神時,先報哈蘇里哈拉,再報穆昆哈拉。
而且,滿族的姓氏和漢人不一樣,他們不光一般情況「稱名不道姓」,即使是需要說到姓氏的場合,也是用「董鄂氏的費揚古」這種說法
而滿族「稱名不道姓」的習慣實際是受蒙古族影響,從歷史角度推斷是這樣的,因為早期滿族的宗族組織固定,而幾個哈拉組成的地緣部族集團中,一個人的哈拉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所以不需要稱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在傳統的滿洲社會中,必須保證嚴格的族外婚,首領(牛錄額真)管理戶口,對於個人來說,基本沒必要強調自己的姓氏。
不過,滿人後期因為本身姓氏淡化,又久居中原,所以有時也染上很多漢人習俗,至乾隆時期,傳統滿族姓氏與漢族習俗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隨名姓現象,是一種將名字首字當成姓氏的做法,源自滿族習俗,例如乾隆時的阿桂,祖父阿思哈,其父阿克敦,三代名字前綴都是阿字。久而久之,這個前綴字被當成姓氏來看待,稱為隨名姓。乾隆帝為避免這種漢化現象,曾特意下旨,要求大臣阿桂家子孫不得效法。在後宮中,他又將自己妃嬪的單字姓改為「某佳氏」,使其滿化。還有傅恆將其諸子,命名為傅姓,乾隆下旨,將傅改為富字,以符合其滿洲舊姓富察氏。
但乾隆的努力屬於逆歷史潮流,到了後來,滿族姓氏虛化基本是普遍現象(除了少量貴族),到了後來,連皇族都改姓了,比如啟功先生,前清皇族後裔,著名學者,他堅持自己姓「啟」名「功」,他認為「愛新覺羅」不是姓氏,而是部落名稱。
所以對於個體來說,他們對自己的姓氏概念越來越淡化,反正說了也沒什麼用,所以到了後來,滿人就有了只說名不說姓的習慣。有時候還因此鬧出一些尷尬的情況,比如晚清將領勝寶,因為仗打得不好,被同僚譏諷為「敗保」。
相关参考
我們都知道,黃帝是我們中華文明古國的人文初祖,他創立的華夏文明,讓世界頂禮膜拜,他統一了我們中華大地,征服了東夷,九黎族等少數民族,他以土德為王,土的顏色是黃色的,所以又稱他為黃帝。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
呂布這個人,大家應該也很清楚,今天來寫寫他。呂布這個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他的風評非常差,《三國演義》甚至直接借張飛之口稱他為三姓家奴。那麼真正的呂布是什麼樣的的呢?他真的那麼不堪嗎?呂布是并州
呂布這個人,大家應該也很清楚,今天來寫寫他。呂布這個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他的風評非常差,《三國演義》甚至直接借張飛之口稱他為三姓家奴。那麼真正的呂布是什麼樣的的呢?他真的那麼不堪嗎?呂布是并州
李鴻章是什麼人,滿清統治末期的第一重臣,後人都稱他為「清朝淺水中前行的大舟」,這樣一個人卻只被後世記住了他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但歷史就是這樣,有的時候你不得不先忍辱負重,默默發育後才可重拳出擊,可惜
按照清廷皇室的傳統慣例,滿族人一般只會娶滿族女人做妻子。那么在很多人眼里慈禧無疑也是一個滿族人,然而在她死後,由於風光大葬把很多寶物帶入定東陵,使得很多盜墓賊窺視。大清亡後,民國初期,有一個流氓軍閥孫
按照清廷皇室的傳統慣例,滿族人一般只會娶滿族女人做妻子。那么在很多人眼里慈禧無疑也是一個滿族人,然而在她死後,由於風光大葬把很多寶物帶入定東陵,使得很多盜墓賊窺視。大清亡後,民國初期,有一個流氓軍閥孫
歷史的發展趨勢,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一般人心目中,能夠決定歷史發展走向的都是那些叱吒風雲、名傳四海的大人物,因為他們大權在握,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萬人的生死存亡,足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大局。但實
歷史的發展趨勢,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一般人心目中,能夠決定歷史發展走向的都是那些叱吒風雲、名傳四海的大人物,因為他們大權在握,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萬人的生死存亡,足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大局。但實
最後太子和二皇子都死了,三皇子作為最小的皇子,登上了帝王的寶座。有人說,范閑有機會自立,為什麽他不肯自立為皇帝呢?確實,范閑在後期確實是有機會自立為皇帝的。但是他為什麽沒有自己當皇帝呢?試想一下,倘若
三國時代,天下名將不少,其中以呂布、關羽、趙雲、典韋、太史慈等人非常著名。在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里,關羽關雲長似乎非常受作者的偏愛,因為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幾乎達到了「武聖」的境界。就演義來說,關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