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藏吳昌碩印
Posted 北京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京故宮藏吳昌碩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故宮藏吳昌碩印
清 吳昌碩刻「菩薛戒憂媻塞員頓蒯壽樞」田黃石章 3.1×3.1厘米 通高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吳昌碩篆刻作品,都是其為不同地域、階層的各色人等所治,通過與他們的「金石之交」,對吳昌碩藝術發展有很大影響,茲介紹其中幾位。
「馬衡」、「馬衡印信」、「叔平」三印是吳昌碩為馬衡所刻。馬衡(一八八一年?一九五五年),字叔平,號無咎,浙江鄞縣人,曾長期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於金石學、考古學、篆刻、收藏等方面皆有顯著成就。能詩詞,工篆隸,精篆刻,尤以治印稱名於世。馬衡的齋名「凡將齋」,是因漢代司馬相如所作《凡將篇》得名。一九〇五年,馬衡請吳昌碩為其書寫齋名,「凡將齋」三字是吳昌碩獨有的石鼓文風格篆書,迎首處鈐「一月安東令」印,後附行書跋九行,說明了齋號來歷,勉勵其「篤學嗜古」,跋後鈐「俊卿之印」、「昌碩」二印。馬衡對此十分珍惜,後請工匠將其製成齋堂匾。
上世紀八十年代馬衡後人將這兩件(匾額與書法)見證了吳、馬交往的珍貴文物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馬衡評價吳昌碩篆刻「其刻印亦取偏師,正如其字。且刻成之後,椎鑿邊緣,以殘破為古拙」,但對於追隨其「以殘破為古拙」的人馬衡卻批評「是亟宜糾正者也」。吳昌碩為馬衡所刻的三方印雖未寫明時間,但從邊款使用的名號及風格看,應與「凡將齋」匾額書寫時間相近。
清 吳昌碩刻「馬衡「 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5.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馬衡印信」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叔平」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6.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成多祿印」、「多祿長壽」、「澹廠父」、「澹堪居士」、「澹廠上書」、「竹山」六印是吳昌碩為成多祿所刻。成多祿(一八六四年?一九二八年),字竹山,晚號澹堪(又作澹廠、澹庵、淡廠),吉林人,以詩歌、書法聞名於世,同宋小濂、徐鼐霖共同被譽為「吉林三傑」,詩歌作品見於《澹堪詩草》。晚年移居北京西城南溝沿澹園。成多祿先後入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齊齊哈爾副都統程德全幕府,期間任綏化知府,為官清廉。辛亥革命後返鄉。宣統年間程德全擔任江蘇巡撫,成多祿因此隨行,在江蘇的兩年中他與江南名士交遊、唱和並因此和吳昌碩相交。從這六方印章的邊款吳昌碩使用的名號看,吳昌碩為成多祿治印即此期間。
清 吳昌碩刻「成多祿印」石章 2.7×2.7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多祿長壽」獸紐壽山石章2.8×2.8厘米 通高5.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澹堪居士」石章 2.7×2.7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張公之束」印是吳昌碩為張鳴珂所刻。張鳴珂(一八二九年?一九〇八年),原名國檢,字公束,號玉珊,晚號寒松老人、窳翁,浙江嘉興人。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拔貢,官江西德興縣知縣,義寧州知州。晚年辭官後居嘉興石佛寺鎮。著有《寒松閣談藝瑣錄》,是書敘錄晚清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書畫家凡三百三十一人,是研究近代史及海上畫派之重要著述。在卷五中寫到與吳昌碩的交往:「性孤冷,工詩,能篆籀及金石刻。又喜作畫,天真爛漫在青藤雪個間,時楊藐翁在吳門,折節稱弟子,又與吳愙齋中丞善,見聞日廣,而氣韻益超。予游吳門,君觴予於槃園,遂訂交焉。」對於吳昌碩的篆刻,張鳴珂給予很高評價:「倉石治印獨往獨來,一空依傍,論者謂與吳讓之、趙撝叔,如鼎三足。」
清 吳昌碩刻「張公之束」青田石章2.5×2.5厘米 通高6.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勛伯五十六歲以後書」、「勛伯賞鑒」兩印是吳昌碩為張廣建所刻。張廣建(一八六四年?一九三八年)字勛伯,安徽合肥人,本為當地不第秀才,光緒年間流落京津,投入淮軍聶士成部為軍佐,後至山東,為巡撫袁世凱器重。辛亥革命後受袁之命任甘肅督軍,掌管軍政大權並殘酷掠奪七年,袁死後他作為皖系在甘肅的代理人繼續經營,直皖戰爭後皖系失敗,張亦失去靠山而下野。在統治甘肅期間他安插同鄉親信許承堯、蒯壽樞、龔慶霖、孔憲廷等擔任要職,貪污腐化之風盛行。一般軍政官吏都利用職權搜求古玩,如著名的秦公簋在禮縣出土後即被張廣建佔為己有,現在所見的許多敦煌經卷上就有以上官員的收藏印。吳昌碩為其所刻印章的邊款上時間為己未(一九一九年),第二年張即下野。
清 吳昌碩刻「勛伯五十六歲以後書」壽山石章 2.8×2.8厘米 通高6.5厘米 故宮博物院
清 吳昌碩刻「勛伯賞鑒」青田石章 2.6×2.6厘米 通高6.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自聞聞齋」兩方、「若木」、「包法」、「壽樞」、「員叟」、「圓頓」、「菩薛戒憂媻塞員頓蒯壽樞」、「圓頓居士」、「若木」兩方、「蒯壽樞字若木」、「若木啟事」、「合肥蒯氏自聞聞齋收藏印」共十四印是吳昌碩為蒯壽樞所刻。蒯壽樞是晚清著名學者、清流派重要人物蒯光典的次兄光藻之子,字若木,佛號圓頓,安徽合肥人。曾任農工商部郎中,隨張廣建任職甘肅榷運局局長。精書畫,富收藏。這批印章石材名貴,並雕刻有精美的薄意(即極淺薄的浮雕)圖案,可見其對此的珍視。
清 吳昌碩刻「壽樞」田黃石章 2.3×1.4厘米 通高5.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合肥蒯氏自聞聞齋收藏印」田黃石章 印面直徑4.2厘米 通高4.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綜上所述,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篆刻作品,為我們研究吳昌碩的生平與交遊歷程提供了寶貴的依據,吳昌碩一生豐富的經歷由此可見一斑。
相关参考
我國向來不缺神出鬼沒的靈異事件,但是,如果事發地點是首都北京的故宮,皇帝的朝堂,是不是給事情增添一絲神秘又可信的色彩呢?故宮有很多靈異故事傳出,1992故宮靈異事件監控拍到可怕一幕。據說當時有人看到了
沒看過這樣的雍正,故宮操刀作畫,把珍貴的雍正行樂圖改造為...萌萌圖....
這組動態圖片是北京故宮的技術創作,很有趣吧!雍正行樂圖是真實存在的套圖,這次北京故宮取了其中的九張,透過數位技術讓雍正「活了起來」。日前故宮發表時,為這套圖取的名字,和雍正形象絕不符合:「雍正:感覺自
沒看過這樣的雍正,故宮操刀作畫,把珍貴的雍正行樂圖改造為...萌萌圖....
這組動態圖片是北京故宮的技術創作,很有趣吧!雍正行樂圖是真實存在的套圖,這次北京故宮取了其中的九張,透過數位技術讓雍正「活了起來」。日前故宮發表時,為這套圖取的名字,和雍正形象絕不符合:「雍正:感覺自
故宮靈異事件。北京故宮可以說是中國靈異事件的中心。作為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故宮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洗禮,擁有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澱,同時也充滿了神秘色彩。對於故宮裡的靈異事件,首屈一指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清朝一共經歷了200多年,傳承了12代皇帝,但是在故宮裏供奉的皇帝牌位只有11個,有很多人疑惑,另一個牌位是不是像當年的乾隆牌位一樣,流失到了海外或者被損毀了?學者給
90後旅行,只為遇見:#90後旅行#故宮裡的冷宮在哪裡,為何一直不對外開放呢?北京故宮是「明清皇宮」,是舊時政治權力中心,象徵著榮譽。正是因為如此,紫禁城就發揮了它的重要性,1925年新中國開放之後,
故宮深井裏有很多珠寶,爲何至今無人打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北京故宮是清明兩代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價值。故宮裏有無數的寶藏。每一件如果放到現在都是無價之寶,但到了清朝末年,我們國家遭受了內憂
衆所周知,北京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名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故宮集合了中國古代宮殿之精華,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爲完整的木質古建築宮殿
北宋定窯白釉刻花荷蓮紋梅瓶高45.3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北宋定窯白釉印花鳳銜花紋笠式碗口徑17.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北宋-金定窯劃花鋪首龍耳方壺高38.6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記者阮富春朱威201
北宋定窯白釉刻花荷蓮紋梅瓶高45.3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北宋定窯白釉印花鳳銜花紋笠式碗口徑17.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北宋-金定窯劃花鋪首龍耳方壺高38.6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記者阮富春朱威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