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時期這樣給軍人發餉,不得不讓人大跌眼睛

Posted 士兵

篇首语: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地欣赏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仁宗時期這樣給軍人發餉,不得不讓人大跌眼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仁宗時期這樣給軍人發餉,不得不讓人大跌眼睛

在中國歷史上,老百姓當兵打仗自然是為了口糧和俸祿,士兵可不像文人士大夫,沒有那麼多忠君愛國的思想,誰能讓他們溫飽,解決肚皮的問題,他們就跟誰賣命,因此發放俸祿是提高軍隊戰鬥力最重要的一環。
俸祿的標準很多,一般來說,都是按照職位高低,貢獻大小來發。有些朝代還考慮駐守邊疆的辛苦,然而號稱千古仁君的宋仁宗給士兵薪水的發放則讓人大跌眼睛。
我們知道,在宋朝,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募兵的硬性標準之一就是身高,因此還誕生了兵樣這種特殊的兵種,宋朝初期,由於戰亂紛紛,百姓都願意當兵,所以當兵的指標也相對較高,宋太祖挑選士兵,身高要在五尺五寸以上,即現在的一米六八的樣子。
隨著太平時代的到來,百姓參軍的願望下降,大家都安心種田,願意為皇帝打仗的人變少了,因此宋真宗時招募士兵條件就放鬆多了。規定最低人高為五尺二寸,大概就是現在的一米六左右。
至於說到工資可以根據崗位,級別,職務,工種不同來區別,甚至因為各地的物價不一樣,地區之間也有差別,然而不管有什麼差別都沒有在身高上有所體現。
到了宋仁宗時期,這一點終於被提及,宋仁宗雷厲風行地進行了改革,不僅貫徹了選才方法,在招兵的時候有嚴格的身高要求,而且還奇葩的提出軍餉,俸祿與身高掛鉤,當時身高在五尺八寸以上月薪為一千文,五尺七寸以上為七百文,五尺六寸以上的就只有五百文了。如果低於五尺二寸以下,即低於宋真宗時期最低標準的就沒有月薪了,只安排吃住。
作為宋仁宗來說,他當然有他的解釋,當兵就是為了打仗,打仗靠的就是力氣,身材高大的人當然力氣大,賣力也就更多,為什麼要和矮子拿同樣的工資呢?另外不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是為了維收地方,自然也是長得高大的士兵更有威懾力,這個道理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卻將打仗簡單化了。
首先個子高大或者矮小很多時候與力氣大小並沒有什麼關係。另外打仗更重要的是軍隊的素質,後勤以及戰術一系列的複雜工程,而宋仁宗卻僅僅拿外貌作比較,這無疑就落入了下乘的見識。
不知大家對於宋朝選拔士兵有何看法,宋仁宗這一舉措無疑是宋朝的趣事。

相关参考

唐朝時期這位溧陽籍宰相,竟是被誣告致死……

唐則天後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將溧陽籍負責進謁、典儀等職的司賓卿史務滋任命為納言(相當於宰相)。不久,下令史務滋等十人分別巡視全國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

唐朝時期這位溧陽籍宰相,竟是被誣告致死……

唐則天後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將溧陽籍負責進謁、典儀等職的司賓卿史務滋任命為納言(相當於宰相)。不久,下令史務滋等十人分別巡視全國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沒人發現她是女人

每次說到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時候,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起花木蘭,在歷史上不得不說她是一位非常神奇的女子。在封建社會當中,能夠有花木蘭這樣的女人出現實在是不容易。不過也有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奇怪,為什麼花木蘭代

侯景和南梁的台城血戰中梁軍雖佔據優勢兵力卻並未取勝

侯景之亂是南北朝時期一個十分著名的事件,在這次混亂中也留下了很多讓人感歎的事情。其中的台城血戰,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可以在戰爭史中寫上一筆。南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的八月,大將軍、河南王侯景反叛。侯

劉太后臨死前做了一個讓人不解的動作,宋仁宗一招破解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宋朝的劉娥是最接近武則天的女人了,執掌大清50年的慈禧也是不能比的。武則天與劉娥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比如,武則天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女

二戰中時期,美國士兵的頭盔暗藏玄機

打仗不僅會讓人們流離失所,而且也是非常勞民傷財的一件事情,但是有的人卻通過戰爭來賺錢,這樣的人不僅智商高,而且相信也是特別心狠的。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的人能夠在戰爭中賺錢,有的國家同樣也可以。在第

軍人常服上經常會掛一個黃繩子,這東西到底有何意義

我們觀看閱兵式的時候,可能有很多網友注意到一些細節,就是在軍人的衣服上面好像有一個黃色的繩子,掛在胸口上面連接著肩章。對於這樣的一個物件,可能很多人很好奇是做什麼用的。因為按道理來說,軍裝一直追求越精

那個以軍人身份行騙15年的男子,入戲太深被抓後稱自己是少將,他結果怎樣

隨著時代的發展,騙子騙人的手段越來越多,尤其現在進入了網路時代,騙術也在與時俱進,現在網上隨處可以見到刷單以及網路兼職的手段已經讓人見怪不怪。而我們今天的故事就是,一個以軍人身份行騙15年的男子,這究

慶曆新政為何會失敗

宋朝自建國之初,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就非常嚴重,宋仁宗時期尤其明顯,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新政改革的時候。慶曆三年,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人均在朝中居要職,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

此人不可用

書生帶兵打仗,乍聽起來總讓人覺得不太靠譜。在晚清時期,面對太平天國如火如荼的戰事,若不是八旗兵和綠營兵腐朽墮落、不堪一戰,也輪不到曾國藩這個只會拿筆的人來提刀上戰場。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曾國藩這個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