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從重文輕武到辱武,與藩鎮割據、五代無必然關係
Posted 太祖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從重文輕武到辱武,與藩鎮割據、五代無必然關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從重文輕武到辱武,與藩鎮割據、五代無必然關係
上文「李煜清平樂,宋朝醉東風,今人憶蘿月:虛幻的盛世圖景」,我們談了《清平樂》作為曲調、詞牌名,充分展現了世人特別是一些經濟唯一主義者們的觀點。宋朝的經濟和文化繁榮是任何人都不會否認的,然而,這種繁榮是在放棄漢人王朝的歷史責任條件下形成的。為了防止藩鎮割據、五代十國亂象再次出現,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的「重文輕武」政策逐漸形成。但是,這種「重文輕武」是以「監軍」「後勤」等軍事形式來體現的。而這些在漢、唐為了防止武將勢力做大都曾經採用過。比如「太監建軍」唐玄宗時期就經常採用,甚至太監領兵的楊思勖。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歷來被視為「重文輕武」的典範,但我一直不認同。「杯酒釋兵權」是歷史必然,總比劉邦的「剷除有危險者」、朱元璋的「一勺燴」強多了。這裡面既有宋太祖的無奈,也有對軍人的理解。
五代時期,各個武將都是擁兵自重的,大將領下面中將領,中將領下面小將領。這就很像東周時期的天子下面有諸侯、諸侯下面有大夫、大幅下面有家臣一樣,都有各自的圈子兒。趙匡胤某種程度上只是「勢力最大的一個」,而非僅有一個。這是他的無奈。
問題好在所謂的「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還都沒有「二心」,給各家兄弟中的有能耐的幾位「榮華富貴」防止做大,這是一個好的辦法。
另外,請注意:宋太祖、宋太宗時期,雖然「重文輕武」,但因為戰爭較多,宋太祖先南後北逐步統一;宋太宗迫使福建的陳洪進、吳越錢氏投降,實現了對南方的統一,之後滅北漢、兩次北伐遼國、南下進攻交趾。
總體上,太祖、太宗兩朝因為要「統一中國」,「輕武」基本上針對位高權重的武將、主要是一種「軟制衡」,武將們也很自覺向「無更高的欲無更大的求」靠攏。
宋仁宗時代的「重文辱武」其根源不在晚唐到北宋間的「武將亂國」,直接源頭就是「澶淵之盟」。因為,「澶淵之盟」使得被北宋朝廷面臨「合理性」的質疑。
什麼叫「合理性」?合理性不是合法性、正統與否,後兩者都是封建社會的糟粕觀念。「合理性」任何時代都管用,也就是你這個朝廷是否完成了「保民、讓民眾有尊嚴且幸福的活著」。
「儒生墮落」也是一步步的,在宋仁宗時期,儒生掌握了巨大權力,一方面是宋仁宗自由出生於皇家,對民之疾苦、對戰爭的把握、對朝政的處理等都沒有什麼經驗和能力,因此,必然大放權於儒生;一方面因為宋仁宗時期對儒生的放縱,使得儒生愈發為了自身的統治權力,以「為民」為口實,打壓武將。
武將存在的價值就是「保疆土、復國土」,在宋遼情形下,武將意圖再次北伐、強硬對外,那是肯定的。因此,儒生主要針對的對象也就是武將了。
為此,「重文輕武」在宋仁宗時期變成了「重文辱武」。
有的朋友,例如金色系列、壞小子影視等某些網友,認為幽薊十六州並非宋朝所賣,那是石敬瑭所為。因此,稱不上出賣祖宗之基業。
但問題是,石敬瑭並非中原故人之後,而北宋卻是中原政權。難道不是漢人嗎?漢人兩三千年的故地,說不收復就不收復了?
宋真宗、宋仁宗是不是宋太宗的後代?宋太祖在柴榮賬下就有過北伐收復故土之舉,宋太宗更是兩次北伐意圖收復失地,真宗、仁宗這還不算數典忘祖算什麼?
有些人還拿晚清和明朝宣宗內縮為例,說出賣祖宗之地的並非北宋獨有。但問題是,清朝確實應該批評,但又有哪個對歷史認知相對公正的人能夠承認,清朝出賣之地,曾在中原政權下統治過百年?
這不是為清朝出賣土地辯駁。因為清朝的問題,這些地區與燕雲地區是難以比擬的。因為,燕雲自商周時期就已經是中原政權的邊疆重鎮,東周的「戰國七雄」之一燕國時代幽薊十六州就已經成為重鎮。
再者說,清朝再賣、明朝再內縮,怎麼也沒丟過中原政權傳統重鎮。
正是因為宋太祖、宋太宗知道「幽雲之地」的重要性、歷史責任和對自身的安全影響,如此,才會力爭收復。很可惜,有些人只會拿別人的問題為自己搪塞責任。
正是因為宋真宗知道「放棄幽雲地區」對自身政權統治力的殺傷力,所以,赤膊上陣和文臣們一起導演了「天書運動」,用「天意」來鞏固並發揚自己的「合理性」。從中我們即可以看到皇帝在這件事兒中的卑鄙,更看到滿朝文武特別是文臣集團的無恥。
宋仁宗時期,文臣集團因為「澶淵之盟」後政治發展得到了好處,因此,對收復幽雲地區根本不在意。宋仁宗則以「孝」開始鞏固自身地位,將「澶淵之盟」後的放棄歷史責任行為固定化。
以「慶曆增幣」為例,當時的掌權大臣基本上都認為「澶淵之盟」既然簽訂,就應該遵守。從這時起,北宋統治階層就徹底放棄了傳統故地。至於有人拿宋徽宗時的北伐說宋朝從來沒有忘記過「收復失地」。
這簡直是笑話。眼看著金國要滅了遼國,想去撿便宜。結果,撿便宜沒成反倒被人看清了幾斤幾兩。金國反手就把北宋滅了。
綜上所述,哪個朝代都怕武將造反,但沒有一個朝代像北宋一朝、南宋政權這樣怕得到了變態的程度。某種程度上,五代割據的所謂歷史影響,對於像宋仁宗「重文辱武」那樣的時期其實很弱了。
之所以「重文辱武」,一方面是文臣權勢太大、皇帝能力太差;一方面是皇帝只為了自己的位子絲毫不顧及歷史責任;一方面「澶淵之盟」後,北宋認為「武將」在對外上的作用已經很低,諾大的百萬軍隊控制好中原百姓就行了,更白的話說就是「武將的存在價值比較低」。
相关参考
武將兵權過重,是五代十國朝代更迭頻繁的重要原因,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後對其進行了深刻反思,然後施行了“重文抑武”的策略,來看看前因後果吧!武將篡位從公元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滅唐,建立後梁以後,當時的北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戰亂不斷,一批能征善戰的良將出現,曾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崔寧就是其中相對不知名卻又作用很大的一個。之所以名聲不顯,一方面是此人有過反叛擊敗上官的記錄,另一方面此人是皇帝冤殺的,使崔寧在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戰亂不斷,一批能征善戰的良將出現,曾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崔寧就是其中相對不知名卻又作用很大的一個。之所以名聲不顯,一方面是此人有過反叛擊敗上官的記錄,另一方面此人是皇帝冤殺的,使崔寧在
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造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受到
對於崇尚儒學文人士大夫而言,宋朝無疑是個美好的時代,與唐朝相比,宋朝官員大多兼有學者,詩人,畫家,政治家的特質,連普通百姓也鍾愛戲曲這些文化活動。北宋東京,首都開封有人口一百五十萬之多,這在當時世界上
對於崇尚儒學文人士大夫而言,宋朝無疑是個美好的時代,與唐朝相比,宋朝官員大多兼有學者,詩人,畫家,政治家的特質,連普通百姓也鍾愛戲曲這些文化活動。北宋東京,首都開封有人口一百五十萬之多,這在當時世界上
宋朝重用文官,为什么明朝也重用文官?明朝文官竟能吊打宋朝文官?
宋朝重用文官,为什么明朝也重用文官?明朝文官竟能吊打宋朝文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孱弱的朝代,因為重文輕武,所以屢遭外侵。最終被金一點點的蠶食,剩下南宋艱難的生存,不過這個時候的南宋,卻涌現出了一大批的武將。岳飛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是南宋時候的抗金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孱弱的朝代,因為重文輕武,所以屢遭外侵。最終被金一點點的蠶食,剩下南宋艱難的生存,不過這個時候的南宋,卻涌現出了一大批的武將。岳飛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是南宋時候的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