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简介,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结局悲惨,车裂而死
Posted 苏秦
篇首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秦简介,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结局悲惨,车裂而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秦简介,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结局悲惨,车裂而死
苏秦(?-公元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是战国策士,纵横家。出身寒门,却少有大志。据传他随鬼谷子学游说术,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
苏秦推动合纵,初为功名富贵,实际发挥了巧妙的外交才能,其捭阖阴阳,以退为进之术,深得鬼谷先生真传,亦近道家之说;其说诸王主要说辞并不离利害二字,因势利导,配以机智,打动诸王,其法又与兵家相合,因此称苏秦为战国时代成功的谋略家与纵横学说之集大成者。
一、连横说秦,初露锋芒
《史记 苏秦列传》记载: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苏秦想要在东周和秦国施展抱负,结果却都没被录用。当时,苏秦的彖里,老母在堂,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大哥老早就去世了,还有一寡嫂在,本来一家人团聚,自然欢喜。可是过了几天,苏秦想要出游列国,母亲、嫂嫂、妻子却都竭力的反对,劝他说:你看咱们当地人,种庄稼的种庄稼、不种庄稼的做生意,人家都想着养家糊口,你怎么会想到要出去靠耍嘴皮子而换来容华富贵呢?那不是要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没影的事业吗?如果不行,那不是白白浪费精神吗?你到时难道就不会后悔吗?两个弟弟也劝说:哥如果真的擅长游说之术,怎么不去游说周王呢?如果在本乡就能出名,又何必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苏秦看全家都不支持他,只好求见近在洛阳的周显王,向显王奏以强国之术。显王虽留他住下,可显王左右的臣属都知道苏秦出身农贾之家,怀疑他是在纸上谈兵,没什么真本事,都不肯保举他。
苏秦在显王府上住了一年多,明白进取无望,于是回家把家产都变卖了,得钱后做了几件貂皮制的衣服。他穿上华贵的衣服,带了一百斤黄金,来到了秦国,上书给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丰富物产,北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兽皮和代地产的马匹,向南则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边又有崤山、函谷关等坚固要塞。秦国真是田地肥沃、人民富足;有万辆战车,有百万雄师:沃野千里,储藏丰富,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府之国,也是可以称雄天下的国家。以大王您的贤能,秦国众多的人口,战车及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及谋略的应用之妙,足可以吞并诸侯,据有天下,自称皇帝,统治四海。希望大王您能听听我的意见。
苏秦讲了这么一通大道理,秦惠王的回答却是客气而又冷淡,其主要原因大概是由于他刚刚杀了商鞅,不太喜欢外国人,又加上时机还不太成熟,或是苏秦只讲一些大而无用的道理,却无具体方案。秦惠王回信说:我倒听说过,毛羽不丰满的鸟儿,就不能飞得很远;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能够随便惩罚别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的君主,也不能教导役使别人;政治法令没有理顺的君主,也不能随便去号令大臣。现在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秦国教导我,我十分感激,不过还是等秦国具备了条件再听您的意见吧!就这样,苏秦被秦王赶了出来。
苏秦接连上了十多次书,在秦国住了一年还多,秦王始终没被说动,看着带的盘缠已花完了,身上的貂皮裘衣也穿破了,没办法的他只好把车马和仆人都卖掉,挑着个破担子又回到家乡。败家子回家,母亲骂他,妻子正织布,看到他回来,气得连织布机都不肯下,懒得理他,他饥饿难忍,只好求嫂嫂给自己做点饭吃,嫂嫂不热不冷的说家里没柴烧,也不肯给他做饭。可见苏秦这一次的失败让本来就不支持他的亲人对他的成见是多么的大。苏秦看到这种情况,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虽然家人这样对他,但是他仍然不放弃到各国游说的理想。
要想成功,就要不言放弃,苏秦就是如此。苏秦家人那样对待他,但他却并没有心灰意冷,反而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说动秦王,一定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自己的想法还有不足之处,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所以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更加勤奋的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苏秦在家里苦苦想了好久,仔细研究天下大势和君王们的心理,想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铁锥狠狠地扎自己的大腿,扎得血肉模糊,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抵抗强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
说到这一点谁都清楚,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让我们跟燕文侯一起听他往下说:倘若秦攻燕,就要逾云中、九原,过代郡、上谷,战线数千里,即便攻占燕都,秦国也会担心难以固守。而倘若是赵攻燕,号令一出,不出十天便会集结数十万军队进驻东垣,进而渡滹沱、涉易水,不出五天便可直抵燕都。因此,秦攻燕是千里之外做战,而赵攻燕是百里之内做战。倘若大王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依我看没有比这更失策的了。
苏秦指出联赵抗秦方为上策,这一说正中燕文侯下怀。燕国只要跟赵结盟,天塌下来也是赵国先顶着,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只是燕国太弱了,要攀上像齐国这样的强国谈何容易!如今这苏秦自告奋勇说要去赵国游说,他当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燕文侯当即赐给苏秦车马、金银、布帛,资助他去赵国。
苏秦来到赵国后,便直接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肃侯。他洋洋洒洒地分析了一大通国际局势,紧接着又使出了他的杀手锏:天下还没有哪个国家像赵国这样被秦国视为心腹之患,可它为什么没有全面进攻赵国呢?听到这样的话,哪个国君不会不竖起耳朵听他说下去呢?
苏秦接着又说:秦国正是担心韩和魏从后面暗算。因此,韩和魏就是赵国南面的屏障。而秦国的战略意图就是逐步吞食韩和魏,一旦它们屈服称臣,秦国就没有了韩和魏的窥伺,到时候赵国的灾难就降临了。这也正是我为您担心的。
话说到这里,赵肃侯肯定已经在频频点头了一一这些何尝不是他所担心的呢?因此,苏秦的结论便是顺理成章的: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纵结盟。任何一国受到秦国攻击,其他五国必须全力相救,哪一国坐视不理或背弃盟约,五国便一起讨伐他。
至此,苏秦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他的身价也随之提升百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评价纵横家时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用在鼎盛时期的苏秦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苏秦的明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口若悬河的辩才,也不在于他对国际战略形势的谙熟,关键是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诸侯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他们真正的需要,所以联盟成功了。
二、合纵始末,平息内乱
《史记 苏秦列传》记载.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
苏秦既约六国联盟,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苏秦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六国国君于赵国洹水(今河南境内)之上,歃血为盟,合纵抗秦。封苏秦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并派人将六国盟约之事向秦国通报。
秦国得知六国合纵抗秦之后非常吃惊。之后,秦惠文王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国之间相互猜疑,以拆散合纵。首先派人去最近的魏国,归还了从魏国夺来的几座城池,然后又派人去最远的燕国,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于是,魏、燕两国同秦国和好起来。赵侯得知之后,责问苏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苏秦十分惶恐,立刻出发,去平息这场同盟中的内乱。
苏秦又来到燕国。由于燕王让位给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将军市被的叛乱。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齐国趁燕国办丧事之机攻燕,连克城池十余座。燕王便以齐国归还城池为条件,命苏秦以从约长的身份出使齐国。如若齐国归还城池,燕国便同秦国断绝来往。
苏秦去齐,晋见齐威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威王不解,问其原因。苏秦道,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籽,吃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燕和秦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与强秦结下了仇怨。难道这不像饥饿之人去吃乌头籽一样吗?齐国实在是大难即将临头。齐威王听了之后大惊,忙向苏秦请教解危之法。于是苏秦就建议齐威王归还在燕国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会高兴。齐威王觉得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也非常高兴,很快就归还燕国旧地。苏秦回到燕国。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在苏秦眼里,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对的说成错的,把牛说成马,把东施说成西施,这些都是轻而易就能做到的。他能把六个国王,外加六个智囊团,说得围着他转,对于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史掌故知识、临场反应速度、说话气势和措辞方法、事前情报工作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放到今天,这本是一个团队的任务,是一项成千上万人协作也不一定能完成的工作,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苏秦仅靠自己一张嘴就办到了,可想而知,这需要一颗多么聪明的脑袋啊。就这样一个人,握住了六个国家的大印,挥臂一呼,六国皆应,搞得强秦那么多年不敢用兵。虽然那时并不是一个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社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的的确确是苏秦一个人的功劳!
相关参考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着名的纵横家,为合纵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发迹之前,没有人看得起他,甚至连父母、妻子都轻视他。有一次,苏秦父亲过生日。他哥哥端了一大杯酒去祝寿,父亲高兴地赞叹道:真是美酒,好甜
...持读书。这个人就是苏秦。芈月传中的苏秦,师从着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此时的苏秦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纵横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后遇到芈月并于
...持读书。这个人就是苏秦。芈月传中的苏秦,师从着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此时的苏秦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纵横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后遇到芈月并于
中国历史上,商鞅是个人物,是个力主改革的功臣。而且在他的改革下,秦国的进步日新月异,进步很大。不过这样的人,却又没有太好的下场,就是被人车裂而死,那么曾经做过秦国国相的商鞅为何落得如此地步,是谁要对商
战国时代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他们在当时的各个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这伙人的精神面貌各不相同,有的忠于某国,持论一贯,如张仪、陈轸;也有的
...人,原本只是魏国的一位没落贵族后裔,因与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游说之术,而练就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连苏秦都不得不承认,张仪天生是外交官的材料,论才学,苏秦自愧不如。由于他天资聪慧又肯...
苏秦曾师从鬼谷子,向他学习游说君主的方法,并在学成之后决定凭借自己的学识游说各国君主。其中较为有名的苏秦连横的故事就是苏秦游说秦王实行自己的连横主张,说服失败后奋发图强,后功成名就的故事。战国时期,苏
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晚期有名的的纵横家或策士,用现在的话说,二人都是国际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人。然而,就是这两个文弱书生,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诡谲的计谋,
苏秦苏秦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
战国后期,七国之中数秦国最为强大,无论兵力还是物资都较为充足,因此为了吞并天下,秦国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来扩充领土。因此,与其他六国特别害怕秦国,不断地想办法来应对被秦国随时侵犯的局面。就在这个时候,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