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痤用了何种计策竟让吴起逃往楚国?
Posted 公主
篇首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公叔痤用了何种计策竟让吴起逃往楚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公叔痤用了何种计策竟让吴起逃往楚国?
战国时期,一位国相为保住自己的权位而不择手段,却不想他这一出手却引发了蝴蝶效应,竟影响到了三个国家的国运。话说在公元前387年,战国时期魏武侯九年,这一年里,魏国人公叔痤可谓是春风得意,他接替了死去的国相田文,出任魏国相国,位极人臣,并且娶魏国公主为妻,成为了王亲国戚。公叔痤对现状十分满意,所以他对于任何会破坏甚至有可能会破坏这一切的人都深恶痛绝。不凑巧的是,魏国恰恰存在这么一位可能会破坏这一切,直接威胁到他地位的人,吴起。
吴起,这位被后人视为与孙武齐名,更被尊称为吴子的战神级别人物,此时已在魏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他率领自己培养出的精锐部队“魏武卒”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更有率军五万击溃秦军五十万的记录,使得“秦兵不敢东向”而“韩、赵宾从”,魏国强盛一时。如何才能将战功显赫、对自己相位威胁极大的吴起除去呢?公叔痤十分苦恼。一筹莫展之际,公孙座的仆人看出了主人的烦恼,献上了一招苦肉离间计。
仆人说:“吴起不难赶走。”公叔赶忙问:“怎么办?”仆人从吴起的弱点入手,分三步描述了自己的苦肉离间计:首先吴起的性格缺陷:吴起这个人的性格有弱点,率直的近于执拗而又自以为是,正好可以利用他这个弱点;再者先在武侯处进言,设下圈套:要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
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最后以苦肉计表演给吴起看: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您夫人(也是魏国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您夫人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
公叔痤依计而行,吴起在公孙座家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了魏国,投奔楚国而去。公叔痤计谋得逞,稳居相位多年。然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吴起从魏国落荒而逃后的剧情。
吴起来到楚国后,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担任相国。有了用武之地的吴起在楚国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楚国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后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诸侯皆患楚之强。反观魏国,在吴起离开后,再难以抵挡秦国的攻势,吴起以数十年之心血创建的西河基地,很快就被秦国夺走,失去了战略优势的魏国逐渐被秦国蚕食,一蹶不振。而秦国则就势翻身,踏入了横扫六合的正确轨道。是以,公叔痤一条苦肉离间计,保全了自己的利益,但却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巨大的连环反应,影响三国国运,竟致兴楚,弱魏,强秦。
相关参考
公元前362年,公叔痤率领魏国军队,在浍水北岸和韩国、赵国两国联军交战,魏国胜,联军败,公叔痤立下大功。回到魏国以后,魏武侯为了表达自己对公叔痤的重视,不但亲自到郊外迎接公叔痤的队伍,还决定将田地一百
公孙鞅是谁呢?其实这个叫法,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说商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错,公孙鞅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秦孝公时期,为了强大秦国,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各国人都可以来应招。公孙鞅受到招贤令的吸引,...
公孙鞅是谁呢?其实这个叫法,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说商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错,公孙鞅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秦孝公时期,为了强大秦国,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各国人都可以来应招。公孙鞅受到招贤令的吸引,...
...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宰相公叔痤门下当管家。公叔痤对商鞅很是重视,一心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后来因为自己病重,没有来得及推荐。一次,魏惠王来家中看望公叔痤,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商鞅...
...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宰相公叔痤门下当管家。公叔痤对商鞅很是重视,一心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后来因为自己病重,没有来得及推荐。一次,魏惠王来家中看望公叔痤,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商鞅...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除了为秦国量身制订变法内容,更要害的是执行力充沛强。商鞅曾进修过刑名术数之学,深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后向尸佼,也就是尸子进修杂家学说,后奉魏国丞相公叔痤之命担当中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除了为秦国量身制订变法内容,更要害的是执行力充沛强。商鞅曾进修过刑名术数之学,深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后向尸佼,也就是尸子进修杂家学说,后奉魏国丞相公叔痤之命担当中
商鞅变法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吴军对楚军的攻打可以说是一个历时非常长久的计策,先前先是花了六年时间对楚军使用了“疲楚”的战略,以至于楚国的士兵丧失了斗志,之后又伺机对楚军进行了奇袭,并且夹击楚军对楚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楚军中计之后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每当有这些经典战役的出现,必然要被人们千古传颂,不过要是说起古代战役中,最让人们感到震惊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就不得不提到公元前389年魏国和秦国发生的那场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