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主人公“越王勾践”

Posted 公子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卧薪尝胆的主人公“越王勾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得意友形,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经十年生聚,十年训,使一个被人斥之为越之水重浊而汩,故其民愚极而垢的弱小国家,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一、自刎乱吴,激化矛盾

在我们没有讲到越王勾践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越王勾践之前几个君主的背景。(东周)敬王(姬)周敬王,名姬(公元前?——前476年)。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周敬王姬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姬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上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登上吴国王位,即任用逃亡到吴国的原楚国贵族伍员(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据有今浙江北部地区的越国,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楚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从而使越力量迅速壮大。公元前510年,吴国进攻越国,两国争战就此展开,双方你来我往,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勾践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继位越王。名英执,勾践、鸠浅同声相通。

当时的吴国经济基础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因为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叫吴楚豫章之战。

吴王阖闾七年(公元前508年)夏,桐国(今安徽省桐城县北)背叛了楚国。桐国的北面,原来有个小国舒鸠(今安徽舒城县),很早以前就被楚吞并了,因此舒鸠人十分怀恨楚国。孙武、伍子胥利用桐国背叛楚国之机,派出间谍前往舒鸠,唆使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办法诳骗楚军来攻打我国,我军便佯装惧怕楚军,假意代楚伐桐,使楚国对我不存戒心,这样就可以寻机消灭它。舒鸠人为了报复楚国,便听从了吴国的误楚之计。他们编造了一套假情报,去欺蒙楚国。楚国君臣利令智昏,果然听信了舒鸠人的谎言,在这年秋天派令尹子常率大军伐吴。孙武、伍子胥领兵迎敌。二人谋划一番后,用明攻和暗袭相结合的战术:一方面,大张旗鼓地调集水兵战船前往豫章,以迎击楚师,另一方面又暗集军队于巢地(今安徽巢县东北h楚将子常得报吴军战船摆满桐国以南的江面,便误以为吴军胆怯,想用伐桐来讨好自己,于是把大军驻扎在豫章地区,静观事态的变化。这样,楚军从秋天一直驻扎到冬天,时间一长,土气便日益低落,防备自然也开始松懈。孙武抓准时机,率吴军突然包围了楚军,打得楚军猝不及防,落荒而逃。随后,又出其不意地攻克了巢邑,还俘虏了在巢邑驻守的楚公子繁。

但是这样一个在当时能数得上的强国竟然被刚上台的越王一个心理战术给搞垮了。

公元前506年,阖闾率军攻楚。次年春天,允常乘吴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吴王急忙抽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敌,遂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而还。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对阵于携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将士被这一疯狂举动所震慑,纷纷拥上看个究竟,吴军阵势因而大乱。越军乘机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吴军。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携李,射伤吴王阖庐。。大意是:越王勾践派军中罪人成列自刎惊乱吴军而侥幸得胜,一举打败吴军,射伤吴王。

《春秋左传》中记载,勾践因怕吴军齐整而将死囚编为三行敢死队,以剑自刎,喊道:二君有治,臣好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扰吴军心而致吴军大败。灵姑浮以戈击阖闾,阖闾伤将指,还检到了他的一只鞋。将指就是大脚趾。但伤到脚趾怎么就死了呢?《春秋左传》中没有记载,只说他卒于陉,去携李七里。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烽火台肯定是没有的。

这次大战,吴军投入精兵三万是明朝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的叙述,他说两军列阵于五台山(到明朝再想不出携李这样的地名了)。勾践先出敢死队,左右各500人,然后又出囚徒300人列3行。《东周列国志》中说灵姑浮用的是刀,砍中了阖闾右足。它描写阖闾是怎么死的呢?是吴王因年老不能忍痛,回到七里之外,大叫一声而死。

在讲到这节内容时,我们不得不提一提这个人的个人简历。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人秦乞师,在秦延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但楚自此一蹶不振。

没有读过《史记》的人,可能会对阖闾这个字感到奇怪。春秋战国时期先人的名字都那么随意而有诗意,不似今天我们这样实际而平庸。比如阖闾,阖闾二字是两扇门。一阖是闭着,《易经》中说,一阖一辟为之变,辟也就是开:而闾是通向里巷,也就是通向邻里、市井。前者是藏,后者不仅是开,而且是聚拢。

阖闾用伍子胥献给他的刺客杀吴王僚,这刺客叫专诸,他将鱼肠之剑藏在蒸好的鱼肚中实施了暗杀与改朝换代。阖闾共得到越国献他的宝剑二把:鱼肠剑逆理不顺,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所以用来杀了前吴王。盘郢剑是不法之物,对主人不亲,所以被他女儿用以自杀。第三把湛庐剑集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可临阵拒敌,但主人如有逆理之谋就会自动离去。在《@越舂秋》中,它就自动出鞘而去,从水面掠过而至楚昭王的枕边。现在我们还有这等想象力吗?

阖闾当了19年吴王。掌权时间最长的吴王是第一任寿梦,25年,第二位是阖闾的儿子夫差,20年,比他父亲多一年。

从上面的携李之战中我们发现,在古代战争中,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冷兵器作战,以残酷的肉搏战为主。士兵必须最近距离的面对鲜血淋漓的死亡,除遭受到肉体的打击之外,心理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越王勾践正是觉察到了士兵心理上的这一弱点,迫使死罪之徒自刎于阵前,从心理上彻底的摧毁了吴军的勇气,使其阵型不战自乱。这就是一个旷世之才越王勾践所使用的心理战,来使对方的军队不攻自破。

古语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战争史上,成功地运用心理战达到目的的例子,往往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也许大多数人不相信心理战有如此功效,心理影响真有那么神吗?心理战真能像兵战一样解决问题吗?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运用巧妙,心理战还能解决许多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心理战科学地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心理战的魅力在于它只要针对对手的心理,遵循科学规律,使用一定的方法,就能玩对手于股掌之间。这种被称为不花钱的战争比流血的战争更能摧毁人。

二、兵败夫椒,忍辱求和

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生活中的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夫椒之战,吴王夫差虽然获胜,但他没有乘胜一举灭越,也没有当机立断把勾践杀掉,为以后越国的发展及继而攻灭吴国埋下了隐患。

自从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携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后,两国由此就结下怨恨,连年战乱不休。《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大意是: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诫儿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给我们的耻辱。

夫差即位后,遵照遗训,日夜勤兵,矢以报越。还叫人经常提醒他。他每次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遵照遗训,励精图治,苦练精兵。他任命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喝找共倭繁马,准备攻打越国,报杀父之仇。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鲁哀元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欲攻越以报父仇,打算欲先伐吴国,主张先吴未发往伐之。吴王夫差见时机成熟,率10万精兵,以子胥为大将,伯何副将,迎击越军,双方激战于夫椒。吴军耻丧先王,誓死图报,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夫差更是亲立船头,秉袍击鼓,全军勇气倍增。恰好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军大舰顺流扬帆而下,俱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越兵迎风,无法抵敌,大败而走。逼得越王勾践仅以五千甲兵固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越之危亡已系于一发。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谏: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然勾践不听大夫范蠡劝阻,发兵攻吴。吴王夫差闻之,亲率精兵击越,两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椒山)。终因力不能敌,惨败于夫椒(今太湖中西洞庭山,一说今浙江绍兴北),勾践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今绍兴东南)。夫差追而围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非常后悔,对范蠡说: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柰何?危急之际,纳范蠡委曲求全、以退为进之谋,卑辞厚礼以求和,派文种向吴求和。

宋人苏轼《留侯论》曾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有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生活中我们知道,加工木材时,既要有进的方向,又要有退的姿态。而我们为人处事又何尝不需要进与退的共同作用呢?

明月退出与太阳争辉,才展现出它的恬静与温柔《枯叶蝶退去它华丽的外衣,才逃避了人类的追捕,得以生存;梅花退出与百花争艳的春天,才显示出它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人退出束缚自我的怪圈,其生命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从古到今,以退为进、委曲求全都是我们生存和求得成功的有利战术。

委曲求全不等于卖国求荣,也不是阿谀奉承,它是要人学会牺牲,乐于牺牲。应该说这是种策略。以退为进是一种弹性自救。更是人生成功的另一策略和智慧。

面对成功同样需要忍辱负重、以退为进,面对失败更需要忍辱负重、以退为进的智谋。这一点上,越王勾践和范蠡做的更是非常到位。

夫椒之战时由于吴军团团包围,越王勾践无奈,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只得向吴屈辱求和,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演,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伍子胥请吴王勿许。此时,夫差急于北上与齐争霸,不纳伍子胥之言,遂与越讲和,并率军回国。

其实,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人质时也没有少受苦。他率妻子和范蠡亲去吴国作人质,伺候夫差。抵达吴都后,夫差有意羞辱他,把他囚禁在一个石室里,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此外,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并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刚才讲到求和,文种替越王勾践付出很高的代价。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文种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意思是:文种跪着爬行到吴王夫差面前,叩头说:您的亡国之臣勾践派我告诉您,勾践请求作您的臣下,勾践的妻子作您的婢妾。此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不同意,对夫差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文种回来向越王勾践汇报后,勾践绝望了,准备杀妻灭子,焚烧珠宝玉器与吴军决一死战。

在这关头,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谋:吴国太宰伯海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却志趣不合。吴王敬畏子胥而亲信伯骸H裟芩较乱圆粕结其欢心,使其言于吴王,则和议事成。当夜文种就进献伯阂慌宝器和八位美女!

第二天一早文种再次拜见吴王夫差。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刚尽人其宝器,倘若您不肯赦越,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焚毁其宝器,率五千将卒与您拼命!口气之强硬,似乎比第一次求和更有过之。伍子胥当即出谏:夫吴之与越,世仇之敌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变这种状况。勾践贤明,文种、范蠡更是良臣。倘若让其求和而返回,将留无穷后患。今不灭越,悔将无及!由此可以看出伍子胥的睿智所在。因为伯菏且桓鱿不妒芑咧人,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太宰伯喝匆环吹背踔沉默,出来帮文种说话了我听说古代讨伐敌国的,也不过迫使敌国臣服而已。现在越国已经臣服,我们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吴王夫差本就志骄气作,不把越王勾践放在眼里。听了伯汗诿崽没实拇蟮览恚受了伯旱拿曰螅放过了本可轻易消灭的可怕敌人,答应越王求和,把围困会稽的大军撤离而去。

看到吴王被伯核捣后,伍子胥气得一句话也没有再说,从这件事上让我们更了解到伍子胥其人的深谋远虑。凭借自己的智慧他早已洞察了此次放过越王勾践的危害。所以退朝以后,即愤愤地告诉臣僚:越王得此缓解之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二十年之后,我大吴之国,恐怕要化为一片荒沼了!

越王勾践之所以能东山再起,没有被吴王杀死,这其中与范蠡出的上述计策息息相关。就像《红灯记》》唱词的一样: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范蠡做事一点也不含糊。夫椒之战前,他谏劝勾践不可轻举妄动,怎奈勾践不听他的话,遂兴师去摸吴王夫差的屁股,这一兴,就把勾践自己给兴到沟里去了。越国战败后,局面很糟糕,越国每分钟都有被摧毁的危险,覆巢之下,难保完卵,勾践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范蠡沉着冷静,审时度势,以战略的高度看待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应对困局的计划,《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意思就是,首先以糖衣炮弹进攻,大力开展金元外交,用金钱,敌人如果还不动心,那只有降贵纡尊,卑躬屈膝臣服于吴王。市就是讨好、买好的意思,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九?论语十一》:所谓‘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其用心要作甚?可以说范蠡这种策略相当的厉害,他为处在危险之中的勾践指明了方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首先要保住青山,留得身体在,不怕美人来,为了有柴烧再怎么委屈也只有忍着点,待日后有了转机再试图进取。可以说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范蠡对形势都有清醒的判断,示人以鸽派的气象,一旦时机成熟,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打折,蠡曰‘可矣’、范蠡乃鼓进兵。

勾践、司马迁之生,绝不是芸芸众生之怕死贪生,亦不是俗语所言好死不如赖活。勾践之生,意在复国,意在雪恨,意在洗刷耻辱,司马迁之生,生于意志,生于理想,生于未竟之业。死需要勇气,生同样不能怯懦。为了理想,勾践强忍了下来,为了理想,司马迁隐忍了下来。一忍天地宽,再忍活路长。勾践最终完成了复国宏愿,成就了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古美名;司马迁亦最终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制,以煌煌文高表于后世也。假如,勾践于失落之时,选择的不是生而是死;司马迁在途穷之际,走上的不是生路而是死道,那么,历史将会怎样?

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负重必先能忍辱。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后来也就能成就一番大业。生活中的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面对一个个困难和挫折,面对无端的屈辱和怨气,我们该怎么办?逞一时匹夫之勇,还是忍一时风平浪静?很多时候,冷处理是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要学会曹操的处世原则静观中等待,蓄积中爆发。等待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忍辱负重,静观其变吗?蓄积中爆发便是忍辱负重的必然结果,这个结果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纵观古今历史,忍辱负重的故事举不胜举。曾先后有东汉、南宋、元朝、明朝等朝的君主,在国家沦陷时,努力挣扎过,但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而成功复国之人,除了勾践,大概要算明朝的第六位君主明英宗了。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被元朝后裔也先俘虏,掠至漠北。其弟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继位,改元景泰,并成功抵御了也先的要挟与进攻。后来,英宗被释放回京,景泰帝把英宗安置在南宫,严加防范,一过就是7年。最后,英宗在景泰帝病重之际,利用几个大臣和太监的帮助复辟,忍辱负重成就了英宗。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干出一番事业或做好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忍辱负重的思想准备,是不可能干好的。面对困难和挫折,需要的是勇气和方法,而不是眼泪和鲁莽。

蒲松龄在《落弟自勉集》中是这样评价勾践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生就是拿出自己的智慧,凭借自己的正直和苦难经历,卧薪尝胆成事业,信仰自强铸人生!这样做了,即使生活不如意,别人也不会说你是弱者,因为我们努力过,尝试过,不曾堕落过,也一直是百姓眼里的挺着腰杆的人!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奋斗努力的目标志向,有了努力的目标,就如同黑暗中有了一点亮光,它会指引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确实,没有希望和理想的人生是麻木空虚的。

古今中外一切杰出的人物,一个个奋起与人生的逆境抗争,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A得了命运的青睐。

从上述的故事中我们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强国、兴国离不开善于纳谏,任人唯贤的开明的君主,更离不开忠诚智勇的谋臣。

相关参考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为何都出土于楚墓群中

说起勾践,可能有人会不知道,但是说起“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恐怕是妇孺皆知。而卧薪尝胆的主人翁,正是勾践。而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载,最终完美复出,征战四方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是脍炙人口。那么,...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假的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一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

越王勾践其实没有卧薪尝胆?民间传说太坑人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

春秋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复国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霸主。吴国和越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继位。吴国趁越国在办丧事的时候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李这个地方发动了一场大战,抱着必胜信心的阖闾没想到打了败仗,自己又中了

卧薪尝胆成就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是怎样走向巅峰又踏入深渊

提起春秋五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就目前来说有两个版本,而被大众所推崇的是《荀子,王霸》中认定的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五霸中最后一位,也是血统最为

范蠡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跟西施出逃?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

越王勾践剑金属记忆功能啥意思

  对于勾践,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卧薪尝胆,其实越王勾践剑在文物界非常有名,它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在出土时因其锋芒毕露、精美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现在的越王勾践剑已经出土了几十年,但是已锈迹斑驳,

勾践的女儿是谁

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的卧薪尝胆一心求强成为后人的楷模,最后越国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不仅越王勾践成为国人不屈的象征,就是越王勾践的女儿也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尤其是楚国人民。那越王勾践曾有一个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朽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楷模,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野史趣闻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1965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

范蠡和文种的能力不分伯仲,为何两人结局截然相反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许多励志对联,其中有一联让人记忆深刻,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处“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身为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