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大名加藤清正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Posted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江户时代大名加藤清正的故事是怎样的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江户幕府的 ”安全气囊”,分封的谱代大名为何如此维护德川家
日本江户时代大名加藤清正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加藤清正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日本武将,因为他和秀吉之间有着一丝的血缘关系,所以便一直追随着他,在秀吉去世之后因为他和小西行长等人之间的宿怨离开了秀吉的家族。在他一生经历过的战争中来看加藤清正有勇有谋,是个十分出色的大将。因为他本人的原因历史上关于加藤清正的故事也得以流传下来,那么加藤清正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在加藤清正的故事中有个地震加藤的传说,这个故事在日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也成为了一个著名戏剧的剧本。其实这个加藤清正的故事并不是很复杂。在1596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场地震,在此之前加藤清正因为一些原因被秀吉关起来禁足,他看到房屋都开始震荡起来便瞬间忘了自己正在受惩罚,也忘了在禁足期间如果违反命令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几乎很快就冲了出去。当然他并不是准备自己逃命,而是为了在废墟之中尽快找到秀吉,并且保障他的安全。
后来看到秀吉是安全的这才放了心,而秀吉也原谅了加藤清正的冲动。这时石田三成也赶了过来,但是加藤清正却说什么都不让他靠近秀吉一步,后来还是秀吉的命令才让三成进去。在这个加藤清正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加藤清正是个十分忠心的人,甚至为了秀吉的安全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正是因为他的忠心所以才被人们称为是地震加藤。
日本江户时代大名加藤清正简介
加藤清正是跨越安土桃山和江湖两个时期的著名武将,他也是第一代熊本藩主,加藤清正是秀吉家族中的家臣,同时也是武断派的主要代表。曾经也是贱岳七本枪中的一名成员,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他名声远扬的。在入侵朝鲜的时候,加藤清正还曾经担任过大将的职务,他的威武让人感到十分恐惧,然而从加藤清正简介中可以得知他并不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那么加藤清正简介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加藤清正出生在尾张国中村,他和秀吉之间还有着一丝的血缘关系,因为这个原因还曾经追随过他一段时间,在秀吉和柴田两大势力在贱岳进行作战的时候,他也成为了贱岳七本枪中的一员。后来壬辰战争中带领着君度进入朝鲜后,曾经将朝鲜的林海军和顺和君全部掳走过,还曾经和小西行长一起担任过先锋官的职务。
因为他和小西行长之间素有摩擦,所以在秀吉去世之后便开始投靠德川家康,在1599年的时候曾经策划过谋杀石田三成,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成功。等到了关原之战的时候他是站在家康的一方,也就是说他当时属于东军。在战争结束之后小西行长的领地被分封给了他,后来还曾经在家康和秀吉儿子之间来回摇摆穿梭,但是不久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另外加藤清正简介中还说到虽然在关原之战中他站到了东军的阵营,然而他心里一直都对丰臣家保持着忠诚之心的。
有着虎加藤之称的加藤清正的结局如何
加藤清正在历史上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秀吉最忠诚的拥护者,然而却在秀吉死后加入了另一个阵营。加藤清正在日本有勇有谋能力超强,然而在朝鲜却屠杀了数十万人,这样一个人有时候让许多人看不透,他始终说自己是忠于丰臣家族的人,可是最后却也是他让丰臣氏更加迅速的灭亡。对于加藤清正的结局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十分想知道这样的人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那么加藤清正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自从丰臣秀吉去世之后,因为私人之间的恩怨,加上被家康蒙蔽了双眼,于是加藤清正离开了丰臣氏反而加入了家康的阵营,成为了东军中的一员。后来经过了关原之战德川家康最终坐上了天下人都在争夺的宝座,而丰臣氏的势力却开始锐减,然而家康这个时候还对秀赖等人十分的忌惮。之后家康又表现出谋害秀赖的意思,这让加藤清正提高了警惕。
之后加藤清正为了守护丰臣秀赖开始整天陪伴在秀赖的身旁,严防死守之下只想保护丰臣秀赖的平安,甚至将秀吉赏赐给他的战旗都重新悬挂起来,就是像表示不会忘记原来的主人的意思。然而在跟秀赖回熊本的路上加藤清正开始生病,并且越来越严重,当秀赖回来的时间达到三个月的时候,加藤清正再也坚持不住了,最后在熊本加藤清正因病无法诊治而去世了,就在他去世之前还依旧坚持着自己对丰臣氏的忠心。
江户幕府的 ”安全气囊”,分封的谱代大名为何如此维护德川家
德川家康 日本江户时期似乎学习了中国先秦的分封制,不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时的一众亲族功臣,甚至连投降的敌对势力都有分封。乍一看这似乎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后来的发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春秋战国;反观日本却维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强的到来。实际上,江户幕府的分封在实质层面上大大不同于先秦分封,幕府虽然分封,可幕府不仅自己掌握全国膏腴之地,控制海关、金山,也通过历代效忠德川家的谱代大名控制险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极强的主从关系,维持稳定,不安势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德川家康 一、战国时期的德川氏 德川氏前身是松平氏,德川家康往上追溯八代为松平亲氏,即松平初代,亲氏是三河国土豪(地方领主)。「 ”应仁之乱”后,松平氏趁机伸张势力,在占有三分之一的三河之后就分封了十八支族(据中村孝也《德川家康文书研究》所说,目前已确定十四家、剩余四家有争议。),将酒井、本多、大久保等松平支族降为臣下,编入家臣团,以此吸收国内小领主,强化主从关系,此时松平氏主城在安城,因此这些家臣称「 ”安城谱代”,这是支撑德川氏政权的重要支柱。 永禄七年(1564),当时已改名为德川家康的松平元康,成功统一三河国,并进一步向东方扩张。为了管理现在辽阔的土地,德川氏开始改变家臣制度。此前,德川氏(就是松平氏)仍维持始祖的制度,以「 ”安城谱代”为骨干,以一族中的支族为主要依靠,进行战争、管理地方。现在,因为势力的东扩,很多被灭旧领主的家臣也加入了己方。惯例,还是要让过去的敌人照旧治理他们自己的领地,但德川家康又不放心,所以要建立新的家臣团,让过去的敌人和自己建立主从关系,通过这种办法,德川家康不断吸收、扩大家臣团。 天正十年(1582),德川氏已经统治了五个领国,此时德川家康已经严格了家臣团制度,即承认部下(包括过去敌人的部下,这些人被灭国后,转投家康)的旧土地占有权,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打破其编续方式,把这些人编入自己安城谱代的麾下,让他们成为安城谱代的「 ”同心”「 ”与力”。通过这种强化谱代力量的方式,加强了自己的军力。 德川家康 二、关原合战前德川氏的谱代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国,对昔日的敌人德川家康采取了转封的办法,削减德川家康的势力。从领地上看,德川家康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但实际上却因离开了世代经营的根据地,面对新领地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应对旧领主的叛乱。「 ”天正十八年(1590)八月一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领地,以江户城为新的根据地”(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的权力构成》)。初到关东,家康就设计了新制度,规定自己直辖地在江户城周围,中小家臣的领地分配在一昼夜可达江户的距离内,上级家臣则分配在边远地区。 谱代之一井伊氏 根据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的权力构成》一书所统计,关东时期获封万石以上的家臣共42名,从人员构成来看,姓松平的10名,这10名中5名是德川家康的支族,5名是赐姓松平,剩下的32人皆为谱代;再从出身来看,42人中,37人出身德川五国旧领,5人为关东新招入的家臣;而37人中又以安城谱代最为众多,有27名。47人中,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神原康政这三名安城谱代各自的领地超过十万石,结城秀康作为丰臣秀吉的养子也获封十万石。「 ”上野箕轮的井伊直政十二万石负责警戒越后信浓等地的其他势力,上总大多喜的本多忠胜十万石负责警戒安房的里见氏,上野馆林的原康政十万石负责警戒常陆的佐竹氏”(北岛政元《德川家康的全部》)。可见,此时德川家康的主要依靠力量已经变成了外姓谱代。 德川家康 三、德川家康的制度设计 家康被发配关东后,他在制度上,不仅是重用外姓,而且重用以三河出身的谱代为核心(井伊氏非三河出身,但他是远江豪族)。把42名上级谱代分封为万石以上的附庸大名主,再给这些附庸大名主配置「 ”与力”等中小名主,同时把关东旧豪族纳入这些附庸大名主麾下,构成这些附庸大名主的家臣团。配置中小名主可以监督大名主,防止了这些大名主尾大不掉。把关东旧豪族纳入这些大名主麾下,不仅可以让大名主震慑这些关东旧豪族,也可消耗大名主的精力,让他们互相牵制。而建立大名主的家臣团,可提升大名主的战斗力,最终自然加强了家康的力量。当然,这种分封是被逼出来的,德川家康此时名义上还是丰臣氏的家臣,家康通过看似分散自己权利的办法,消除丰臣氏的猜疑,实际上也强化了自己的权力。 电视剧中的德川家康 四、江户幕府初期分封体制的形成 丰臣秀吉死后,家康叛乱,庆长八年(1603),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府。家康、家康之子秀忠、秀忠之子家光被认为是「 ”江户幕府的支配体制的基础形成和确立时期”(根岸茂夫《近世武家社会的形成与构造》)。此时只有关原合战前投靠家康且万石以上才称谱代。 关原合战后,实际掌握日本的家康已经开始论功行赏,剥夺了很多敌对大名的领地,这些空白地则被德川谱代瓜分。此时德川氏谱代分两类,一类是战前已经附庸德川氏的半独立大名(即上文的42人),此时赏为独立大名;另一类则是给这42人的分族加封,又给德川关东时期的一万石以下、五千石以上的中级领主加封,让他们也成为新谱代。这些谱代被配置在关东之外,防守要冲。井伊氏被封在扼守京都与东日本连接地的近江、山城地区,领地十八万石。这一时期主要出于军事考量,让亲信守要冲,震慑各地不安势力。关原合战时期及后来大阪之战的反德川势力被称为外样,则纷纷被远封、改封、裁撤。德川幕府的封建领国体制初步形成。 德川家康 二代将军秀忠时期,这些身居要职,责任重大的谱代世袭罔替,形成了门阀谱代阶层。这一时期,将军秀忠也分封了一批新人,但仍不脱离这些门阀之姓,但这一时期分封的最大特征,不是出于军事考虑才分封,而是因为行政职务。一部分门阀阶层的人职业官僚化,这些人身居幕府高位,出于强化幕府机构和权威的考虑,才分封了这些人。 三代将军家光时期确立了亲近谱代合议制度,小事他们合议,大事上报将军,即后世的若年寄,随后制度化,更是建立了大老、大目付,将各职务的权限明确规定。当然这些幕府的高官只能在谱代中轮流坐庄,直到幕府灭亡。如彦根藩井伊家家主直澄、直兴、直幸、直亮、直弼皆出任过幕府宰相。幕府最终的目的要到达以谱代为支柱拱卫将军、维护统治这一目的。 德川家光 文史君说 关原合战前投靠德川氏的大名和关原合战后投降德川氏的人待遇就不同。关原合战前投靠德川氏的人又有划分,德川旧五国出身的就比关原前投靠德川(德川改封关东后投靠的人)的待遇好。旧五国中还要划分,三河国出身的就又比其他四国的的人待遇好(井伊氏是例外)。这些关原合战前的名主,由于较早和德川氏结成主从关系,在打天下过程中,被德川氏充分信任。谱代大名就以德川旧五国出身的属下为主,在江户幕府建立后仍被委以重任。在江户时代,不论是幕府官僚还是要地藩国都被谱代所垄断,因为日本是家族社会,个人荣辱要与家族荣辱联系在一起,此时各谱代家族已经和德川得幕府荣辱与共,为了自家利益就得维护幕府。所以此时的分封,更多的是展现幕府政权的统一权威,而非先秦分封可比。 参考文献 1. 李玉明,《浅谈「 ”亲藩、谱代与外样大名”》,商业文化2011 2. 张晓刚,《德川幕府体制的形成与确立时期的谱代大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 3. 张波,《刍议构建幕府体制的基本要素》,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相关参考
时值江户中期享保时代(18世纪20年代),地点是京都的某个公家(朝廷官员——译者注)宅邸。上午9时,一场典雅且豪华的盛宴即将开始。第一项程序是观赏厨师切鱼的精湛表演。厨师是一位99岁高龄的长者,在刀俎
德川家康日本江户时期似乎学习了中国先秦的分封制,不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时的一众亲族功臣,甚至连投降的敌对势力都有分封。乍一看这似乎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后来的发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然后属疏远,
和服(着物--きもの,kimono),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古代中国吴地服饰、唐代服饰、西洋传教士服饰的混血产物,德
文/历史九点半80年前的1940年,聂荣臻元帅收养一对日本姐妹,6岁的加藤美穗子,和还在襁褓之中的加藤琉美子。聂荣臻元帅为何会收养2个日本孤儿,2个孤儿后来又怎样了呢?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
1.日本是怎样保护传统文化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史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的传统文化遗产直到江户幕府时代,几乎保护得完整无缺。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传统文化受到了剧烈
德川幕府 TokugawaBakufu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制天下,故亦称
《漫谈明治初年》是一本汇集耆老口述故事的书籍,里头刊载一位出生于江户时代,名叫野村的人物,由他所口述的故事。野村描述幕末时期的情形说:「那个年代是最为淫乱的时期吧!经常看到男性全裸在街上走来走去。曾有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美国“黑船”闯入江户湾后,日本人惊为神船,吓得抱头鼠窜【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1853年,广州虎门销烟的气息与英国舰队的硝烟早已散尽,东亚的海面上似乎恢复了往日
细心的谈判对手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偕子李经方等中方谈判人员抵达日本马关,当天即在船内居住。马关是日本本州西南端的港口,隔关门海峡与九州相望,本名“赤间关”或“赤马关”。江户时代的日本汉学家按汉
在日本古代,也有着和中国古代捕快一样的警卫职业,而在捕具使用上,最经典的武器当属十手。按日本的文献记载,十手是江户时代由陈元赟从中国带过去的笔架叉演变而成,但是实际上由十手衍生的十手术是在室町时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