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谜

Posted 乾隆 马戛尔尼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谜

2、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马戛尔尼访华

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谜

海外贸易由来已久,与英国是在明崇祯时开始建立联系。清开放了四个口岸通商。在中国对外贸易进程中,英国很快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只有广州面对西洋人。要通过行商来交易,这是官府的特许商人。这些人去收购产品,运到广州,还加价,导致英国人从行商买来的商品,价格就高了,运到英国等价格更高。还有粤海关,还对英国人收取额外的费用。英国商人负担重,几次与广州官府商量没有结果。英国想将自己的棉产品运到中国,卖不动。

这样造成了贸易逆差,而且越来越重。要解决这个,得开放几个口岸就行。有些英国商人就选择了宁波。这儿靠近苏杭,可以节约成本。但是广州的利益就受损了,坚决反对他们去北方。乾隆也觉得有安全隐患,也不愿意让他们去宁波,于是1759年乾隆下令关闭三个口岸,只留下广卅对外通商。而且严格限制他们,这是闭关政策。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产品严重过剩,就希望打开中国市场。马戛尔尼派来中国。1798年7月25日到达中国。七月初六,就是8月12日,上奏折,乾隆看过后,要求一定得按中国礼节来叩见自己。七月初九,就跟他们提出要在觐见时,按中国礼节三跪九叩。

马戛尔尼坚持要按英国礼节。小住几天后,他们到了避暑山庄,准备参加庆典,大臣们请出和砷,和砷拒绝了马戛尔尼的请求。英国的记载是和砷同意马戛尔尼以脱帽的礼节来觐见。而中国记载的是一定得按三跪九叩来见面。马戛尔尼前往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到帐蓬里等着。乾隆坐着轿子缓缓而来。马戛尔尼来,大家是全部跪倒,其他国家使臣也跪倒了。马戛尔尼不跪肯定不合适呀。马戛尔尼和其他成员也被迫跪了下来,不过是单膝跪倒,乾隆坐定后,开始接见各国使臣,马戛尔尼送上国书,互赠礼品。马戛尔尼接过十二岁的小斯当东,他会说汉语,乾隆赠送小荷包给了他。马戛尔尼观察乾隆精神不错。接下来的几天,和砷陪着他们参观承德避暑山庄。万寿庆典时,还免不了要行礼。中英双方记载不一样。英国记了是行了屈膝礼,有人说是鞠躬礼。中国都声称是三跪九叩了。

乾隆下逐客令:这几天,马戛尔尼希望和和砷谈对外贸易的条件。但是和砷不愿意谈,得回北京再谈。马戛尔尼只能等待。回到北京,乾隆看国书,生气了。发现英国国王与自己平等相待,而且要求派人在北京常住。这让乾隆不痛快。觉得马戛尔尼等英国人是心怀不轨。他严令提防。他严令英国使团九月初三前离开。和砷指着东西说,我会派人送到你们的住地,有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御旨。有乾隆送给英国国王与使团的礼品。

马戛尔尼希望跟和砷再谈条件。和砷让他将条件写出交给自己。马戛尔尼一看御旨更泄气了。乾隆明确指出,不必派人来中国常住。马戛尔尼失望。写出书信,送给和砷。他代表英国政府提了六个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允许在北京建立货栈,允许英国商人在舟山居住,允许英国商人在广州常驻,降低关税,削减不合理的规费。这个不过分,体现自由平等贸易的原则。但是在乾隆看来,这么事多,还想与自己平等,成何体统?英国使团离开北京,和砷为他们送行。乾隆再发御旨,禁止英国人在中国传教,马戛尔尼的出使完全失败了。他历经八个月回到了英国。他们没完成任务,中英贸易的矛盾越来越严重。22年后,阿美士德再次率团来中国。

英国使团又—次失败的外交:嘉庆二十一年,阿美士德使团前来中国。最懂的是小斯当东。当年来过中国。在来华的路上,使团议定两项要求,一是允许英派出使节常驻北京,设立使馆,二是多开放几个口岸。嘉庆没兴趣。使团来到天津,派了苏楞额接待。同样要求行三跪九叩之礼。对于是否磕头,有了争议。既然政府有令,有人认为磕头呗。小斯当东坚决反对。阿美士德没主意了。他清楚不磕头,就触怒皇帝,连皇帝都见不到。可是小斯当东是中国通,不能不听他的。权衡后,赞同不磕头。嘉庆听说后,骂了苏楞额。让他赶紧做工作,不磕头就赶走。

苏楞额赶紧做工作。阿美士德决定行单膝礼,以头触地。和世泰也谈了一下,也没谈通。他对阿美士德说,不磕头,就立即回去。苏楞额写了奏折,说工作做通了,阿美士德同意按礼节办事。嘉庆传见,于是和世泰领着使团赶往北京。阿美士德纳闷了。和世泰确实说了谎,决定前天晚上连夜不让他们睡觉,往北京赶,第二天凌晨见皇帝,趁着不清醒时,强行让他们磕头。使团到了圆明园。和世泰说不能见那么多人,只能带三人进。眼看计划成功了,阿美士德提出走不动了。国书与服装没来,要改天。就算见了,坚决不行三跪九叩之礼。一群官员要把他们往圆明园里拉。这乱了套。阿美士德乱喊。喧闹声大,和世泰赶紧收手。和世泰只好到皇帝处报告,使团累了,得改天再见。第二天,又说阿美士德拉肚子,再推。第三天,和世泰又说病没好。嘉庆说,就见二把手吧。和世泰说,得等病好了,才一起见。

嘉庆识破了,生气地交部议处。后来收了使团的礼品,还特意允许使团去广州回国。这次还不如马戛尔尼的出使。原因就是拒绝磕头。他们还是有点收获,返回的途中,经由了中国的腹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文化。使团在返回途中测量了中国沿海沿江的水文情况,为后来英国军队进攻抬爱沿岸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在途中见到了拿破仑,拿破仑也说中国不可小视。“一味靠海上霸权争雄世界,最终再强的霸权也会没落。”阿美士德与拿破仑的见面,谁也没说服谁。不过拿破仑的预言得到证实。中国的遗憾,一是礼仪之争的失败。马戛尔尼是让步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国人行礼的方式,守住了所谓的尊严。中国也失败了。乾隆不满意,大臣们也没面子,这是失去了向英国展示国威的机会。这样的行礼方式,乾隆可以默许,嘉庆却不接受。礼仪争的是面子。本该灵活处理。二是有的是机遇的丧失。本应该平等地解决政治纷争,可能会改善双边关系。英国还提了一系列的条件。乾隆如果能认真研究,还是有谈判的余地的。可是他们错失了良机。英国政府曾想过用结束鸦片贸易的条件。这样的契机也丧失了。当机会来临时,本该珍惜。三是闭上了看世界的双眼。使团的礼品展示了英国的科技水平。乾隆有了危机感,可是并没有转化为扩大开放,让臣民了解世界发展自己。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发现他们当年带来的礼品落满灰尘。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马戛尔尼访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仅仅是为了祝寿吗?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呢?乾隆皇帝是怎么接待他们的?传说乾隆皇帝要马戛尔尼等人在觐见时必须磕头行礼,马戛尔尼做到了吗?如果没有磕头,会不会让这场历史性会见不欢而散呢?

这是两个大国的历史性碰撞,意义非比寻常。

一、万里迢迢欲何为

中国的海外贸易由来已久,但跟英国人打交道比较晚。直到明朝崇祯年间才有了第一次接触。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武装商船队开到广州虎门,开炮射击,抢劫市镇,强迫贸易,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这次接触很不愉快。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茨茅斯港起航,奔赴万里之外的中国。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二、男儿膝下有黄金

马戛尔尼的事前策划和细致准备,乾隆帝当然不知道。在乾隆眼中,英国使团既然打着给自己拜寿的旗号,那就跟朝鲜、暹罗等当时向中国称臣的国家一样,是来进贡效忠的。不过,英国地处偏远,来一趟不容易。既然来了,就要热烈欢迎,好生款待。于是,乾隆帝下令,破例允许使团的船只进入沿海任何口岸,要求地方官员做好接待准备。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在远东地区做生意的特许商。为配合马戛尔尼使团的行动,特地向清朝两广总督福康安写了一封信。虽然言语谦恭,但称呼中英两国君主时不分高下,平等相待,而且说明真实来意就是构建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

眼下,福康安正在西藏打仗,这封信就转到了广东巡抚郭世勋手里。郭巡抚看了这封信,有些为难。如果原原本本地奏报朝廷,乾隆帝肯定不高兴:远来小邦,怎能跟我天朝平起平坐呢?可是,郭巡抚长期跟英国人打交道,知道英国是海上第一强国,平等交往似乎也没什么错。

于是,郭世勋将这封书信的译文加以修饰,添了许多吉祥话。正是这样一封口气和意思都变了味的书信,蒙蔽了乾隆帝,让他以为马戛尔尼使团就是来祝寿的。

乾隆帝虽然八十多岁了,但不糊涂,大概他也听说过英国是海上霸主。他觉得,既然英国派使团送上门来,应该借机炫耀下“天朝的威严”。就这样,乾隆帝让沿海口岸在欢迎使团的同时,整肃海防,严阵以待,既要展现八旗军容,又不能因此扰民。沿海各省督抚领会圣意,时刻跟踪和奏报使团的行踪。不过,由于语言不通,只是迎来送往,接洽并不深入,他们对使团的真正来意也不清楚。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八日(1793年7月25日),马戛尔尼使团抵达天津大沽口,登岸后受到直隶总督梁肯堂,钦差大臣、长芦盐政徵瑞的隆重欢迎。然而,双方的分歧很快就出现了。

马戛尔尼一行跟着梁肯堂、徵瑞等人抵达天津,乘船沿白河向北京前进。船上插“英吉利贡使”旗帜。马戛尔尼觉得不对头,又怕惹麻烦,只好不吭气。

七月初六日(8月12日)梁肯堂在奏折里说:

“该正副使(在筵席中)向(皇)上免冠叩首,并令通事转向臣等告知,初入中华,即蒙大皇帝种种恩赐,今又给以筵宴,实在感激无地。”

梁肯堂提及的“免冠叩首”,乾隆帝有点怀疑,就下了一道谕旨。其中讲道,不管马戛尔尼是否懂得清朝礼节,抑或是英国的习俗就是脱帽鞠躬,必须在赴宴的时候,要他结结实实地磕头。听说英国人是用布扎腿,跪拜不便。那就在行礼前松开布条,行礼之后再扎上好了。如果他坚持脱帽鞠躬,就要婉言相劝,告诉他其它来北京进贡的国家,无论是使臣还是国王,都要对皇帝三跪九叩。如果他不磕头,那大老远地跑来进贡,未免让别的国家耻笑,朝堂大臣不容。

既然皇上发话了,徵瑞就得奉旨办事。七月初九日,马戛尔尼使团来到北京东郊的通州附近。徵瑞前来拜会,传达了圣旨:觐见皇帝时,应按中国礼仪,行三跪九叩礼。方法是双膝跪地三次,每次叩三个头。任何国家朝贡,都不能免此大礼。

马戛尔尼直接答道,我们愿意按照向本国国王行礼的方式,向清朝皇帝行礼。不过,英国的礼仪有所不同,不是下跪磕头,而是脱帽鞠躬。后来,双方几次交涉,徵瑞还派人给使团做示范。马戛尔尼就是不同意磕头,坚持鞠躬行礼。

七月十九日,马戛尔尼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如果清朝皇帝能派出一位官衔跟我相当的大臣,穿着朝服在英国国王的画像前行三跪九叩大礼,那我就向清朝皇帝三跪九叩。徵瑞一听,脸都气绿了。在他看来,英国国王算老几,怎能跟大清皇帝享受同等待遇!大清臣子膝下有黄金,跪爹跪娘跪皇上,凭什么给你的国王下跪啊!

使团抵达北京,把大件礼品都摆在了圆明园陈列,小住了几天后,就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万寿庆典。可是,行礼的事还没着落,大臣们都很着急,大家只好搬出乾隆帝身边的红人——军机大臣和珅出马。

八月初五日,和珅首次会见马戛尔尼,当面否决了对等磕头的提议。两天后,俩人再次会面。流传至今的记载却有了不同版本:

英方的记载是,和珅同意马戛尔尼对乾隆帝行英国的脱帽鞠躬礼,并约定八月初十日(9月14日)首次觐见皇帝。中方的记载是,马戛尔尼同意在觐见乾隆皇帝时三跪九叩。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咱们还是看看那天的现场实况吧。

八月初十日凌晨寅时(清晨四五点钟),马戛尔尼和随员一起从驻地启程,前往避暑山庄万树园,准备觐见乾隆帝。半个时辰后,使团抵达山庄门前。马戛尔尼走出轿子,跟着陪同官员一起来到万树园等候。随行的只剩下使团秘书斯当东爵士及其儿子小斯当东。此时,皇子皇孙、各国使节已经到齐。

接见仪式将在万树园内的一座大帐篷里举行。礼乐声后,乾隆皇帝乘坐无盖肩舆,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来到万树园。马戛尔尼提前走出帐外,迎接圣驾。当乾隆帝经过人群时,大家全都跪倒了,接下来就是三跪九叩。

大家都跪了,马戛尔尼如果还坚持站着不跪,在那个场合里将会“鹤立鸡群”,何等尴尬!他和斯当东爵士只好从众,“单膝下跪,把头低在地上”。

虽说事后马戛尔尼等人在向英国政府的汇报中有意强调,单膝下跪与三跪九叩在“动作上的不同”,但他们都回避了这一动作是否重复。大家可以想象,既然大家都三跪九叩,你如果只坚持单膝下跪一次,显然不合拍。所以,他们只能跟着三跪九叩的节奏不断重复。只不过,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双膝跪倒叩头,而是重复单膝下跪、以头向地的动作,即“九次单腿下跪,伴随着九次鞠躬向地”。

乾隆帝在大帐篷里坐定后,大家也各就其位。在专人引导下,马戛尔尼双手捧着装有英国国王书信的精美盒子置于头顶,从御座旁拾级而上,呈给乾隆帝。乾隆单手接过,但并不启封阅读,而是随手交给旁边的御前大臣。御前大臣也不拆阅,而是放在皇帝宝座旁边的垫子上。

乾隆帝拿出一柄如意交给马戛尔尼,请其转赠英国国王。马戛尔尼收下后,也取出两块镶嵌钻石的金表献给乾隆帝。接下来,马戛尔尼向乾隆帝介绍斯当东爵士和其他成员。大家逐一行礼,接受赠礼。只是,所有的谈话都必须经过翻译。乾隆帝可能觉得这样有点麻烦,就问使团里有没有会讲汉语的人。马戛尔尼立即推荐了斯当东爵士的儿子——年仅12岁的小斯当东。乾隆帝很高兴,就把他叫到跟前试讲汉语,随后解下自己腰带上的一个槟榔荷包相赠,以表喜爱之情。

觐见仪式结束后,马戛尔尼等人回位,宴会正式开始。席间,乾隆帝把马戛尔尼和斯当东叫到跟前,亲自温酒碰杯,寒暄一番,问及英国国王的年龄。宴会结束,乾隆帝起身离开。在斯当东爵士的印象中,乾隆帝虽然年迈,但情绪不错。

其后两天,马戛尔尼在和珅等大臣的陪同下,在承德参观。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帝83岁寿辰,马戛尔尼再次前往避暑山庄参加万寿庆典。在礼乐声中,全体人员向皇帝宝座方向行三跪九叩礼。马戛尔尼一行该怎么办?

英方的记载里,有说行了屈膝礼,有说行了深鞠躬礼。中方的记载里,军机章京管世铭说马戛尔尼一行“一到殿堂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嘉庆皇帝后来也坚称马戛尔尼行了三跪九叩礼。在我看来,大家都跪倒磕头,只有一个人搞特殊,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很可能跟前次一样,单膝跪倒,头碰地面九次。

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虽说敦达斯事先有过训令,让马戛尔尼必须维护英国国王的尊严,可为了完成此行的使命,他还是在清朝的礼仪规矩面前屈服了。然而,他的让步能否换来使命的圆满呢?

三、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几天,马戛尔尼一直希望跟和珅进行外交谈判,把英方的条件摊牌。可和珅很滑头,总以“回北京再讨论”为由加以搪塞。马戛尔尼心急火燎,于是决定先回北京,再做定夺。

生日过完,乾隆帝消停了,开始读英国国王的国书。他发现,这国书的内容里锋芒毕露。英国国王提议英方派人在北京常住,这让这位老皇帝警觉了起来。他又想起马戛尔尼为了磕头与不磕头的问题,对和珅、徵瑞等大臣态度强硬,因此,乾隆帝觉得英国人“异言异服,逗留京城,或其心怀窥测,其事断不可行”。他立即传谕各省督抚严加提防,避免使团成员和在华英商串通勾结,借机惹事。

八月二十二日,马戛尔尼一行回到北京。三天后,乾隆帝就传旨,要求使团于九月初三日离京走人。坏了,敦达斯交给他的事情还没办呢!不行,必须跟和珅摊牌了。

想约和珅?人家日理万机,忙得很。好不容易约上了,马戛尔尼跑到皇宫,一等就是三个小时。就在马戛尔尼等到不耐烦,甚至崩溃,打算离开之时,和珅出来了。

和珅把他领到太和殿。这里放着一些桌椅,上面摆满了各种物件。和珅传令,一会儿派人把这些物件送到使团驻地。都有哪些物件呢?有乾隆皇帝对英国国王的谕旨,有皇上赐给使团成员的礼品,有使团赠给他和珅的礼物。马戛尔尼见此情景,心都凉了。他知道,这不光是撵人走、退礼品的做法,还是要断交的节奏呀!

马戛尔尼希望跟和珅再谈谈条件,和珅摇摇头:你还是把想说的写成书信给我吧。

回到驻地,马戛尔尼垂头丧气,只好看看那份谕旨里讲了啥。他发现,这谕旨其实就是清廷给英国国王书信的复函。里面就一个意思:英国没必要派人常驻北京,照顾中英贸易,因为天朝啥都不缺,不需要英国置办。话说得很高傲,让马戛尔尼很无奈。

看罢谕旨,马戛尔尼赶紧起草了给和珅的书信,希望清廷答应英国政府的六项要求:

第一,增开舟山、宁波或天津为通商口岸。第二,允许英商在北京设立货栈,出售商品。第三,为英商提供舟山附近的一个小岛或一小块空地,用来存放货物。英国人不驻军,但希望跟中国人分区居住。第四,允许英商常驻广州。第五,降低粤海关的关税。第六,为英商提供纳税清单,免除额外加征的规费。

按照今天的眼光,这六条要求基本体现了自由、平等的贸易原则,起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一谈。然而,在乾隆帝看来,一个来祝寿和纳贡的使团,不仅拒不执行三跪九叩大礼,而且提出了一大堆咄咄逼人的外交和商业要求。这还了得?!

九月初三日清晨,马戛尔尼使团离开住所,前往通州。和珅等人到朝阳门送行。同日,乾隆帝发出了致英国国王的第二份谕旨。他不仅以轻蔑的口吻全盘拒绝了马戛尔尼的六项要求,还加了一条:禁止英国人在中国传教。这意味着,马戛尔尼使团在北京的外交努力归于失败。

马戛尔尼离开北京后,沿着运河南下来到杭州,然后转乘马匹和舟楫,途经浙江、江西、广东,最后来到广州,乘船回国。沿途之上,各地督抚奉旨接待,不但规格降低,而且严加防范。使团成员安德逊事后回忆道:“我们进入北京时好像是穷极无依的人,居留在北京的时候好像是囚犯,离开时好像是流浪者。”那种感觉,真是糟糕之极。

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1794年1月10日),马戛尔尼等人乘船驶离广州,八个月之后,他回到英国,结束了长达两年的远东之旅。

相关参考

马戛尔尼和乾隆谈贸易制度为何谈崩

马戛尔尼和乾隆谈贸易制度为何谈崩?马戛尔尼肯下跪清朝会打开国门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93年8月,英国使团在马戛尔尼伯爵的带领下抵达中国。使团对外宣称来华是为了给乾隆皇帝贺寿,真实

马戛尔尼率使团来访,乾隆的傲慢愚昧达到了何种程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接到两广总督的一封紧急奏折。奏折上说,有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英吉利国”,派人到广州来送信,恳请天朝大皇帝能允许他们进京朝贡。奏折的后面还附上了「”英吉利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马戛尔尼使团

马戛尔尼还是马嘎尔尼? 清朝外国人名翻译趣谈

...治家、外交家,奉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之命,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却无功而返。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可谈话题很多,这里只看他的译名问题。有“口”难辨在...

马戛尔尼还是马嘎尔尼? 清朝外国人名翻译趣谈

...治家、外交家,奉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之命,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却无功而返。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可谈话题很多,这里只看他的译名问题。有“口”难辨在...

为何福康安拒绝观赏英国火器 戎马一生战功无数

...796年),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无数。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

为何福康安拒绝观赏英国火器 戎马一生战功无数

...796年),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无数。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

英国大使向乾隆皇帝提出了哪些对外开放政策

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设立英使馆及减免课税等请求。乾隆认为大清乃天朝上国,物产丰厚,因此双方不存在平等贸易的条件,最终以“与天朝体制不合”为由拒绝了英国的要求。马戛尔尼没有完成英王的使命,但

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遣正使伯爵马戛尔尼(Macarney)、副使斯当东(staunton)等来到中国,要求和清政府商谈通商条件。自天津赶往北京的时候,中国官吏按照惯例,发给他们新的旗帜,上面写明是英国

当西方遇见东方,欧洲人为何膜拜中国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使臣阿美士德率领使团,满怀期待地奔向中国。早在阿美士德之前,他的前辈马戛尔尼就曾借着为乾隆祝寿之名,来华商讨贸易问题,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阿美士德这次指不定又要吃闭门羹,